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八章潛邸恩賞
文華殿內處理天下奏疏的忙碌暫告一段落,朱由檢的目光從那些代表著疆域、權柄和遠方反應的文牘上收回,落在了另一份更為厚重、也更關乎根基的名錄上。這份名錄,記錄著的不是封疆大吏,也不是宗室藩王,而是過去八年裡,於微末之時便追隨他,在信王府那方小小天地裡,默默無聞卻又至關重要的“自己人”。他們是暗夜中的薪火,是蟄伏時的爪牙,更是新朝大廈最深處的基石。
“方正化。”朱由檢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溫和,與方才處理國事時的冷峻截然不同。
“奴婢在。”方正化悄步上前。
“將這些年來,王府舊人,工坊匠師,護衛教導隊,以及‘夜不收’、各地聯絡點的有功人員名錄,再與李若璉、宋應星、沈廷揚他們核對一遍。功勞簿要清晰,賞罰需分明。孤……不能寒了功臣之心。”朱由檢的手指輕輕點著案頭另一疊明顯不同的冊子,那上麵的字跡更小,更密,記錄著無數個在黑暗中為他奔走、勞作、甚至流血的名字。
“主子仁厚,奴婢早已會同幾位大人初步擬定了條陳,請主子禦覽。”方正化似乎早有準備,從袖中取出一份用工整楷書謄寫的奏呈,恭敬地放在朱由檢麵前。其辦事之縝密周全,由此可見一斑。
朱由檢展開細看,條陳列得極為詳儘,分門彆類,顯然花費了巨大心力:
一、工技匠作之首,格物致知之心——宋應星及其麾下
宋應星:擬授工部屯田清吏司員外郎從五品),實領“皇家格物院”掌院事,正五品待遇,專司百工技藝之改良、新器之研發、格物之學推廣及人才培育。賞銀千兩,京中宅邸一座由內帑撥付)。
核心大匠名單附後,約十餘人,如負責冶煉、火藥、機械、玻璃等之頭目):依其貢獻,授工部文思院、軍器局等處大使、副使正九品至從八品)等實職,或授格物院博士、助教等銜,仍主理原技術領域。賞銀二百至五百兩不等。
熟練匠人及學徒名單附後,數百人):擇優授格物院匠師銜,享朝廷俸祿。其餘皆賜銀五十至一百兩,願留京入格物院或各匠作局者,待遇從優;願歸鄉者,賜金還家,永免本戶雜役。所有匠籍,一律豁除!
看到最後一句,朱由檢眼中閃過一絲讚許。豁除匠籍,這意味著將這些技術人才從世襲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是其地位的根本性提升,比賞賜金銀更能收買人心,也更能激發創造力。這一條,必是深諳他心意的方正化與宋應星商議後提出的。
“準。宋應星之職,正合其才。豁除匠籍一事,單獨立項,明發旨意,要大張旗鼓,讓天下工匠皆知,有一技之長者,在新朝必受重用!”朱由檢提起朱筆,在此項上畫了一個圈。
二、貨殖四海,通達中外——沈廷揚及其海商網絡
沈廷揚:擬授戶部山西清吏司主事正六品),實領“市舶總辦”、“皇商總辦”銜,專司海外貿易、沿海市舶事宜及皇家采買,準其組建護航船隊,有便宜行事之權。賞銀兩千兩因其本身豪富,賞銀反在其次,權柄和官方身份才是重賞)。
船隊骨乾、掌櫃、通譯、航海士名單附後):依能力授市舶司吏目、攢典或皇商辦差官等職,賞銀百兩至三百兩。其原有海船,登記造冊,可懸掛“皇商”旗號,受朝廷庇護亦受監管)。
情報人員名單單列):部分轉入李若璉麾下,部分仍歸沈廷揚調配,經費由內帑單獨支取。
“沈廷揚的任命,戶部的職銜是塊敲門磚,實權在於市舶和皇商。告訴沈廷揚,孤要他儘快整合東南海貿,摸清鄭芝龍、劉香乃至紅毛夷的底細。他的船隊,將來是大明海軍的雛形!”朱由檢批複道,對未來海上力量的布局已然在心中勾勒。
三、鷹犬銳爪,暗夜利刃——李若璉麾下錦衣衛及行動人員
行動功臣如周遇吉、黃得功等軍官,及‘夜不收’頭目):已擢升實職軍銜,分彆調入京營、錦衣衛擔任中低級軍官。另賞銀田宅。此項多數已在執行,此次為補充賞賜)
情報、滲透、特種作戰人員名單密):此部分人員多數不適宜公開賞賜或轉入明麵官職。依功績,賞銀百兩至五百兩,授予錦衣衛百戶、總旗、小旗等虛銜享受相應俸祿待遇,但不實際掌兵),或其家人受蔭蔽如子侄入學、免役)。部分精銳轉入新成立的錦衣衛“特種稽查司”,專司特殊任務。
犧牲及傷殘人員撫恤:皆有定例,從優撫恤,子女由潛邸設立的慈幼局撫養至成年。
這部分最為複雜敏感,賞賜既要豐厚,又要考慮保密性和後續使用。朱由檢仔細看了,補充道:“撫恤再加三成,從朕的內帑出。告訴李若璉,這些人是國之瑰寶,務必安置妥當,人心不能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內廷砥柱,影子臂膀——方正化及其梳理後的信王府內侍
方正化:已掌司禮監、提督東廠,賞賜已超規格,故以信任為最高賞賜。
有功太監、侍女名單附後):擇優填充內廷各監局重要崗位,如針工局、銀作局、禦馬監太監、各宮管事等。賞銀五十至二百兩。其餘皆厚賞,並按其意願分配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