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丁口億萬 盛世之基_在造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在造大明 > 第346章 丁口億萬 盛世之基

第346章 丁口億萬 盛世之基(1 / 1)

第346章丁口億萬,盛世之基

紫禁城的初雪,悄無聲息地覆蓋了金鑾殿的琉璃瓦,將紫禁城裝點得銀裝素裹,莊嚴肅穆。然而,與外界凜冽的寒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乾清宮西暖閣內,卻湧動著一股熾熱而振奮的氣息。炭盆燒得正旺,驅散了嚴冬的寒冷,卻驅不散幾位帝國重臣臉上因激動而泛起的紅暈。

戶部尚書李邦華手持一份厚厚的、裝幀精美的奏折,幾乎是步履生風地踏入暖閣,甚至顧不上拂去肩頭的落雪。他向來以沉穩乾練著稱,此刻卻難掩眉宇間的飛揚神采,連向禦座上的崇禎皇帝行禮時,聲音都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陛下!喜報!天大的喜報啊!”李邦華的聲音洪亮,打破了暖閣內的寧靜,也讓正在批閱奏章、與侍立一旁的徐光啟低聲討論著農學院推廣新式秧播技術的崇禎抬起了頭。

“哦?李愛卿何事如此欣喜?莫非是北疆鐵路又有新進展?或是海事銀行今年的分紅遠超預期?”崇禎放下朱筆,臉上帶著一絲了然和期待的笑意。他深知,能讓自己這位以冷靜著稱的財神爺如此失態的,絕非尋常喜事。

“陛下聖明!然此喜,更關乎國本!”李邦華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激蕩的心情,將手中奏折高高舉起,“陛下,曆時近兩載,由戶部牽頭,聯合禮部、兵部、工部及各省布政使司,動用新式統計格物法進行的全國人口普查與丁口統計,初步結果已然彙總完畢!臣,謹呈禦覽!”

侍立在側的王承恩連忙上前,恭敬地接過奏折,轉呈給崇禎。

崇禎接過這本沉甸甸的奏折,封麵是深藍色的絹帛,上用金線繡著“大明萬曆四十八年注:此為虛構年號,對應崇禎新政後某年)全國丁口普查總錄”的字樣。他並沒有立刻翻開,而是用手指輕輕摩挲著封麵,感受著其下蘊含的驚人信息。他知道,這裡麵記載的,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他登基以來,推行新政、安定內外、恢複生產等一係列努力的最直觀、最有力的證明!是衡量這個帝國是否真正走向複興的一塊至關重要的基石!

“辛苦了,李愛卿,還有戶部及地方的所有官吏。”崇禎的聲音平穩,但目光中閃爍的光芒顯示他內心的不平靜。他緩緩翻開奏折,映入眼簾的是用工整館閣體書寫、輔以清晰表格和簡要圖例的彙總數據。

暖閣內鴉雀無聲,隻有崇禎翻動紙頁的沙沙聲,以及炭火偶爾爆出的劈啪輕響。徐光啟也忍不住湊近了些,臉上寫滿了關切與好奇。李邦華則垂手肅立,胸膛微微起伏,等待著皇帝的反應。

崇禎的目光迅速掃過一行行關鍵數據:

全國在冊總戶數:約一千二百餘萬戶。

估算總人口含隱戶、流民等):一億一千三百餘萬口!

各布政使司人口分布前五):南直隸約1800萬)、江西約1100萬)、浙江約900萬)、湖廣約850萬)、山東約800萬)。北直隸、山西、陝西等地人口亦有顯著恢複。

年齡結構:十五歲以下幼丁占比約三成五,青壯年十六至五十歲)占比約五成,顯示人口結構年輕,活力充沛。

城鄉分布:城鎮人口比例較萬曆年間有顯著提升,反映工商業發展。

新增丁口主要來源分析:高產作物番薯、玉米、土豆)推廣使得口糧增加,嬰兒成活率提升;戰亂平息遼東、西北)減少非正常死亡;朝廷鼓勵墾荒、以工代賑政策吸引流民附籍;醫衛改善基礎防疫、牛痘推廣)降低疫病死亡率。

看著這些冰冷數字背後代表的億萬生民,崇禎的腦海中仿佛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曾經在饑荒戰亂中掙紮的陝北流民,如今在孫傳庭的組織下,於黃河灘塗引水灌溉,種植著耐旱的玉米;江南水鄉的桑田魚塘邊,改進的織機嗡嗡作響,農戶臉上不再是菜色,而是對未來的期盼;山東、河北的百姓,攜家帶口“闖關東”,在北疆的黑土地上揮灑汗水,建立新的家園;就連西南土司管轄的山民,也因為朝廷“改土歸流”帶來的秩序和新技術,生活有了起色……這一切,都是他這隻“蝴蝶”扇動翅膀帶來的改變!

“好!好!好!”崇禎連說三個“好”字,合上奏折,抬起頭,眼中精光四射,“一億一千三百萬!此乃朕登基以來,所見最令人振奮之數字!遠勝十萬雄兵,堪比金山銀海!”

