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釜底抽薪斷糧道
信王府的書房裡,那股子揮之不去的硝石硫磺味兒似乎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無形的、更令人窒息的緊張。遼東的消息如同沉甸甸的鉛塊,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朱由檢背著手,在鋪著遼東及朝鮮輿圖的巨大桌案前踱步,眉頭擰成一個川字。李若璉垂手肅立一旁,方正化則捧著一摞剛整理好的密報,大氣不敢出。
“皇太極…好快的動作!”朱由檢停下腳步,指尖重重戳在沈陽的位置上,“老奴屍骨未寒,他就能壓服諸貝勒,掌控兩黃旗…這份手段,這份狠辣,比他老子更勝一籌!”
他抬起頭,眼中寒光閃爍:“遼東那邊,我們撒出去的‘鷂子’探子)和‘鐵鴿子’信鴿),必須加倍小心!皇太極剛上位,正是要立威的時候,對奸細絕不會手軟!傳令下去,所有在沈陽及遼東的暗樁,近期非十萬火急,一律靜默!寧可少傳消息,也絕不能暴露!”
“是!王爺!”李若璉沉聲應道,“屬下已嚴令下去,所有渠道進入蟄伏狀態,隻保留最核心的‘死樁’深度潛伏,輕易不動用)保持最低限度聯係。”
朱由檢點點頭,目光移向輿圖上朝鮮半島的位置,手指沿著鴨綠江緩緩劃過:“遼東正麵,皇太極現在肯定嚴防死守,針插不進。我們暫時奈何不了他。但…他也不是鐵板一塊,更不是沒有軟肋!”
他猛地抬頭,看向李若璉和方正化:“李若璉,之前讓你查的,後金的糧草來源,尤其是從朝鮮那邊流入的,有眉目了嗎?”
李若璉精神一振,立刻上前一步:“回王爺!據多方情報彙總,建奴糧草,主要靠劫掠、遼東漢人包衣耕種,以及…通過朝鮮的貿易和貢賦獲取!尤其是朝鮮!”
他指著地圖上朝鮮北部靠近鴨綠江的幾個點:“朝鮮李氏王朝,自薩爾滸之戰後,便對建奴心懷畏懼,雖名義上仍尊大明為宗主,但私下裡,迫於建奴兵威,不得不與之‘互市’,甚至以‘歲貢’名義,輸送大量糧食、布匹、藥材!尤其是糧食!朝鮮北部土地相對肥沃,且受小冰河期影響較小,是建奴重要的糧食補充來源!據可靠情報,每年經義州、滿浦等邊市流入建奴的朝鮮糧食,不下數十萬石!這幾乎占了建奴非劫掠所得糧食的三成以上!”
“三成!”朱由檢冷哼一聲,“好一個迫於兵威!好一個暗通款曲!吃著大明的飯,卻給豺狼遞刀子!”
方正化適時遞上一份密報:“王爺,這是沈廷揚那邊通過海商渠道,從朝鮮王京漢城)傳回的消息。朝鮮朝堂如今分成兩派:一派以領議政首相)李元翼為首,主張嚴守臣節,暗中抵製建奴索求;另一派以兵曹判書兵部尚書)金鎏為首,認為建奴勢大不可擋,主張‘事大主義’,對建奴予取予求,以求自保。兩派爭執不下,國王李倧態度曖昧。”
“牆頭草!”朱由檢嗤笑一聲,“李倧這老小子,是既怕得罪建奴被揍,又怕徹底倒向建奴,將來我大明緩過勁來收拾他!想左右逢源?做夢!”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蓋叮當作響:“既然朝鮮的糧食是皇太極的命門之一,那我們就給他來個釜底抽薪!斷了他的糧道!”
李若璉和方正化都屏住了呼吸。
“方伴伴!”朱由檢看向方正化,“立刻密令沈廷揚!讓他動用一切海商資源,尤其是那些常年跑朝鮮航線的!給我在江南、湖廣等地,秘密收購大批糧食!陳糧!次糧!甚至是摻了沙子的黴糧!隻要便宜,能糊弄人就行!有多少,收多少!”
