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鹽政風暴 查抄揚州_在造大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在造大明 > 第270章 鹽政風暴 查抄揚州

第270章 鹽政風暴 查抄揚州(1 / 1)

第270章鹽政風暴,查抄揚州

當遼東的黑土在春耕的號子中蘇醒,當北疆的茶馬互市在謹慎的試探中展開,一場醞釀已久、旨在斬斷帝國財政毒瘤的雷霆風暴,終於在南國水鄉、鹽業重鎮揚州,轟然炸響。

揚州,自古便是“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運河蜿蜒,畫舫淩波,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然而,在這片極儘繁華與奢靡的表象之下,卻湧動著一條由潔白鹽晶構成的、沾滿銅臭與血腥的暗流。兩淮鹽業,這個關乎國計民生的命脈行業,百餘年來,早已被盤根錯節的官商利益集團所把持,成為吞噬國庫收入、滋養貪腐的巨型毒瘤。

暮春時節的揚州,本該是“煙花三月”的浪漫,但今年的空氣裡,卻莫名多了一絲壓抑和不安。運河上往來的漕船依舊穿梭不息,但細心之人會發現,一些看似普通的商船或客船,停泊的位置和船上人員的舉止,都透著一股不同尋常的精乾與警惕。

這些,正是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精心布下的暗樁。經過長達數月的秘密偵查,借助沈廷揚海運體係帶來的信息傳遞便利和人員調動掩護,李若璉麾下的精銳緹騎,已如同無聲的潮水,悄然滲透進了揚州城的各個角落。他們化裝成商販、腳夫、甚至混入鹽商府邸為仆,將以“八大鹽商”為首的兩淮鹽業集團,其官商勾結、走私販私、巨額貪腐、乃至為逃避鹽稅而私設刑堂、草菅人命的樁樁件件,查了個底兒掉。

時機已然成熟。

這一日,天色未明,揚州城尚在沉睡。知府衙門後堂內,揚州知府吳知遠卻毫無睡意,他麵色蒼白,手指顫抖地捏著一封剛剛由心腹送來的密信,信上隻有寥寥數字:“京中風聲緊,早做打算。”他本是溫體仁門生,與鹽商往來密切,近年來靠著鹽商的“孝敬”和“乾股”,積攢了巨額家財。此刻,他預感到大禍臨頭。

“來人!備轎!去汪府!”吳知遠的聲音帶著難以抑製的驚惶。他必須立刻去見兩淮鹽商總首,富可敵國的汪福全,商議對策。

然而,他的轎子剛出府門,就被一隊黑衣勁裝、腰佩繡春刀的人馬攔住了去路。為首者,麵色冷峻,正是李若璉麾下得力乾將,錦衣衛北鎮撫司鎮撫使韓山河。

“吳知府,天色尚早,這是要去何處啊?”韓山河的聲音不高,卻帶著刺骨的寒意,他亮出錦衣衛腰牌,“奉上諭,錦衣衛辦案,請知府大人回府稍候,配合調查。”

吳知遠如遭雷擊,癱軟在轎中,他知道,一切都晚了。錦衣衛如此精準地堵住他,說明對方早已布下天羅地網。

幾乎在同一時刻,揚州城內外數座極儘豪奢的鹽商園林府邸,如汪家的“涵碧園”、程家的“個園”、黃家的“逸圃”等,皆被大隊錦衣衛緹騎和奉命配合的揚州衛精銳兵丁團團圍住。沉重的包鐵大門被撞木轟開,如狼似虎的錦衣衛直撲內宅。

“錦衣衛奉旨查案!所有人等,原地跪伏,違者格殺勿論!”

怒吼聲劃破了清晨的寧靜,驚起了滿園的鳥雀。丫鬟仆役的尖叫聲、鹽商及其家眷的哭喊聲、翻箱倒櫃的碰撞聲、以及偶爾響起的兵刃出鞘嗬斥聲,瞬間取代了往日的絲竹管弦。

在汪府,身材肥胖、平日養尊處優的汪福全,穿著寢衣被錦衣衛從寵妾的床上拖了出來,他試圖掙紮,色厲內荏地叫嚷:“我乃朝廷欽點鹽商!你們敢動我?我要見巡鹽禦史!我要見溫閣老!”

韓山河親自帶隊查抄汪府,他冷笑一聲,將一疊厚厚的賬冊摔在汪福全麵前:“見溫閣老?怕是溫閣老自身難保!汪福全,你勾結官府,走私鹽引,侵吞國稅,私設鹽丁殺傷人命,樁樁件件,鐵證如山!還敢狡辯?”他指著從汪府密室中搜出的、記錄著曆年行賄官員明細、走私路線和數量的“私賬”,“有此賬冊在,彆說溫體仁,就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

類似的場景在其他鹽商府邸同步上演。錦衣衛的行動迅捷而高效,顯然做足了功課。不僅查抄了明麵上的金銀珠寶、古玩字畫,更重點搜尋密室、地窖,起獲了大量秘密賬冊、往來書信。一箱箱的金錠銀元寶、一匹匹的蘇杭綢緞、一匣匣的珍珠翡翠被陸續抬出,堆積在庭院之中,在初升的朝陽下閃爍著令人炫目卻又冰冷的光芒。其數量之巨,遠超常人想象,連一些見多識廣的錦衣衛老兵都暗自咋舌。

