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北疆貿易,茶馬新市
朔風卷地,百草枯折。
京師的朝堂風波並未能延緩季節的腳步,深冬的寒意在遼闊的北疆更顯凜冽。居庸關外,天地蒼茫,一片銀裝素裹,唯有蜿蜒的長城如同蟄伏的巨龍,沉默地橫亙在天地之間,睥睨著塞外的風沙。
數日前朝會上的雷霆之聲,似乎仍在這關隘的垛口間回蕩。崇禎力排眾議、鐵腕支持格物院的決定,通過八百裡加急的驛報和行商口耳相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著帝國的每一個角落擴散,自然也傳到了這帝國的北大門。
關城內,臨時辟出的欽差行轅內,爐火正旺,卻驅不散新任宣大總督楊廷麟眉宇間的凝重與一絲疑慮。他對麵坐著的是風塵仆仆的兵部侍郎李邦華,以及一位身著飛魚服、神色冷峻的錦衣衛指揮僉事——李若璉的心腹乾將。
“李部堂,陛下‘帝心獨斷’,力挺格物院,下官欽佩。然則這‘茶馬新市’…”楊廷麟捋著胡須,目光掃過桌案上攤開的地圖,手指點向關外幾個標注的蒙古部落聚居點,“此時開市,是否過於倉促?韃靼諸部,畏威而不懷德。去歲皇太極才於科爾沁會盟,聲勢正盛,其心叵測。我等大開邊市,若資敵以糧秣鐵器,豈非養虎為患?”
他的擔憂不無道理。長城沿線,明軍與蒙古各部常年對峙,小規模衝突不斷,互信早已蕩然無存。即便是在相對和平的時期,邊貿也往往伴隨著欺詐、劫掠和無數不確定性。
李邦華嗬嗬一笑,捧起熱茶呷了一口,驅散一路風寒。他雖管著財政,此番卻受皇帝密旨,全權協調此次邊市開局。“楊總督所慮,陛下早已洞悉。故此,此番非是舊日‘茶馬互市’之簡單複開,而是‘新市’。”
“新在何處?”楊廷麟追問。
“新在規矩,新在貨物,更新在…實力。”李邦華放下茶盞,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陛下有旨:此次開市,地點定於我軍火炮射程之內,時間由我定,規矩由我立。貿易之物,以茶葉、布匹、綢緞、瓷器、鹽巴為主,輔以少量非軍用的鐵鍋、農具。硝石、硫磺、精鐵、兵甲、火炮,一概列為禁運,違者以通敵論處,立斬不赦!屆時,李僉事的錦衣衛和邊軍稽查隊,會像篩子一樣把每一樣貨物篩遍。”
一旁的錦衣衛僉事微微頷首,眼神銳利如鷹,手始終按在繡春刀的刀柄上,無聲地強調著這條鐵律。
“然則,我等又能換回何物?”楊廷麟再問。若隻是單方麵輸出,這市也開不長久。
“戰馬、牛羊、皮貨、羊毛,乃至…情報。”李邦華壓低了聲音,“尤其是喀爾喀、土默特等與建虜並非鐵板一塊的部落。陛下聖意:‘以商止戰,以利分勢’。我們要讓他們明白,跟著大明做生意,有肉吃有茶喝;跟著皇太極打生打死,除了死傷和貧窮,什麼也撈不著。這比十萬大軍屯駐邊關,更能瓦解虜勢。”
楊廷麟沉吟片刻,眼中精光一閃:“若其心懷叵測,假借互市之名,行襲擾之實呢?”
“那便是自尋死路。”李邦華微微一笑,笑容裡卻無半分暖意,“孫元化部長撥來的十門最新式的‘崇禎二年式’野戰炮,已秘密運抵關城,炮口正對著預設的互市場所。還有一旅新軍火銃手,已換裝燧發槍,就在關內休整。陛下說了,做生意,我們敞開懷抱;想動刀兵,我們的火器…更利!”
這話語帶著絕對的自信,源自格物院和兵工廠實實在在的技術突破,源自不久前朝會上皇帝毫不妥協的支持。楊廷麟仿佛能感受到,遠在紫禁城的那位年輕帝王,其意誌正化作無形的力量,穿透千山萬水,籠罩在這北疆雄關之上。
他深吸一口氣,終於重重點頭:“既然如此,下官必竭儘全力,為陛下辦好這‘茶馬新市’!”