方正化一愣:“王爺…收次糧?這…”
朱由檢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冷笑:“次糧怎麼了?次糧也是糧!朝鮮那邊,金鎏那幫軟骨頭,為了討好建奴,肯定也在國內拚命搜刮糧食。我們就把這些次糧,高價賣給他們!用真金白銀,把朝鮮國內的好糧食,都給我吸過來!讓他們無糧可貢給建奴!”
李若璉眼睛一亮:“王爺妙計!此乃‘以商製虜’!我們高價收糧,朝鮮國內糧價必然飛漲!朝鮮官府和商人為了逐利,必定會將原本可能輸送給建奴的糧食,轉而賣給我們!而朝鮮官府為了湊足給建奴的‘貢糧’,要麼壓榨本國百姓,激起民怨;要麼就隻能用我們賣過去的次糧去糊弄建奴!無論哪種結果,都能離間朝鮮與建奴,同時掐斷建奴的穩定糧源!”
“正是此意!”朱由檢點頭,“不僅如此,沈廷揚還要利用他的關係,秘密接觸朝鮮國內那些對建奴不滿、心向大明的官員和商人!比如那個領議政李元翼!給他們傳遞消息,告訴他們,大明信王殿下,深知朝鮮苦衷!隻要他們能暗中抵製向建奴輸糧,拖延時間,待我大明重整旗鼓,必定不會忘記他們的功勞!金銀財帛,官爵封賞,本王絕不吝嗇!”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厲色:“同時,也要放出風聲!誰敢頂風作案,大肆向建奴輸送糧草,就是我大明的死敵!他日王師北定,必誅其滿門!恩威並施,我看那些牆頭草怎麼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爺深謀遠慮!”方正化由衷讚道,“奴婢這就去傳令沈廷揚!”
“等等!”朱由檢叫住他,“告訴沈廷揚,動作要快!要隱秘!收購糧食,接觸朝鮮官員,都要用白手套代理人),絕不能暴露與我們王府的關係!所有資金,從工坊貿易的利潤裡支取,讓陳子安全力配合!還有,讓沈廷揚的船隊,在朝鮮沿海活動時,‘順便’多留意一下荷蘭紅夷的動靜!這幫西夷貪得無厭,難保不會趁火打劫!”
“奴婢明白!”方正化領命,匆匆而去。
李若璉請示道:“王爺,遼東那邊,我們是否還需要做些什麼配合?”
朱由檢沉吟片刻:“遼東…暫時按兵不動。但情報不能斷!尤其是沈陽城內,關於那些漢人包衣頭目和低級軍官的動態。張老鯊那條線指通過走私商人劉三疤瘌),要盯緊了!一旦劉三疤瘌那邊有回音,或者露出任何動搖的跡象,立刻回報!另外…”
他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想辦法,把風聲放出去!就說…朝鮮國內因為糧價飛漲,民怨沸騰,官府已經無力也無心再向建奴輸送糧食!說得越像真的越好!讓這消息,傳到沈陽去!傳到皇太極耳朵裡去!我要讓他知道,他的糧袋子,漏了!”
數日後,朝鮮,漢城今首爾)。
王宮偏殿內,氣氛凝重。朝鮮國王李倧眉頭緊鎖,看著殿下爭吵不休的兩派大臣。
兵曹判書金鎏聲音洪亮,帶著不容置疑的口吻:“……汗王皇太極)新立,正需立威!我朝鮮若在此時拖延貢糧,甚至減少輸糧,必遭雷霆之怒!前車之鑒指薩爾滸之戰後朝鮮被迫臣服),猶在眼前!為江山社稷計,臣懇請殿下,速速下令,加征糧賦,務必按時足額,將糧食運抵義州,交付建州!”
他話音未落,老臣領議政李元翼便顫巍巍地出列反駁:“金判書此言差矣!加征?如今國內糧價飛漲,百姓食不果腹,嗷嗷待哺!再強行加征,無異於殺雞取卵,逼民造反!建奴索求無度,視我朝鮮如糧倉,長此以往,國將不國!臣以為,當以民生為重,婉拒建奴部分要求,同時…當遣密使,向天朝上國明朝)陳情,求取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