與此同時,揚州鹽運使司衙門、鈔關稅務機關)等官署也被同步控製,相關官員被勒令待在衙內,聽候審查。整個揚州城,特彆是鹽商聚集的河下區域,陷入一片肅殺之中。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全城,百姓們最初是驚恐關門閉戶,但隨著消息逐漸明朗,得知是朝廷派錦衣衛來查抄那些為富不仁、抬高鹽價、盤剝灶戶鹽工)的鹽商巨賈時,壓抑已久的民憤終於爆發出來。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皇上聖明!查得好!”,越來越多的人走上街頭,聚集在被查抄的府邸外圍,指指點點,拍手稱快,甚至有人向被押解出來的鹽商投擲爛菜葉和石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蒼天有眼啊!這幫喝人血的東西,也有今天!”

“活該!讓他們把鹽價抬得那麼高!”

“聽說皇上要整頓鹽政,以後咱們吃鹽能便宜點了?”

民心向背,在此刻顯露無疑。

這場代號“清鹽”的行動,策劃者遠在紫禁城內的崇禎皇帝,此刻正通過六百裡加急的密報,密切關注著揚州的動向。當李若璉的第一份捷報和初步查抄清單呈遞到禦前時,饒是崇禎早有心理準備,也被那觸目驚心的數字震動了。

“初步查抄汪福全一府,現銀及金錠折合約一百五十萬兩,田產地契、商鋪票據、古玩珍寶無算……”

“程氏鹽行,秘窖藏銀八十萬兩……”

“黃家……”

僅僅初步清點幾個首要鹽商的浮財,就已超過四百萬兩白銀!這還不包括他們遍布江南的田產、店鋪、園林等不動產。要知道,此時大明朝廷一年的太倉銀庫收入,經過崇禎初步改革,也才勉強恢複到四五百萬兩的水平。這些鹽商之富,竟堪比國庫!

“蠹蟲!國之巨蠹!”崇禎將密報重重拍在禦案上,既是憤怒,也是振奮。憤怒於這些蛀蟲對國力的侵蝕,振奮於這筆巨款對眼下百廢待興、處處需錢的朝廷來說,無疑是久旱甘霖。

“陛下息怒。”侍立一旁的李若璉已提前回京述職,遙控指揮)沉聲道,“據查,兩淮鹽稅,曆年應收與實收差額巨大,十不及四五。其中大半,皆被此等蠹蟲及其背後保護傘中飽私囊。此次行動,不僅在於抄沒家產,更在於奪取鹽務賬冊,厘清積弊,為後續鹽政改革鋪平道路。”

“朕知道。”崇禎深吸一口氣,壓下翻湧的心緒,“後續事宜尤為關鍵。韓山河在揚州,要穩得住局麵。抄沒資產,登記造冊,派重兵看守,不得有任何閃失。涉案官員,無論品級高低,一律鎖拿進京,交由三法司會審!特彆是與溫體仁有牽連的證據,要給朕釘死了!”

“臣明白!已飛馬傳令韓山河,並增派了人手。揚州衛指揮使乃可信之人,已令其全力配合,封鎖要道,確保萬無一失。”李若璉辦事,向來滴水不漏。

崇禎走到巨大的大明輿圖前,目光落在揚州的位置,語氣森然:“兩淮鹽政,隻是開始。接下來,河東、長蘆、浙閩……朕要借此東風,將這套腐朽的專賣體係,徹底梳理一遍!朕倒要看看,這天下,還有多少這樣的‘汪福全’!”

一場席卷揚州的抄家風暴,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其激起的漣漪,迅速向四麵八方擴散。江南官場為之震怖,與鹽商有牽連的官員惶惶不可終日,紛紛開始切割、掩飾。遠在京師的溫體仁,聞訊後更是稱病不朝,其門下黨羽也暫時偃旗息鼓。

而帝國的國庫,則因這筆突如其來的巨額收入,瞬間變得充盈起來。崇禎與戶部尚書李邦華連夜商議,這筆錢,除了部分填補國庫日常和邊餉,將重點投入到遼東戰事、軍工生產、水利建設以及鼓勵工商的專項基金中。

揚州城內的混亂與肅殺持續了數日。當一隊隊裝載著漕沒金銀的箱籠,在重兵護衛下通過漕船浩浩蕩蕩駛向北方時,標誌著舊有的鹽業利益格局被徹底粉碎。一個由朝廷直接掌控、引入競爭、降低鹽課、惠及灶戶與百姓的新鹽政體係,已在這場風暴的廢墟上,開始了它的藍圖勾勒。帝國的財政機器,在刮骨療毒般的劇痛之後,迎來了一個輕裝上陣、更具活力的新階段。這場風暴,不僅刮向了揚州的鹽商,更刮向了整個大明沉屙已久的積弊,彰顯了年輕皇帝推行新政、富國強兵的鐵腕與決心。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九界玄天界 民國:糟糕,被迫穿成小狐狸 萬維聖輝:終末救贖之約 乾坤輪 盜墓:聽雷師情迷蚩尤 大明養生小帝姬 紅樓:父不爭氣,我親自上陣 逆命回溯,正派反派都是我自己 擁兵三十萬,漢卿你的感情在哪? 邪神滅世?和我的崩鐵女友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