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諜影重重,決勝千裡
京畿之地的夜幕,仿佛被無形的緊張感拉扯得格外深沉。薊州城如同一頭蟄伏的巨獸,在短暫的勝利歡騰後,迅速陷入了更加令人窒息的沉寂。城頭燈火管製,唯有巡邏隊沉重的腳步聲和甲葉摩擦聲規律地響起,提醒著人們戰爭並未遠去,而是進入了更凶險的階段。
城內臨時帥府,燭火搖曳,將孫元化和楊禦蕃等人的身影投在牆上,顯得異常高大且凝重。桌上,那份浸染著血與汗的河西務地形圖已被臨摹數份,分發至核心將領手中。
“陛下的旨意很清楚,‘快’、‘狠’二字,便是此戰精髓!”孫元化目光掃過在場每一位將領的臉,聲音低沉卻帶著金屬般的質感,“皇太極絕非庸才,我軍大規模調動絕難瞞過他太久。我們必須在他反應過來之前,將雷霆一擊砸在河西務!”
楊禦蕃拳頭緊握,指節發白,接口道:“孫軍門所言極是!兵貴神速,亦貴出其不意。末將建議,今夜子時便是我主力開拔之時!所有騾馬鑾鈴包裹,士卒口含枚、蹄裹布,借助夜色和熟悉地形的夜不收引導,繞開官道,專走山僻小路,直插河西務!”
“行軍序列、途中聯絡、遇敵處置預案,皆需明確!”一位講武堂出身的年輕參謀官補充道,手中炭筆在板子上飛快記錄,“各部隊需配備錦衣衛派遣的聯絡官,攜帶信號焰火和信鴿,確保信息暢通。前鋒、中軍、後衛需保持精確距離,一旦遇襲,前鋒纏鬥,中軍可變陣支援或快速通過,後衛掩護……”
詳細的作戰計劃在緊張激烈的討論中不斷完善、細化。每一個環節都被反複推敲,每一種可能出現的意外都試圖找到應對之策。這不是一場莽撞的豪賭,而是一次基於精密情報和嚴格訓練的軍事手術刀式的精確打擊。
就在薊州緊鑼密鼓準備的同時,另一場無聲的戰爭早已白熱化。
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坐鎮京師詔獄深處的一間密室內,這裡燈火通明,與外麵的陰森恐怖判若兩地。牆上掛滿了京畿及遼東的地圖,無數細小的旗子和線條標注著敵我態勢和情報流向。
他麵前,數名風塵仆仆、眼神銳利的千戶、百戶正肅立稟報。
“稟指揮使,我們安插在正藍旗的‘暗樁’已確認,皇太極對河西務的防衛頗為自信,認為我軍新勝之餘必固守薊州,短期內無力亦不敢出擊。但其麾下謀士範文程似有疑慮,曾建議向河西務增派斥候,被皇太極以‘勿使士卒疲於奔命’為由暫壓。”
“好!”李若璉眼中寒光一閃,“要的就是他的自信乃至自大!通知我們的人,設法‘佐證’範文程的擔憂是多餘的,甚至可以製造些明軍仍在加固薊州城防的假象。”
“另一件事,”另一名負責行動的千戶低聲道,“根據沈煉兄弟用命換回的路線圖,我等已精選三十名好手,由兩名熟悉當地地形的通州籍緹騎帶領,提前潛入河西務至鄭村壩之間的區域。他們的任務是:其一,清除沿途可能存在的敵方暗哨;其二,在預定時間,於關鍵路口製造混亂,如焚燒草料、驚擾馬群,遲滯可能從鄭村壩出來的援軍!”
“做得乾淨些,要像自然意外或民間抵抗所為,勿留痕跡。”李若璉叮囑道,語氣冰冷,“陛下將情報重任交予我等,此戰能否功成,一半在孫軍門正麵廝殺,另一半,就在我等這無聲處的較量!”
“卑職明白!”
