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遼東風唳_在造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在造大明 > 第216章 遼東風唳

第216章 遼東風唳(1 / 1)

第兩百一十六章遼東風唳

文華殿內的燈火徹夜未熄,當朱由檢最終揉著發脹的太陽肌,示意方正化送走英國公和徐光啟時,北京城的天空已透出些許蟹殼青的微光。然而,權力的更迭如同投入靜湖的巨石,其激起的漣漪,正以遠超常人想象的速度,向著帝國的四麵八方擴散而去。其中最快,也最敏感的,無疑是直麵後金兵鋒的遼東前線。

遼東,寧遠城。

深秋的寒風已帶著刮骨的力道,從廣袤的遼西走廊呼嘯而過,卷起塵土和枯草,拍打在寧遠城堅固的城牆上。這座由袁崇煥力主重修並死守下來的堅城,如今是大明在關外最耀眼的釘子,也是無數軍民心中不落的象征。

督師府內,炭盆燒得正旺,卻驅不散彌漫在空氣中的凝重。袁崇煥身披貂裘,眉頭緊鎖,手中緊捏著一封才通過六百裡加急送達的密信。信紙粗糙,字跡卻力透紙背,來自他在京中的座師,一位僥幸未受閹黨牽連的朝中清流。

信的內容言簡意賅,卻字字驚心:天啟帝駕崩,信王繼位監國,魏忠賢及其黨羽一夜之間被連根拔起,京城九門易主,廠衛儘數俯首……一場堪稱雷霆萬鈞的宮廷政變,在短短數百字間勾勒出驚心動魄的輪廓。

袁崇煥的指尖有些發涼。他不是魏黨,甚至因閹黨乾政、克扣軍餉、陷害邊將而深惡痛絕。聽聞魏閹覆滅,他內心第一反應是快意和激動。但隨即,更深沉的憂慮便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新君是何等樣人?他這“五年平遼”的方略,乃是在天啟帝和魏忠賢麵前立下的軍令狀。如今天地翻覆,新朝初立,這位年輕的監國,還會認可這帶有濃烈前朝印記的承諾嗎?朝中格局大變,徐光啟等西學黨人似乎備受重用,這對自己是福是禍?自己雖非閹黨,但為了爭取糧餉軍械,與閹黨控製的戶部、兵部是否也算有過些許“虛與委蛇”?這會不會成為新朝攻擊自己的口實?

更重要的是,信中提到的新政風向——“重視實學”、“整軍經武”。這“實學”是否包括他倚重的西式火器與築城術?“整軍”又會如何整?是否會臨陣換將?

一連串的問號在他腦中盤旋,讓他心亂如麻。他走到窗邊,推開一絲縫隙,凜冽的寒風立刻灌入,讓他精神一振。遠處校場上傳來隱約的操練聲,那是他賴以維係遼東局麵的關寧鐵騎和車營火器兵。

“元素袁崇煥字),京中劇變,福禍難料啊。”一旁的聲音帶著濃重的閩南口音,正是因袁崇煥舉薦而駐守寧遠、負責火器營的參將,曾師從孫元化的葡萄牙火炮專家之一。他顯然也得知了消息,臉上寫滿了擔憂。

袁崇煥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氣,緩緩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我等為人臣子,守土有責,無論朝中風向如何,這寧遠、錦州一線,一寸也不能退!”他的話像是說給部下聽,也像是在堅定自己的信念,“隻是……往後這糧餉器械,恐怕要多費些周章了。通知下去,各部謹守營壘,加派夜不收哨探,謹防東虜趁我朝局動蕩前來襲擾!”

他的擔憂並非多餘。朝廷的巨大變故,對於前線軍隊而言,最先感受到的往往不是新政的春風,而是後勤保障可能出現的短暫混亂和不確定性。

幾乎在同一時間,錦州城內的總兵官祖大壽,也收到了來自京師的密信。

與袁崇煥的文官出身、心思繾綣不同,祖大壽是地道的遼東軍頭世家,性格更為直率彪悍。他看完信,先是愕然,隨即猛地一拍大腿,震得案上茶杯亂跳:“直娘賊!魏閹倒了?!好好好!倒得好!這吸兵血的蠹蟲,早該千刀萬剮!”

他興奮地在廳內踱步,滿臉的絡腮胡子都仿佛舒展開來。但很快,他的腳步慢了下來,銅鈴般的眼睛裡閃過一絲精明的算計。

“新皇帝……信王……以前沒甚聲響,這一出手可真夠狠的。”他摩挲著下巴,“抄了魏閹的家,聽說銀子堆成了山?那俺老祖們欠餉的事,該有著落了吧?”他首先想到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接著,他又想到袁崇煥。“袁督師那‘五年平遼’……新皇上認不認賬?要是換個不知兵的書生來指手畫腳,或是把咱遼西兒的兵馬調去彆處……”想到這裡,他臉色又沉了下來,下意識地握緊了腰刀刀柄,“不管誰來,這錦州是俺老祖家和兒郎們用命守下來的,誰也彆想輕易動彈!”

