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海運初通,漕幫暗流
渤海灣的晨霧,帶著特有的鹹腥氣息,被初升的朝陽緩緩驅散。天津衛三岔口碼頭,這個因漕運而興盛數百年的樞紐,今日卻迎來了一副迥異於往常的景象。
沒有密密麻麻、擁擠不堪的漕船舳艫相接,也沒有腳夫力工喊著號子、螞蟻般裝卸糧包的喧囂。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令人屏息的肅穆與期待。
在專門清理出的深水區域,十艘巨大的“沙船”一字排開。這些並非傳統的平底漕船,而是由沈廷揚麾下船廠根據海航經驗改良設計的海漕兩用船。它們比內河漕船更為修長堅固,吃水更深,船首特意加固以抵禦風浪,巨大的硬帆此刻尚未完全升起,如同收攏翅膀的巨鳥,安靜地停泊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船身側麵,新刷的“漕運海字某某號”字樣格外醒目。
這便是由沈廷揚親自督造、指揮的首次大規模海運漕糧船隊。每艘船都經過了嚴格檢查,配備了經驗豐富的航海老手,以及一隊精銳的皇家海軍陸戰隊士兵由講武堂學員帶隊)押運,船上甚至還配備了數門輕型火炮以防不測。
碼頭空地上,堆積如山的麻袋皆是去年征收、並經晾曬處理的漕糧。一隊隊經過初步訓練的裝卸工,使用著改良的滑輪組和吊杆,效率遠超往日地將糧包穩穩當當地送入船艙。一切井然有序,忙而不亂。
沈廷揚一身便於行動的勁裝,外罩一件象征官身的青色袍服,站在碼頭最高的望台上,手持單筒望遠鏡,不斷掃視著船隊和裝卸現場,聲音通過鐵皮喇叭清晰地傳達到各處:
“甲三艙壓艙石配置再核查一遍!海上風浪非比運河,重心務必穩當!”
“丙字船火炮固定索具檢查!晃鬆了可不是玩的!”
“記錄官!各船載糧數目、批次、責任人,必須清晰登記,一式三份!”
他的指揮精準而高效,充滿了一種與傳統漕運官員截然不同的乾練與專業。許多聞訊趕來圍觀的地方官吏、漕運舊員以及本地商戶,都遠遠地看著,臉上寫滿了驚奇、疑慮,乃至一絲不易察覺的嫉妒與不安。
“這沈廷揚,一介海商出身,竟真被陛下委以如此重任……”
“嘖嘖,這船,這陣仗,倒是新鮮。可海上風濤險惡,豈是兒戲?萬一……”
“哼,花架子罷了!走了海路,這沿途多少關卡、多少爺們的孝敬豈不是都沒了?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我看呐……懸!”
議論聲被壓抑在喉嚨裡,但在那片沉默的注視中,暗流洶湧。
時辰已到,所有糧包裝載完畢。沈廷揚深吸一口氣,走下望台,來到碼頭邊。一名書記官高聲唱報:“稟沈大人!海運漕糧首航船隊計沙船十艘,共載漕糧八萬石,人員、物資、武器皆已齊備,請大人示下!”
沈廷揚目光掃過整裝待發的船隊,以及船上那些膚色黝黑、眼神堅定的水手和士兵,心中豪情頓生。他猛地一揮手,聲如洪鐘:“升帆!啟航!”
嗚——!
低沉的號角聲劃破長空。
嘩啦啦——
巨大的硬帆被水手們合力拉起,飽受海風。
“起錨!”
沉重的鐵錨被絞盤緩緩提起。
十艘大船如同蘇醒的巨獸,緩緩離開碼頭,調整方向,順著海河河道,向著渤海灣的方向駛去。帆影逐漸連成一片,蔚為壯觀。
“願天佑大明,海波平靖!首航功成!”沈廷揚對著遠去的船隊,抱拳高聲祝願。碼頭上許多人也下意識地跟著行禮。
船隊消失在視野儘頭,但碼頭上的人群卻並未立刻散去。一種複雜的情緒彌漫開來——有對新生事物的好奇,有對未知風險的擔憂,但更多是一種被打破固有格局的茫然與悸動。
消息很快通過六百裡加急,呈送到了紫禁城乾清宮。
崇禎皇帝看著沈廷揚詳細奏報的啟航文書,以及附上的船隊結構、糧數、航線、應急預案等,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這支船隊劈波斬浪,將江南豐饒的物資源源不斷、更高效、更廉價地輸送至北方的景象。
“好!沈卿果然是乾才!告訴沈廷揚,船隊抵達天津後,立刻飛馬報朕!沿途若有任何需求,朝廷及地方官府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誤!”崇禎對侍立一旁的王承恩吩咐道,語氣中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