三日後,居庸關外二十裡,一處背風的山坳。
天空湛藍如洗,陽光照在雪原上,反射出刺目的光芒。一麵巨大的明黃色龍旗插在山坡製高點,旗下,數十頂明軍帳篷井然有序,圍出一片巨大的空地。空地邊緣,以沙袋和拒馬構築了簡易工事,工事之後,披甲執銳的明軍士兵肅然而立,眼神警惕地掃視著遠方。更後方,幾處不起眼的高地上,覆蓋著炮衣的新式火炮若隱若現,炮手們早已測算好諸元,嚴陣以待。
空地上,用木板臨時搭起了數十個攤位。來自山西、直隸的官商和經過嚴格審查的民間商人,早已將貨物擺放整齊。一箱箱的磚茶、茯茶散發著醇厚的香氣;色彩豔麗的蘇杭綢緞、結實耐用的鬆江棉布堆積如山;還有晶瑩剔透的玻璃器皿格物院副產品)、雪白的精鹽、精美的瓷器…這些貨物在白雪映襯下,顯得格外誘人。
馬蹄聲如悶雷般由遠及近。
地平線上,出現了一條蠕動的黑線。漸漸地,黑線擴大,變成了一支龐大的馬隊。蒙古各部的牧民和頭人們來了。他們穿著厚重的皮袍,臉龐被風沙刻滿皺紋,眼神中混雜著好奇、警惕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渴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們勒住馬匹,在距離明軍陣地一箭之地外停下,謹慎地打量著這邊嚴整的軍容和那些琳琅滿目的貨物。一些年輕的牧民看到陽光下閃亮的玻璃杯,忍不住發出低低的驚歎。
一位穿著華麗狼皮襖、頭戴氈帽的蒙古台吉,在數名彪悍護衛的簇擁下,策馬緩緩上前,用生硬的漢語高聲道:“大明皇帝陛下,真的願意與我們做買賣?規矩…當真如文書所說?”
李邦華在楊廷麟和錦衣衛僉事的陪同下,走出軍陣,來到場地中央臨時搭建的木台上。他朗聲回道:“天子金口玉言,豈有兒戲!公平交易,童叟無欺!但若有誰壞了規矩…”他目光掃過那些蒙古騎士腰間的彎刀,“休怪我大明火器無情!”
那台吉目光與李邦華對視片刻,又瞥了一眼遠處高地那令人不安的陰影火炮陣地),終於哈哈一笑,翻身下馬:“好!大明皇帝有氣魄!我們做生意!”
隨著他一聲令下,身後的蒙古人紛紛下馬,從馬背上卸下成捆的皮貨、羊毛,驅趕著精心挑選的健碩馬匹和牛羊,湧入市場。
寂靜的雪原瞬間沸騰起來!
漢語、蒙語、還夾雜著一些生硬的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商人們抖擻精神,極力推銷著貨物;蒙古人則仔細檢查著茶葉的成色、布匹的質地,對那光滑剔透的玻璃碗愛不釋手。一方急需中原的物產改善生活,一方渴求北地的戰馬和原料,交易在以一種原始而熱烈的速度進行著。
一名老牧民用三張上好的貂皮,換了一匹厚實的棉布和一大塊鹽磚,他顫抖著撫摸那雪白的鹽,眼中幾乎湧出淚水——往年,這點鹽或許需要他用一隻羊才能從黑心走私販子那裡換來。
另一邊,一名明軍軍官正仔細查驗一群蒙古馬,不時掰開馬嘴看牙口,撫摸肌肉看體格,最終滿意地點頭,示意身後的書記官記錄。這些良駒,將會被送往孫傳庭的西北新軍和京營騎兵。
李邦華與楊廷麟站在木台上,俯瞰著這喧鬨而充滿生機的場景。楊廷麟原本緊繃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如釋重負的笑容:“部堂大人,看來…陛下這步棋,走對了。”
李邦華頷首,低聲道:“陛下曾言:‘經濟之道,亦可為無形之長城’。若能以此羈縻蒙古諸部,斷皇太極一臂,使其無法全力南下,這區區茶帛,價值連城。”他頓了頓,聲音更低,“況且,李僉事的人,已經混入市場了…”
他的目光投向人群中幾個看似普通商販或夥計的人,他們正借著交易的機會,與一些蒙古人低聲交談著,偶爾快速在袖中記錄著什麼。情報的交換,在這喧鬨的市集掩蓋下,悄然進行。
夕陽西下,將雪原染成一片瑰麗的金紅色。
首日互市接近尾聲,雙方都收獲頗豐。商人們賺取了利潤,盤算著下次要帶來的緊俏貨;蒙古人換到了急需的生活物資,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趕著馱滿貨物的馬隊,緩緩消失在暮色之中。明軍士兵開始有條不紊地清場、戒備,將換來的戰馬牛羊驅入臨時圈欄。
一名錦衣衛校尉快步走上木台,將一張小紙條遞給那位僉事。僉事掃了一眼,麵色微凝,轉身呈給李邦華。
李邦華展開紙條,上麵隻有寥寥數字:“科爾沁部有異動,疑似遣使赴沈陽,欲購大批糧草。”
楊廷麟也看到了,眉頭立刻鎖緊:“果然!皇太極其誌不小,仍在積極備戰!”
李邦華將紙條就著爐火點燃,看著它化為灰燼,眼神在跳動的火光中明暗不定。“無妨。他買他的糧草,我們織我們的網。陛下要的,從來不是一時一地的得失,而是這天下大勢,潛移默化,轉向於我大明!”
他抬眼,望向蒙古人消失的方向,望向更北方那廣袤而未知的土地,仿佛看到了皇太極正在沈陽城中厲兵秣馬,也看到了崇禎在紫禁城的燈火下,對著巨大的地圖運籌帷幄。
北風依舊呼嘯,但在這凜冽的寒意中,似乎已有一絲新的生機,伴隨著茶葉的香氣、布匹的溫暖和無形的情報,在這古老的邊境線上悄然滋生、蔓延。
這條由皇帝意誌構建的、以利益和火器共同守護的“無形長城”,正在緩緩升起。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