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皇帝鑾駕出現在城門之下!
朱由檢沒有選擇高坐城樓,而是親乘鑾駕,出城相迎!這一舉動,再次瞬間點燃了全場氣氛!
“皇上!是皇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般的跪拜聲中,軍民情緒達到了頂點。
崇禎走下鑾駕,親手扶起跪迎的孫元化及主要將領。
“元化辛苦了!諸位將士辛苦了!”他的聲音清朗,運用了少許物理係學霸琢磨出的發聲技巧,清晰地傳遍全場,“爾等在此戰之中,揚我國威,雪我國恥,打出我大明新軍的赫赫天威!朕,心甚慰!天下百姓,心甚慰!”
沒有冗長的駢文,沒有晦澀的訓誡,隻有最直接、最有力的肯定。將士們聞言,激動得渾身顫抖,許多人不自覺地再次挺直了腰板,眼中閃爍著淚光與無比堅定的忠誠。為這樣的君王效死,值!
隨後,便是莊嚴肅穆的獻俘儀式。俘虜被押解至太廟、社稷壇,告慰列祖列宗與天地神靈。禮畢,崇禎於承天門外今故宮端門),正式接受獻俘。
在萬千軍民注視下,兵部官員朗聲宣讀戰果及有功將士名單,每一次念到斬獲的敵軍將領名字或立功將士的姓名,都引來一陣震天歡呼。賞格之高,封爵之重,前所未有,充分彰顯了新朝對軍功的極度重視。
最後,崇禎登臨承天門今天安門)城樓,俯瞰著下方浩瀚的人海與軍陣。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通過特製的鐵皮喇叭簡易擴音器)傳遍四方:
“朕的將士們!朕的子民們!”
全場瞬間安靜下來,無數道目光聚焦於城樓之上那道年輕卻已蘊含無上權威的身影。
“三河大捷,證明了一件事!”崇禎的聲音斬釘截鐵,“建虜並非不可戰勝!我大明將士,手持利械,秉持忠勇,紀律嚴明,便是天下至強之兵!”
“此戰,勝在新式火器之利,勝在將士用命之勇,更勝在‘格物致知’之理!此非奇技淫巧,此乃強國之本,護民之盾,開拓之劍!”
他目光如電,掃過下方百官隊列,尤其在溫體仁等人方向略有停頓,令後者如芒在背。
“自今日始,望我朝野上下,摒棄空談,務實求新!凡有利於強軍富民者,凡有利於社稷江山者,無論源自何方,無論古法今術,朕皆虛懷若穀,擇善而從!”
“遼東未複,天下未安,此役僅乃開端!朕願與爾等臣民共勉,勵精圖治,再造大明,開創千古未有之盛世!”
話語鏗鏘,如金玉擲地,在天地間回蕩。
沒有引經據典,卻比任何聖人之言都更具力量。因為它背後,是皇太極的潰敗,是堆積如山的繳獲,是無數將士用生命驗證的真理!
“萬歲!萬歲!萬歲!”
“再造大明!開創盛世!”
軍民的情緒被徹底引爆,歡呼聲浪一波高過一波,整個北京城都沉浸在前所未有的狂喜與希望之中。許多老兵激動得老淚縱橫,他們仿佛看到了早已逝去的永樂榮光,正在這位年輕皇帝的手中,以一種全新的、更加璀璨的方式重現。
是夜,京城取消宵禁,戶戶張燈,恍如白晝。朝廷賜下酒肉犒賞全軍,城內酒樓茶館議論紛紛,所言皆是今日盛況與皇上那番石破天驚的演講。
溫體仁於府中書房獨坐,窗外隱隱傳來的歡慶之聲,讓他感到格外的刺耳與冰冷。他提筆,卻又放下,最終隻是望著跳動的燭火,長長歎了口氣。
【天,真的變了。】他深知,經此一役,皇帝威望如日中天,新政再難阻擋。他所有的算計和阻撓,在如此煌煌武功麵前,都成了笑話。未來的朝堂,將是徐光啟、孫元化、李邦華這些“實乾派”的天下,是“格物院”的天下。他必須……必須做出改變了。
紫禁城高處,崇禎獨立寒風中,遠眺萬家燈火,耳邊似乎還回響著白日的歡呼。
他的目光平靜而悠遠。
【皇太極,這隻是利息。大明的複興之路,才剛剛開始。物理學的力量,這個時代,才剛剛領略到一絲皮毛呢。】
他的嘴角,終於勾起一絲屬於穿越者、屬於開拓者的、自信而期待的微笑。
寒風依舊,但所有人心中都明白——
大明的新天,已然開啟!一個由鋼鐵、火焰、科學和勝利鑄就的新時代,正磅礴而來!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