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遼東密奏 林丹求援_在造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在造大明 > 第252章 遼東密奏 林丹求援

第252章 遼東密奏 林丹求援(1 / 1)

第252章遼東密奏,林丹求援

乾清宮的玻璃窗將秋日的陽光濾得格外澄澈,映照在光潔的金磚地麵上,泛起點點碎金。方才那場關乎商戰博弈的決策所帶來的淩厲氣息尚未完全消散,禦書房內仍殘留著一絲無形的鋒銳。

崇禎皇帝朱由檢負手立於那巨幅《大明寰宇全圖》之前,目光如炬,牢牢鎖定在關外那片廣袤而多難的土地——遼東。地圖之上,山海關、寧遠、錦州、廣寧等要害之處皆以朱筆細細標注,而更北方的沈陽、遼陽等地,則被一抹刺目的靛藍色所覆蓋,那是後金政權盤踞的心臟,如同一塊巨大的瘀血,梗在大明的咽喉要道。

“皇爺,遼東八百裡加急奏報,孫元化孫大人遣心腹家丁親送,言明須直達天聽。”王承恩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繃,打破了室內的寧靜。他雙手捧著一封蓋有火漆密印的厚實奏本,步履急促卻又不失恭謹地呈上。

朱由檢倏然轉身,眉宇間那絲因玻璃工坊瑣事而起的微蹙瞬間被凝重取代。他接過奏本,指尖能感受到牛皮紙封下那份沉甸甸的分量。撕開火漆,展開奏疏,孫元化那兼具工程師的嚴謹與將領的果決的筆跡映入眼簾。

奏報的前半部分詳述了遼東近期的軍事態勢。得益於寧遠、錦州一線新型棱堡工事的逐步完善,以及源源不斷輸送而至的“崇禎元年式”燧發槍和改良火炮,明軍在防禦上已愈發從容。孫元化奏稱,皇太極近期異常安靜,大規模攻掠行動顯著減少,僅有一些小股騎兵如同惱人的蚊蚋,不斷試探性地騷擾邊牆哨所,劫掠零散屯堡。

“然,”朱由檢的目光掃至此處,奏本上的字跡仿佛也透出一股寒氣,“奴酋非是坐以待斃之輩。據夜不收冒死深入偵緝所得情報,並綜合投誠之鑲白旗包衣佐證,皇太極近期頻繁召集八旗貝勒、固山額真於盛京皇宮秘議。內容雖不得詳知,然其麾下精銳巴牙喇營調動頻繁,大量糧秣、火藥、箭矢正向前線屯堡集結。臣研判,建虜此舉,非為退守,實乃聚力。其或因我軍火器之利暫取守勢,內部整合權柄,窺伺我防線破綻,恐待時機成熟,必有一場石破天驚之惡戰!”

看到這裡,朱由檢的嘴角反而勾起一絲冷冽的弧度。果然如此!皇太極豈是易與之輩?曆史上的他,最是擅長在逆境中隱忍,於無聲處聽驚雷,一旦發動,便是雷霆萬鈞。眼前的平靜,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令人窒息的低壓罷了。孫元化的判斷與他基於曆史知識的預感不謀而合。

奏報的後半部分,則帶來了一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消息。

“……蒙古察哈爾部首領林丹汗,遣其麾下宰相瑙魯班腦毛孫)率使團三十餘人,攜良馬百匹、皮貨若乾,已抵達寧遠城外,請求入關朝覲陛下。林丹汗自稱‘統四十萬蒙古之眾之主’,言及與建虜奴酋有滅國噬土之恨,願與我大明共結盟好,同討僭逆。然其使者言語之間,多番暗示糧草匱乏、兵甲朽鈍,尤其提及聽聞天朝火器犀利,……期盼能得‘友邦’資助,以壯軍威。”

“林丹汗……”朱由檢輕聲念出這個名字,腦海中瞬間閃過關於這位末代蒙古大汗的曆史記憶:誌大才疏,剛愎自用,試圖重建成吉思汗的霸業卻四處樹敵,最終被皇太極擊敗,病死於青海草灘。一個完美的攪局者,也是一個棘手的潛在盟友。

他幾乎能想象到孫元化寫下這部分奏報時那糾結的心情。與蒙古結盟,共抗後金,此乃“以夷製夷”之上策,若能成功,便可對後金形成戰略夾擊,極大緩解遼東正麵壓力。但林丹汗及其部眾,信譽向來不佳,朝秦暮楚乃是常態。資助火器,更是險棋一招,萬一資敵自盜,後果不堪設想。

奏本的最後,孫元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臣愚見,林丹汗不可不撫,亦不可全信。或可允其使者入京朝覲,陛下麵詢其情。援助之事,糧草、布匹、茶葉等物或可酌情賞賜,以結其心。然火器乃國之重器,決不可輕予。或可以淘汰之舊式火門槍、劣質火藥少許賜之,略表誠意,實則無損我軍根本。一切伏請聖裁。”

“聖裁……”朱由檢合上奏本,指尖在光滑的奏本封麵上輕輕敲擊,發出篤篤的輕響,在空曠的殿宇中回蕩。他踱步回到窗邊,望向窗外湛藍的蒼穹,目光卻仿佛已穿越千山萬水,落在了那片蒼涼遼闊的草原之上。

“大伴,”他忽然開口,聲音平靜無波,“你說,這林丹汗,是真心想聯手抗虜,還是又想把朕和大明當冤大頭,替他火中取栗?”

