「武將廊上,像是我們熟悉的張翼、薑維等也有上榜。
這倆人一起在榜相當有趣,前者認為國小而民貧,應該休養生息。
一個則是堅定的承繼先帝和丞相之誌,矢誌不渝的北伐!
大家最為熟悉的五虎上將中的黃忠、馬超當然也有在榜。
武將榜上位列第五的大家肯定想不到,此人在演義中名不見經傳,在正史裡卻是名氣相當響亮。」
“張翼目光太短淺了,薑維這種類型才是朕喜愛的武將。”劉徹眉頭微蹙,對著天幕裡的季漢諸將發表意見。
“朕伐匈奴不也是滿朝文武反對的嗎?”
“可事情就放在那裡,此時視而不見麻煩隻會越拖越大。”
“一代人做好一代人的事,一代人完成了那就是幸好萬代的大業!”
“薑維承誌矢誌北伐,想要興複漢室,這是心裡裝著我漢家天下啊!和去病一樣都是優秀的將軍!”
霍去病咧嘴笑了笑:“反正我隻聽陛下的話,陛下讓我乾誰,我就去乾誰!”
劉徹嘴角一揚,冠軍侯的話入耳怎樣都是好聽。
這就是朕的理想型!
......
「王平位列第五,此人原是劉備入益州時拿下的降將,卻在丞相主政時期大放異彩。
丞相北伐前平定了南蠻部落,收複了許多少數民族為漢室效力。
這些效忠漢室的部落由於生長環境原因,鑄就了一身翻山越嶺的好本事。
聽到這裡,你也猜到了這支部隊的名號了吧?
沒錯,正是蜀漢大名鼎鼎的無當飛軍!
而這支用於尖兵作戰的快速反應戰術部隊主帥正是王平。
在丞相逝後,王平一直鎮守漢中,最終死在了任上,武當飛將主帥換成了位列第十二位的張嶷。
公元254年,薑維發動季漢第七次北伐,張嶷帶病從征,率五千無當飛軍與徐質率領的兩萬魏軍死戰,最後寡不敵眾全軍覆沒。
張嶷也殺身報國,以圖丞相賞識之恩。
要知道,就連丞相在位時,季漢國力也較之曹魏弱上很多,以一州之力北伐中原,往往是以少打多,而季漢將士總能表現出一股頑強的戰鬥力,取得優異的戰果。
武將榜上的十四位將領,除去病逝的外,其餘儘皆戰死沙場,沒有一人投降,以全興漢赤心,報先帝、丞相之恩。
曹魏有曹魏的風骨,蜀漢的浪漫就在於此——君臣戮力同心,恍若兄弟恬談。
也許,這就是我們喜歡季漢的原因。」
天幕從武將廊上每一位將軍的塑像前一一劃過,將名字與生平大事以小字展現。
畫麵中張嶷的塑像麵目和善,令誰也想不到這是一位殺身報國的殺伐大將。
“張嶷:五千無當飛軍力戰兩萬魏軍精銳,殺身報國!”
武將廊
秦朝
“天幕未曾提到之前的丞相諸葛亮北伐幾次,就論薑維而言,北伐了七次!”
馮去疾倒吸了一口涼氣,建國不過四十餘年,就北伐七次?
恐怖如斯!
嬴政悠悠說道:“朕觀季漢領土,就是我大秦益州一處。”
“益州雖然富饒,也奈不住這麼多次北伐啊!”
秦始皇嬴政心底倍感無語,大秦與中原的河東之爭雖然也持續了幾十年,可那是每打完一次都要休養幾年、十幾年來恢複國力啊!
秦朝的群臣也意會到了丞相和陛下的意思後,對此隻能表示:
季漢是真狠!
......
“敵強我弱,打不過就跑啊!”劉備氣得跺腳:
“跑還能跑不掉嗎......這群.....好漢子,何至於此啊?”
劉備的眼角泛起了水珠。
他一直倡導的興複漢室,縱然他身崩,如張嶷,南蠻兵等後來人仍然前赴後繼的撲了上去。
他們是為大漢而死,更是為昭烈帝而就義!
如他這樣情感豐沛的人,麵對此種場景,怎能不潸然?怎能不痛心?
怎能問心無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