一道道指令從這間密室發出,通過不同的秘密渠道,如同無形的蛛絲,迅速蔓延向京畿戰場的每一個角落。錦衣衛這座龐大的戰爭機器,在李若璉的操控下,高效而冷酷地運轉起來。他們或散布謠言,或清除耳目,或傳遞假情報,目的隻有一個:儘一切可能,讓皇太極變成“聾子”和“瞎子”,為明軍主力的秘密機動和突然襲擊創造最有利的條件。
……
與此同時,紫禁城深處的武英殿,亦未因夜深而平靜。
朱由檢屏退了所有太監宮女,獨自站在那幅巨大的《京畿山河圖》前。他的目光死死鎖定在“河西務”三個字上,右手無意識地把玩著一枚精致的黃銅比例尺——這是格物院根據他的要求為他特製的。
他的大腦以前世物理係高材生的思維模式飛速運轉著,不再是純粹的帝王心術,而是融合了數據估算、概率分析和大局推演。
“從薊州至河西務,直線距離約百裡,但實際迂回小路約一百三十裡。新軍訓練大綱規定,全副武裝強行軍標準為晝夜百裡,但這是理想狀態…地形複雜,夜間行軍,需扣除百分之二十的效能折扣…預計抵達時間應在明日黃昏前後。”
“皇太極主力在鄭村壩,距河西務十五裡。騎兵緊急馳援,不計代價衝刺,需半個時辰到一個時辰…孫元化他們發動攻擊到徹底摧毀糧倉,需要多少時間?需要頂住援軍多長時間的壓力?”
“火炮…重炮無法攜帶,但輕型佛郎機和燧發槍的火力密度,足以在短時間內壓製守軍…關鍵是縱火效率…需大量引火之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旦成功,皇太極的選擇…他會暴怒之下全軍壓上尋求決戰,還是會因糧草儘喪而被迫撤退?概率各半…但無論哪種,主動權都將易手…”
他喃喃自語,眼神專注得可怕,仿佛不是在思考一場關乎國運的大戰,而是在演算一道複雜的物理綜合題。隻是這道題的變量是活生生的人命,答案則是帝國的生死。
最終,他深吸一口氣,用那比例尺在地圖上從薊州到河西務畫了一條清晰的、筆直的線——這代表了他對孫元化執行力的絕對信任,以及對新軍戰鬥力的最高期望。
“朕能做的,已經都做了。”他緩緩閉上眼睛,壓下心中翻騰的焦慮與激動,“最好的科技,最好的訓練,最好的情報,最好的將領…剩下的,便是相信他們,等待結果。”
這一刻,他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更像一個將畢生心血投入實驗、等待最終數據的研究者。那種混雜著期待、緊張、以及對未知結果的微微恐懼的情緒,無比真實。
……
時間在令人窒息的寂靜中流逝。
子時,薊州城門悄然洞開,沒有號角,沒有火把。以新軍為主力的明軍精銳,如同悄然流淌的暗河,無聲無息地湧入沉沉的夜色之中。隊伍長龍見首不見尾,所有的聲響都被壓到最低,隻有無數腳步踏過土地的低沉沙沙聲,預示著一條噬人巨蟒正撲向獵物。
幾乎在同一片夜空下,河西務外圍,幾個後金的暗哨悄無聲息地消失。一些本應平靜的村莊邊緣,莫名燃起了幾處小火,引起了小範圍的騷動,吸引了不少巡邏兵力的注意。
而在更遙遠的鄭村壩,後金大營依舊燈火通明,巡夜隊伍往來不絕。中軍大帳內的皇太極,剛剛處理完軍務,對一支規模龐大的明軍正悄無聲息地逼近他的命脈一事,尚未察覺分毫。李若璉的“迷霧”戰術,至少在目前,成功地迷惑了他。
黎明前的黑暗最是深沉。疾行軍的明軍將士們憑借頑強的意誌和嚴明的紀律,克服著疲憊與寒冷,向著目標堅定挺進。
當東方的天際終於泛起第一絲魚肚白時,一名錦衣衛聯絡官氣喘籲籲地奔至中軍,向一夜未眠、眼窩深陷的孫元化和楊禦蕃稟報:
“稟軍門!前鋒距河西務已不足十裡!沿途障礙已清!李指揮使傳來最後消息:‘鷹已入位,獵物未絕。’”
孫元化與楊禦蕃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壓抑到極致的戰意和一絲疲憊儘褪的銳利光芒。
孫元化深吸一口清晨寒冷而清新的空氣,緩緩吐出,下達了最後的指令:
“傳令全軍,原地隱蔽休整一個時辰,檢查武器,進食乾糧。辰時三刻,準時對河西務發起總攻!”
“告訴將士們,陛下在看著我們,大明的國運在此一戰!此戰,有進無退,有勝無敗!”
命令迅速被傳達下去。在距離河西務不遠處的山林、溝壑、荒村中,數以萬計的大明精銳將士默默地坐下,默默地咀嚼著乾糧,默默地檢查著手中的燧發銃和腰間的彈藥袋。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大戰前極致的寂靜,仿佛暴風雨來臨前那一刻,壓抑得讓人心臟都要停止跳動。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望向河西務的方向。
決定國運的決戰時刻,即將到來。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