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工藝精進,鋼質飛躍
遼東的朔風,裹挾著沈陽城內暗流湧動的諜影與殺機,似乎也吹到了京畿西南郊外的皇家兵工廠。這裡的空氣,卻並非冰冷的肅殺,而是混合著煤煙、鐵鏽、汗水以及一種名為“希望”的灼熱氣息。
兵工廠深處,一片被嚴格劃定的區域內,景象與彆處截然不同。沒有叮當作響的錘鍛,也少見流水線上忙碌的組裝工。這裡更像一個巨大的、喧囂的實驗室,數座造型奇特的悶燒窯爐如同沉默的巨獸匍匐在地,粗大的陶製管道縱橫交錯,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刺鼻的硫磺與礦物混合的氣味。這裡是孫元化直接管轄、由宋應星親自主持的“特種冶金坊”,外界稱之為“龍熄之地”。
此刻,坊內氣氛凝重得幾乎能擰出水來。一座最新建的、體積遠超同儕的坩堝爐前,圍滿了麵色被爐火映得通紅的工匠和幾位格物院出身的技術吏員。宋應星站在最前方,平日總是帶著書卷氣的臉龐此刻沾滿了煤灰,眉頭緊鎖,眼神死死盯著爐壁上一個小巧的琉璃觀察窗——這也是根據崇禎提供的思路設計的。
爐內,熾白的烈焰正在瘋狂舔舐著一個碩大的石墨黏土坩堝。坩堝內,鐵料、焦炭以及一些按特定比例添加的神秘礦物錳礦、石灰石等)正在經曆一場脫胎換骨的蛻變。
“溫度!穩住溫度!火候不到,一切都是虛妄!”宋應星的聲音因為緊張而顯得有些嘶啞,他緊握著拳頭,指節發白。為了達到陛下所說的“超越火焰本身的熾熱”,他們改進了鼓風設備,應用了焦炭,甚至嘗試了預熱送風,每一次嘗試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與消耗。失敗的廢料已經堆滿了角落,每一次爆炸或者凝成廢渣,都像是在宋應星心頭割肉。
一名負責觀測火候的年輕工匠,看著手中一支剛剛從爐內取出、已軟化彎曲的鐵條簡易高溫計),顫聲報道:“院長,溫度…溫度應該夠了!比上次最高時還要熾烈!”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於那唯一的觀察窗。透過扭曲的熱浪,隱約可見坩堝內的物質已完全化為沸騰的、耀眼的金白色漿液,表麵不時爆開細小的氣泡。
宋應星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周遭所有的空氣都吸入肺中。他猛地一揮手,聲音斬釘截鐵:“熄火!準備澆鑄!”
命令一下,訓練有素的工匠們立刻行動。鼓風戛然而止,爐火被迅速控製。巨大的坩堝被特製的鐵鉗合力夾出,那耀眼的、如同小型太陽般的金屬液被小心翼翼地傾倒入早已準備好的沙模之中——那是一個長條形的炮管雛形模具。
“嗤——!”
高溫鋼水與濕潤的沙模接觸,瞬間爆發出劇烈的聲響和衝天白汽,將整個工坊籠罩在一片迷蒙之中。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穿透蒸汽,死死盯著那逐漸冷卻凝固的模具。
成敗,在此一舉!
過去的無數次失敗,要麼是溫度不足,鐵水無法充分滲碳脫磷,冷凝後質地不均;要麼是控製不當,冷卻太快產生裂紋,或是氣體無法排出形成蜂窩孔洞…每一次失敗,都讓“溫體仁們”攻訐格物院“靡費國帑”的罪名似乎更添一分實據。
蒸汽漸漸散去。
宋應星一個箭步衝上前,也顧不得燙手,用工具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地敲開沙模外部。
一塊黝黑、還散發著灼人熱量的金屬粗坯呈現在眼前。表麵粗糙,看不出所以然。
“取樣!快!取樣測試!”宋應星的聲音帶著難以抑製的顫抖。
早有準備的工匠立刻上前,用特製的鋸條和水冷裝置,從粗坯末端艱難地切下一小塊試樣。試樣被迅速夾到旁邊的鐵砧上。
負責鍛打測試的老工匠,人稱“鐵臂張”,深吸一口氣,掄起了手中加重的大錘。以往測試,往往幾錘下去,試樣不是崩裂就是出現明顯軟痕。
“八十!”
“八十一!”
“八十二!”
計數聲在寂靜的工坊裡回響。錘頭雨點般落下,那塊小小的試樣卻隻是微微變形,展現出驚人的延展性和韌性,絲毫沒有開裂的跡象!
鐵臂張虎口發麻,眼中卻爆發出難以置信的光彩,他停下錘,激動得聲音都變了調:“院…院長!這…這玩意兒韌得邪乎!”
宋應星二話不說,奪過另一把錘子,用儘全身力氣猛砸下去!
“鐺——!”
一聲清越無比的金鐵交鳴之聲響起,迥異於以往熟鐵那種沉悶的聲響。被砸處出現一個凹坑,但周圍材質致密均勻,無一絲裂紋。
“快!淬火試試!”宋應星幾乎是在吼。
試樣被鉗起,迅速浸入一旁的冷水中。
“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