一種地方式的、基於實力和地盤的警惕心,開始在他心中滋生。遼東將門的獨立性,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權力洗牌中,似乎有加強的趨勢。

而在更北方的鎮遠堡,滿桂的營寨裡又是另一番光景。

滿桂,這位出身蒙古的悍將,性情暴烈如火,作戰勇猛無雙。他對於朝廷裡的彎彎繞繞向來不耐煩,隻認皇帝和能打勝仗的上官。

收到消息時,他正就著馬肉喝酒,聽完親兵的稟報,他愣了片刻,隨即哈哈大笑,聲震屋瓦:“魏閹死了?死得好!老子早就看那沒卵子的貨不順眼!這下清淨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將碗中烈酒一飲而儘,抹了一把胡須上的酒漬,眼中全是戰意:“新皇帝要是明事理,就多給咱發餉發糧,再調些好炮好銃來!老子帶兒郎們給他殺韃子,砍下皇太極的狗頭當球踢!怕就怕……”他笑聲一收,哼了一聲,“怕又來一幫隻會耍嘴皮子、克扣軍餉的窩囊廢!”

他的思維簡單直接:誰給我支持讓我打勝仗,我就給誰賣命。朝堂的紛爭他懶得理會,他隻關心手裡的刀和麾下的兵能不能吃飽穿暖,能不能斬獲首級。

遼東明軍各部心思各異,或憂懼,或盤算,或觀望,或激奮。而他們的對手,後金國主皇太極,獲取情報的速度甚至比一些明軍將領更快。

沈陽盛京),汗宮書房。

與明朝宮廷的奢華相比,這裡的陳設顯得簡樸甚至粗獷,但空氣中卻彌漫著一種精乾和銳利的氣息。皇太極並未穿著華麗的袍服,隻是一身便於活動的棉袍,他體型肥胖,但那雙細長的眼睛卻閃爍著鷹隼般的光芒。

他手中也拿著一份密報,內容遠比袁崇煥等人收到的更為詳細,不僅記錄了京城政變的整個過程,還包括了新監國初步的人事安排和政策風向。這些情報,來自他精心布置在明朝京畿和遼東的細作網絡,以及某些與後金暗通款曲的蒙古部落、甚至明朝內部的某些隱秘渠道。

“朱由校死了……朱由檢……信王……”皇太極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喃喃自語。他對這位新任的明朝監國了解不多,隻知道其年少,且在魏忠賢權勢熏天時一直表現得默默無聞,甚至有些怯懦。

“扮豬吃老虎?還是身後有高人指點?”皇太極絕不相信一個真正的懦夫能如此乾淨利落地解決掉盤根錯節的魏忠賢集團,“一夜之間,控製京畿,擒殺魏閹,清洗廠衛……這手段,狠、準、快!絕非等閒之輩。”

他敏銳地嗅到了危險的氣息。一個內部混亂、黨爭不休的明朝,符合後金的利益。而一個展現出強大決斷力和行動力、試圖重整山河的新明朝君主,則是巨大的威脅。

尤其讓他注意的是情報中提到的“重視實學”、“整軍經武”,以及徐光啟、李邦華等務實派被重用。“實學……火器……”皇太極的目光變得深邃。他深知明軍火器的厲害,寧遠、寧錦的挫敗記憶猶新。若明朝新君真能摒棄空談,全力發展軍工,革新軍製,對後金將是心腹大患。

“範先生,你怎麼看?”皇太極看向書房角落,那裡坐著一位文士打扮的漢人,正是早年投靠努爾哈赤的漢人謀士範文程。

範文程恭敬地欠身:“大汗,明朝新主初立,首要在於穩定內部,清除異己。短期內,未必會立刻對外大興刀兵。然觀其舉措,雷厲風行,且重用實乾之臣,其誌不小。長期來看,必是我大金勁敵。”

皇太極緩緩點頭:“不錯。我們不能等他羽翼豐滿。如今明朝新舊交替,人心未定,正是我等有所作為之時。”

他沉吟片刻,眼中精光閃爍:“傳令下去:第一,暫停對錦州、寧遠的大規模攻勢,各部謹守防線,多加哨探,以免明軍新軍立威,拿我們開刀,碰個釘子。第二,加派精乾細作,不惜重金,全力打探明朝新軍編練、火器改良之情報,尤其是那徐光啟、孫元化等人,到底在搞什麼名堂!第三,聯絡蒙古諸部,特彆是與林丹汗不睦的那些,多加賞賜,曉以利害,務必不能讓明朝與之聯合!”

他的策略清晰而冷靜:短期避其鋒芒,避免為明朝新君提供凝聚人心的外部靶子;中期全力偵查,掌握對方核心軍事動態;長期則破壞其潛在聯盟,鞏固自身後方。

“朱由檢……”皇太極再次念了一遍這個名字,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帶著強烈興趣的弧度,“倒是個有趣的對手。且讓本王看看,你這新朝之火,能燒得多旺,又能燒多久。”

他仿佛已經看到,廣袤的遼東大地上,一場超越以往單純軍事較量、融入了更多技術、謀略和意誌的新一輪角逐,正在寒風中悄然拉開序幕。北京城中的一夜雷霆,其回響已重重地敲擊在山海關外的土地上,引動著各方勢力的心弦,預示著未來的格局將更加波詭雲譎。

遼東風唳,已隱隱可聞。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民國:糟糕,被迫穿成小狐狸 萬維聖輝:終末救贖之約 乾坤輪 盜墓:聽雷師情迷蚩尤 大明養生小帝姬 紅樓:父不爭氣,我親自上陣 逆命回溯,正派反派都是我自己 擁兵三十萬,漢卿你的感情在哪? 邪神滅世?和我的崩鐵女友說去吧 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