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商戰暗流 琉璃斷腕_在造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在造大明 > 第251章 商戰暗流 琉璃斷腕

第251章 商戰暗流 琉璃斷腕(1 / 1)

第251章商戰暗流,琉璃斷腕

時值深秋,京師的天空卻少見地澄澈高遠。陽光透過乾清宮新換上的、近乎無瑕的透明玻璃窗,將禦書房內照耀得一片亮堂,連空氣中細微的塵埃都仿佛被鍍上了一層金輝,纖毫畢現。

朱由檢,如今的崇禎皇帝,正就著這前所未有的明亮光線,批閱著來自皇家格物院的密奏。奏報是宋應星親筆所書,詳細記錄了最新一爐平板玻璃的產出情況,成品率已穩定在五成以上,且最大尺寸足以製成如今鑲嵌在窗上的這般模樣。字裡行間,洋溢著那位醉心格物的老臣難以抑製的興奮。

皇帝嘴角噙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這玻璃,看似小道,卻關乎國計民生。更明亮的工作環境能提升格物院和兵工廠的效率,未來若能量產推廣,於百姓家居、溫室種植亦大有裨益。當然,還有那實實在在的、滾滾而來的財源。

“大伴,”朱由檢頭也未抬,喚道。

如同影子般侍立在側方正化立刻躬身近前:“皇爺,奴婢在。”

“格物院送來的這批玻璃,內廷監收了吧。核算一下成本,按市價琉璃器的七成,將銀錢撥付格物院。告訴他們,這是朕內帑采買,與國帑分開核算,但賬目必須清晰。”

“奴婢遵旨。”方正化心領神會。皇帝這是變著法子給格物院輸血,鼓勵其研發,卻又恪守著新定的“賬目明晰”的規矩,不落人口實。他頓了頓,補充道:“皇爺,這玻璃真是清亮可人,比那西洋來的‘水玉’還要透亮幾分。宮裡幾位太妃見了,都念叨著想給宮裡也換一換呢。”

“嗯,可。先從乾清宮、武英殿開始,逐步更換。讓內官監擬個章程上來,務必節儉,不得靡費。”朱由檢放下奏本,語氣平淡,卻自帶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他目光掃過窗外,恰好看見幾名小太監正小心翼翼地將幾口沉甸甸的大箱子抬往庫房方向,那裡麵裝的,正是沈廷揚通過海貿網絡最新輸送回來的特級硝石和暹羅硫磺,是火藥的根基。

便在這片寧靜與光明之中,王承恩略有些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份和諧。他趨步入內,臉上帶著一絲憂色,呈上一份密函:“皇爺,沈掌櫃通過急遞鋪送來的信,加蓋了紅色菱紋印。”

紅色菱紋,代表商業上的緊急事務。

朱由檢眉頭微蹙,接過密函,驗看火漆無誤後,拆開迅速瀏覽。信是沈廷揚親筆,內容卻讓他的眼神瞬間冷冽下來。

信中所言,正是細綱所提及的“玻璃之爭”。皇家玻璃工坊量產優質平板玻璃的消息,雖經嚴格保密,但其產出的一部分精品已通過沈廷揚掌控的渠道,小範圍流入市場,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其晶瑩剔透、平整光滑,遠勝當下流行的、或多或少帶著綠翳和波紋的西洋玻璃與本土琉璃,頓時成了豪商巨賈、高門大戶爭相求購的稀罕物。

這無疑動了太多人的奶酪。

京師乃至江南,經營琉璃器的幾家大字號背後,盤根錯節地站著諸多勳貴、官僚乃至宗室的影子。他們先是試圖打聽貨源,被沈廷揚的人滴水不漏地擋回後,便迅速采取了行動。

壓價:他們聯合起來,將品質較次的琉璃器價格壓低近三成,試圖擠占市場空間,讓這新出現的“透明琉璃”無利可圖。

挖角:他們開出驚人的高價,秘密接觸皇家工坊裡幾位掌握了部分關鍵工藝的工匠,企圖撬開技術保密的堡壘。

造謠:市麵上已開始流傳一些風言風語,有說這新玻璃“性寒透骨,久居其側折損壽元”的,也有說是“前宋妖人秘法,用之不祥”的,甚至隱隱牽扯上皇帝“好奇技淫巧”,罔顧聖人大道。

沈廷揚在信中寫道,商業上的手段他自有應對,壓價反而給了他以正常價格吃進市麵上優質原料的機會。工匠方麵,有李若璉大人派的錦衣衛便衣暗中護衛、震懾,目前尚無一人被真正撬動。但這謠言一起,其惡毒之處在於難以辯駁,且極易蠱惑人心,恐對玻璃乃至格物院其他產物的聲譽造成長遠損害。他懇請皇帝示下。

“嗬。”朱由檢輕輕嗤笑一聲,將密函遞給方正化,“都看看。朕還沒找他們算壟斷居奇、盤剝百姓的舊賬,他們倒先聯合起來,想掐死朕的新芽了。”

方正化快速看完,尖細的嗓音帶著冷意:“皇爺,這些蠹蟲,慣用的便是這等下作手段。要不要奴婢讓東廠……”他話未說儘,但意思明確。

“不。”朱由檢抬手製止,目光銳利如刀,“殺雞焉用牛刀。況且,這是商場之爭,若一開始便用廷尉詔獄的手段,豈非顯得朕心虛,怕了他們?也違背了‘鼓勵工商’的國策。”

