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帝心獨斷,力挺格物
晨鐘破曉,紫禁城籠罩在初冬的薄霧中。金水河結了一層薄冰,映著灰白的天光。乾清宮東暖閣內,鎏金炭盆燒得正旺,卻化不開君臣眉宇間的凝重。
陛下,這是今日送達的第十七封彈劾奏本。
首輔徐光啟將一疊文書輕輕放在禦案上,聲音沙啞。這位年過花甲的老臣眼窩深陷,顯然又是一夜未眠。
崇禎朱由檢沒有去翻那些奏章,目光掃過閣內眾人——徐光啟、李邦華、孫元化、李若璉,還有特意被召見的格物院副院長宋應星。每個人臉上都寫著疲憊與擔憂。
不過是一次硫化實驗失敗,炸毀三間工坊,值得這般大動乾戈?年輕的皇帝輕笑一聲,指尖敲打著溫體仁等人聯名上奏的《請罷格物院疏》,說什麼靡費國帑、妖言惑眾,真是好大的罪名。
孫元化上前一步:陛下,炸毀的工坊已按最新防火標準重建,傷亡的工匠也都撫恤妥當。隻是...朝中非議之聲日盛,恐怕...
恐怕什麼?崇禎站起身,走到窗前。透過琉璃窗,能看到格物院方向新豎起的煙囪正在冒煙,他們是不是說,朕寵信佞臣,不務正道?說格物院是第二個欽天監,專搞些奇技淫巧?
暖閣內一片寂靜,隻聽得炭火劈啪作響。
宋應星突然跪倒在地:臣等確有失職,請陛下治罪!那硫化實驗本是臣一意孤行,與徐閣老無關...
起來。崇禎轉身,語氣不容置疑,朕問你,那次爆炸前,你們是不是已經發現橡膠硫化後的特性?
宋應星一怔,隨即眼中放光:是!雖然炸了工坊,但我們確實驗證了硫化的橡膠不再黏軟,遇熱不熔,遇冷不硬,這正是陛下說的彈性體!若是能做鞋底、車輪...
值不值得三間工坊?崇禎追問。
值得!太值得了!宋應星激動得忘記禮儀,這要是成了,軍中靴鞋、馬車輪轂、甚至火炮防震都能...
崇禎抬手止住他的話,看向眾人:聽見了嗎?三間工坊換一個可能改變千萬人生活的發明,你們覺得值不值?
李邦華苦笑:陛下,道理臣等都明白。隻是如今朝廷剛有盈餘,溫閣老他們盯著每筆開支,這次爆炸確是個把柄。
把柄?崇禎突然提高聲音,他們怎麼不看看格物院帶來的收益?水泥路修通後,漕運成本降了三成;新式紡車讓江南布匹產量翻倍;焦炭煉鐵法省下的銀子夠建多少個工坊?
他走到禦案前,一把推開那堆彈劾奏章:眼睛隻盯著一次失敗,對成果視而不見。這就是我大明的棟梁之臣?
徐光啟緩緩跪倒:老臣懇請陛下暫緩格物院部分項目,以平息物議。來日方長...
沒有來日了!崇禎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盞作響,你們真以為朕不知道嗎?遼東皇太極正在聯絡蒙古各部,西北旱情又起,東南荷蘭人蠢蠢欲動。沒有格物院的新火器,拿什麼守疆土?沒有新農具良種,拿什麼活百姓?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沉下來:今日早朝,朕要你們看看,什麼叫做帝心獨斷
辰時三刻,皇極殿內鐘鼓齊鳴。
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溫體仁站在文官隊列前端,氣定神閒。當崇禎出現在禦座上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年輕皇帝身上。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司禮太監的聲音在大殿回蕩。
話音未落,禦史楊維垣立即出列:臣有本!臣彈劾格物院浪費國帑、妖言惑眾!去歲至今,格物院耗銀八十七萬兩,僅火藥一項就...
楊禦史好算計。崇禎淡淡打斷,那你可算過,新式火藥讓寧遠之戰省下多少軍費?可算過,顆粒火藥讓火銃射速快了多少?可算過,少死一個將士,能省多少撫恤?
楊維垣一時語塞。溫體仁輕咳一聲,出列道:陛下明鑒,格物之學固然有益,然則當此百廢待興之際,是否應當量力而行?且格物院多次事故,恐非吉兆...
溫閣老說的是。崇禎居然點頭,確實該量力而行。李尚書,你來說說,去年至今,格物院相關產業增收多少?
李邦華早有準備,朗聲道:回陛下,僅水泥一項,官賣收入已達四十二萬兩;新式紡機專利費收十五萬兩;玻璃製品海外獲利約三十萬兩...扣除格物院支出,淨收益逾百萬兩。
殿內響起一陣吸氣聲。溫體仁臉色微變:陛下,縱然有利可圖,然則格物院炸毀工坊、死傷工匠總是事實。且近日有童謠傳唱:地動山搖,格物院炸;天子重術,聖人不悅...恐非吉兆啊!
這話極其陰毒,直接將天象異變與皇帝政策掛鉤。幾個言官立即附和:臣等夜觀天象,見熒惑守心...近日地震頻發,恐是上天警示...
崇禎突然笑了:好,好一個上天警示。李若璉,你來說說,這童謠從何而起?
錦衣衛指揮使出列,聲音冷峻:經查,所謂童謠最初是從城西一處茶館傳出,茶館老板是溫閣老管家妻弟。已抓捕散謠者十七人,皆供認受溫府指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殿頓時鴉雀無聲。溫體仁撲通跪地:陛下明鑒!老臣絕不知情!
崇禎慢慢走下禦階,靴聲在寂靜的大殿中格外清晰:溫閣老,你今年六十有三了吧?還記得萬曆三十八年你中進士時的策論題目嗎?
溫體仁愕然抬頭:臣...臣記得,是問天象與人事
好記性。崇禎停在他麵前,那你應該記得自己寫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怎麼如今反倒信起童謠讖語來了?
不等溫體仁回答,皇帝已轉身走向禦座,聲音陡然淩厲:朕今天就把話說明白:格物院不僅要辦,還要擴大!明年撥款翻倍!徐光啟聽旨!
老臣急忙出列:臣在!
著你兼任格物院總督辦,秩升一品。增設化工、機械、農學三館,招募天下巧匠賢士。凡有發明創造,一經驗證,賞銀千兩,授官身!
孫元化聽旨!著兵部與格物院合建軍器研究院,專攻火器革新。三年內,朕要看到全軍換裝新式火銃!
李若璉聽旨!錦衣衛增設技術保護司,凡有竊取格物院機密、散播謠言阻撓新政者,以叛國罪論處!
一連串旨意如驚雷炸響,震得百官目瞪口呆。崇禎最後看向溫體仁:溫閣老年事已高,即日起入閣協理朝政,不必再管具體部務了。
這明升暗降的處置讓溫體仁麵色慘白,卻隻能叩首:老臣...領旨謝恩。
崇禎掃視群臣,目光如炬:還有誰要勸朕撤銷格物院?
大殿落針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