他站起身,走到懸掛的巨大《大明坤輿全圖》前,手指劃過那廣袤的疆域,語氣充滿了力量:“李愛卿,徐先生,你們可知此數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我大明已徹底走出萬曆、天啟年間的頹勢,擺脫了小冰河期最嚴酷的打擊!這意味著,朕的新政,攤丁入畝、推廣新作物、興修水利、平定內亂、鼓勵工商,並非紙上談兵,而是真正惠及了億萬黎庶!這意味著,我大明擁有了前所未有的人力根基!有了這億萬丁口,何愁邊疆不墾?何愁工坊無人?何愁兵源不濟?何愁賦稅不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崇禎越說越激動,仿佛要將胸中積壓多年的重負一吐為快。曆史上,明末人口因戰亂、災荒、瘟疫而銳減,最終導致國力枯竭,是他心頭一直縈繞的噩夢。如今,這個數字不僅超過了明中期鼎盛時期,更呈現出健康增長的趨勢,如何不讓他心潮澎湃!

李邦華深深一揖,接口道:“陛下所言極是!此乃陛下勵精圖治、上天庇佑之結果!戶部初步測算,僅人口增長帶來的田賦、丁銀注:雖推行攤丁入畝,但人口增長意味著稅基擴大)、商稅潛在增量,每年便可逾百萬兩白銀!更彆提由此帶來的勞力充裕,可加速北疆開發、鐵路修築、工場擴建,其利無窮!”

徐光啟也撫須感慨,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陛下,此乃‘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之至理啊!人口繁盛,不僅是勞力,更是智慧之源。老臣觀這數據,幼丁比例高,未來可期。若能將新式學堂、格物院教育推廣開來,未來我大明能工巧匠、格物學子、精明商賈必將層出不窮,此乃強國之根本動力!”

“不錯!”崇禎重重點頭,回到禦座,目光灼灼地看向李邦華,“李愛卿,普查過程中,可曾遇到困難?數據可靠性如何?”

李邦華收斂笑容,正色回道:“回陛下,困難確實不少。各地胥吏素質參差不齊,對新的統計表格和理解有偏差;部分豪強仍有隱匿人口、田畝之舉;邊遠地區交通不便,信息傳遞緩慢。然,此次普查,陛下聖心獨斷,全力支持,戶部製定了詳儘章程,並抽調國子監算學生、格物院學員赴各地督導、複核。更借助了李若璉大人麾下重整後的驛遞係統和新式測繪地圖,確保了效率。數據雖不敢說毫厘不差,但誤差可控,大勢明晰!”

他頓了頓,補充了一個細節:“例如,在清查南直隸隱戶時,便結合了魚鱗圖冊、保甲記錄與新式抽樣核查,發現了不少依附於士紳的‘黑戶’,均已責令登記入冊。此事雖得罪了些人,但為了朝廷大計,臣等義無反顧!”

“做得對!”崇禎讚許道,“些許阻力,不必在意。數據清晰,方能決策精準。此後,人口普查當形成定製,每五年一小查,十年一大查,務必動態掌握國情民力。”

崇禎沉吟片刻,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篤篤的聲響,目光變得深邃:“一億一千三百萬……此乃盛世之基,亦是盛世之責啊。”他話鋒一轉,“人口增長,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糧食、更多的土地、更多的機會。北疆、東北、乃至未來的海外拓殖,需加速進行。教育、醫療、工坊吸納勞力的能力,也需同步提升。否則,人口紅利恐成負擔。”

徐光啟和李邦華聞言,神色也凝重起來,紛紛點頭。陛下看得深遠,人口暴漲若不能妥善疏導,確實可能引發新的社會問題。

“李愛卿,”崇禎下令,“以此普查數據為基礎,重新核定各省府州縣賦稅額度,進一步落實‘攤丁入畝’,確保稅負公平。同時,製定鼓勵移民實邊的詳細政策,給予土地、種子、農具乃至減免稅賦之優惠,將關內密集人口,有序導向北疆、遼東等新拓之地。”

“臣,遵旨!”李邦華躬身領命。

“徐先生,”崇禎又看向徐光啟,“格物院與農學院,要加緊對更高產、更耐瘠薄作物種子的選育。同時,研究更高效的農具和耕作方法。人多了,地不能少,畝產更要提上去!此外,工學、算學等實學教育推廣,也要加快步伐,培養更多有用之才。”

“老臣領旨!定當竭儘全力!”徐光啟肅然應道。

崇禎再次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窗外紛飛的雪花覆蓋下的紫禁城,目光仿佛穿透了宮牆,看到了這片古老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億萬民眾。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今日方知,此言重逾千斤!這一億一千三百萬丁口,是我大明最寶貴的財富,是帝國崛起的真正底氣!傳朕旨意,將此次普查之大略結果,通過邸報昭告天下,與民同慶!讓天下臣民都知道,隻要緊隨朝廷,勤勉耕作、勇於開拓、精於工匠,我大明必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他的聲音在溫暖的暖閣內回蕩,充滿了不容置疑的信心和力量。窗外,雪落無聲,覆蓋舊跡;窗內,人心激蕩,謀劃新生。億萬丁口的數字,如同一聲春雷,預示著這個曆經磨難的古國,正在積蓄著噴薄欲出的巨大能量,邁向一個連它自己都未曾想象過的未來。

本章完)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民國:糟糕,被迫穿成小狐狸 萬維聖輝:終末救贖之約 乾坤輪 盜墓:聽雷師情迷蚩尤 大明養生小帝姬 紅樓:父不爭氣,我親自上陣 逆命回溯,正派反派都是我自己 擁兵三十萬,漢卿你的感情在哪? 邪神滅世?和我的崩鐵女友說去吧 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