他站起身,在明亮的窗前來回踱了兩步,陽光將他身上赤色常服上的金線龍紋映照得熠熠生輝。

“他們不是要玩商戰嗎?朕便陪他們玩玩,讓他們輸得心服口服,也讓天下人看看,什麼是真正的‘術業有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停下腳步,語速快而清晰,顯示出腦中已成竹在胸:

“第一,告訴沈廷揚,不必惜售。他們壓價,我們便降價!就按目前市麵次等琉璃器的價格賣我們的平板玻璃!朕倒要看看,是他們的成本低,還是朕的工坊成本更低!”他深知規模化生產和新技術帶來的成本優勢是碾壓性的)。

“第二,讓宋應星挑選幾個心靈手巧、忠心可靠的學徒,專門研究玻璃的染色、壓花、雕刻工藝。他們不是隻有些色彩混濁的瓶瓶罐罐嗎?朕要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麼才叫‘藝術’!做出幾件精品,送到幾位國公、侯爺府上,就說是朕內帑所出,賞他們的。”——此舉既是炫耀技術,也是分化拉攏。

“第三,謠言止於智者,更止於權威。讓格物院,以徐光啟先生的名義,寫一篇《琉璃新說》或《玻璃辨》,不必在朝堂發,就登在最新的《京報》副刊上。從格物角度闡述玻璃成因,言明其‘聚光取火’、‘透亮明視’的益處,駁斥那些無稽之談。再讓太醫院院使出來說句話,就說此物明亮乾淨,利於防疫祛病。”——用科學和權威碾壓謠言。

“第四,”朱由檢眼中閃過一絲寒光,“讓李若璉查一查,是哪幾家跳得最歡,背後又是哪些人在撐腰。名單給朕,他們的劣跡,給朕仔細搜羅。現在不必動,朕先跟他們講‘商道’。若他們不識趣,非要往‘死路’上走,朕再和他們換個講法!”

他這一連串指令,既有現代商業競爭的思維,又深諳權力運作的法則,聽得方正化和王承恩心潮澎湃,又凜然敬畏。

“皇爺聖明!此乃陽謀正道,輔以雷霆後手,足以讓那些宵小之輩肝膽俱裂!”方正化由衷讚道。

王承恩也鬆了口氣,臉上露出笑容:“有皇爺這般主意,沈掌櫃定然能穩住陣腳。隻是…按次等琉璃器的價格賣,咱們的利潤怕是…”

“薄利多銷,搶占市場。一旦天下人都知朕的玻璃好又便宜,誰還去買他們的次貨?屆時,不是他們想不想壓價的問題,而是他們的貨還能不能賣出去的問題。”朱由檢語氣淡然,卻透著絕對的自信,“等他們撐不住,工坊倒閉,工匠失業之時,朕的工坊正好可以低價吸納熟練匠人,擴大生產。這叫…市場淘汰。”

他用了個略顯新穎的詞,但方正化和王承恩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殘酷而高效的邏輯,心中不由再次為對手默哀。皇帝陛下這是不僅要贏,還要贏得徹底,贏得對方傾家蕩產,最後連人帶技術都收編過來。

“奴婢這就去安排!”方正化領命,匆匆而去。他需要立刻將皇帝的意誌,通過安全的渠道傳達給宮外的沈廷揚和李若璉。

禦書房內重歸寧靜,陽光依舊燦爛。

朱由檢重新坐回案前,目光掃過桌上另一份關於河南清丈田畝遭遇阻力的奏章,又想起這突如其來的“玻璃之爭”,眼神愈發深邃。

改革之路,果然步步維艱。每一個新事物的出現,都會觸動的舊利益,引來明槍暗箭。土地、商業、軍工、思想…無一不是戰場。

但這又如何?

他深吸一口氣,胸中豪情激蕩,如波濤洶湧。既然選擇了這條再造大明的路,他便早已準備好在所有戰線上,迎接一切挑戰。無論是戰場上的真刀真槍,還是朝堂上的唇槍舌劍,亦或是這商場之下的暗流湧動。

“其心不正,雖技亦濁。其心為公,雖商亦道。”他低聲自語,仿佛是對這場風波定下的基調,“朕便用這透明的玻璃,照一照你們那被利益蒙蔽的心腸,看看究竟誰才是真正的‘不祥’!”

他提起朱筆,在那份河南奏章上,力透紙背地批下一個字:

“查!”

窗明幾淨,秋光正好。一場不見硝煙的商業戰爭,已在皇帝的意誌下,悄然拉開了更具侵略性的序幕。而所有人都預感到,這僅僅是一個開始,紫禁城中的這位天子,其手段與魄力,遠比他們想象得更加強硬,也更加…莫測。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讓你開美食店,你淩晨三點營業? 文娛旗手:開局軍歌燃爆水藍星 我把遊戲裡的東西帶到現實 誰還傳統禦獸?我合體變身! 雙異能學生 致邪修群員,不要在群裡搞自己人 李氏霸業:全家定鼎新朝 開局長生萬古,我隻想老實閉關! 不露臉電台主播,全網都在找我! 1960:開局俏寡婦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