方正化微微躬身,謹慎地答道:“皇爺聖明燭照,自有決斷。奴婢愚鈍,隻知蒙古諸部,向來畏威而不懷德。林丹汗如今被建虜逼得走投無路,想來求救之心是有幾分的。但其狼子野心,亦不可不防。孫大人所慮,老成持重。”

“畏威而不懷德……說得好。”朱由檢頷首,“唯有自身足夠強大,方能駕馭群狼。否則,今日之盟友,便是明日之豺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沉吟片刻,眼中閃爍著算計的光芒。直接拒絕,等於將林丹汗推向皇太極,殊為不智。全然答應,則是養虎貽患,風險巨大。孫元化的建議是穩妥的,但或許……可以做得更巧妙一些?

一個念頭在他心中逐漸清晰。他不僅要給,還要給得讓林丹汗感恩戴德,更要給得讓皇太極如鯁在喉!不僅要援助,還要借此機會,將觸角更深地滲入蒙古高原,為將來徹底解決北疆問題埋下伏筆。

“擬旨。”朱由檢的聲音陡然變得鏗鏘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王承恩立刻趨前備好紙墨。

“第一,準蒙古察哈爾部使者入京朝覲。命禮部依規製接待,不得輕慢,亦不可露怯。朕要親自見見這位瑙魯班宰相。”

“第二,傳旨孫元化,對其嚴密監視建虜動向、準確判斷敵情予以褒獎。令其繼續加固城防,整軍備戰,絕不可因虜酋暫靜而有絲毫鬆懈!告訴他,朕要的遼東,是一根能紮進皇太極心口的鐵刺,一根他拔不動、碰不得、繞不過的鐵刺!”

“第三,”朱由檢頓了頓,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告訴孫元化,從庫中挑選一百杆保養最好的萬曆老式鳥銃,再配五千斤上等火藥、一萬發鉛彈。待朕見過使者後,作為‘大明皇帝賜予蒙古尊貴盟友的禮物’,讓孫元化派得力人馬,‘護送’至林丹汗王帳。記住,必須是‘最好’的,要讓他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大明‘盟友’的‘誠意’。”

方正化與王承恩皆是一怔。陛下方才還說火器不可輕予,轉眼卻要贈送百杆鳥銃?雖是舊式,但其威力絕非弓箭可比……

朱由檢看出他們的疑惑,輕笑一聲,解釋道:“最好的萬曆鳥銃,射程幾何?精度若何?裝填又需多久?與我軍現役燧發槍相比,何如?”

方正化恍然大悟,眼中閃過欽佩之色:“皇爺英明!此等火器,雖於蒙古而言乃利器,足以震懾周邊小部,亦可給建虜製造些麻煩。然於我新軍而言,已與燒火棍無異。此乃一石二鳥之計,既示恩於林丹汗,又可令其與建虜更加水火不容……”

“不止二鳥。”朱由檢目光深邃,“朕還要三鳥。這些火器到了草原,就是最好的魚餌。朕要知道,林丹汗拿到這些家夥後,是會真去尋皇太極的晦氣,還是轉頭就去吞並那些不肯臣服於他的小部落?他的戰力提升幾何?弱點又在何處?這些,都需要眼睛去看,耳朵去聽。”

他看向方正化,語氣加重:“讓李若璉挑選一批機敏敢戰、精通蒙語的夜不收,混入孫元化的‘護送’隊伍,或者以商隊、流民身份提前潛入草原。他們的任務,不是作戰,而是把林丹汗部真實的狀況,乃至整個漠南蒙古的風吹草動,給朕源源不斷地送回來!朕要用一百杆廢銅爛鐵,撬開蒙古高原的鐵幕!”

方正化隻覺一股寒意與興奮同時竄上脊背,深深俯首:“奴婢明白了!皇爺此計深遠,李指揮使定然能領會聖意,將此事辦得妥帖!”

“但願如此。”朱由檢揮揮手,讓王承恩去發旨。他重新將目光投向那幅巨圖,落在遼東與蒙古那片廣袤的交界地帶。

北方的風暴正在醞釀,皇太極在隱忍磨刀,林丹汗在窘迫求援。這盤以天下為棋局的大棋,已到了中盤絞殺的激烈時刻。他這位來自未來的棋手,能否以超越時代的眼光和力量,在這錯綜複雜的死局中,殺出一條通往生天的血路?

“皇太極,林丹汗……”他低聲自語,眼神銳利如鷹隼,仿佛已穿透宮牆,直視那北方蒼茫的天空,“你們都想做棋手?可惜,這棋盤邊的座位,朕,占定了。爾等,皆在朕棋局之中!”

秋陽正好,透過明亮的玻璃,將年輕皇帝的身影拉得悠長,堅定地投映在那繪著萬裡江山的巨圖之上,仿佛已與那山河社稷融為一體。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民國:糟糕,被迫穿成小狐狸 萬維聖輝:終末救贖之約 乾坤輪 盜墓:聽雷師情迷蚩尤 大明養生小帝姬 紅樓:父不爭氣,我親自上陣 逆命回溯,正派反派都是我自己 擁兵三十萬,漢卿你的感情在哪? 邪神滅世?和我的崩鐵女友說去吧 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