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城頭裝備的老式火炮射程不足,根本無法威脅到明軍的炮兵陣地。偶爾有幾發炮彈射出,也遠遠落在空地上。至於弓箭,在八百步的距離上更是笑話。
炮擊持續了整整兩刻鐘半小時)。當炮火開始向城內延伸,壓製可能的增援路線時,遼陽城東麵城牆已是滿目瘡痍,多處出現可容數人並行的缺口!
“神機新軍,突擊隊!上!”孫元化通過望遠鏡看到效果,果斷下達了步兵進攻命令。
早已蓄勢待發的明軍精銳——完全由“崇禎三式”燧發槍武裝的“神機新軍”兩個營,在手持厚重鋼盾的刀盾兵掩護下,如同決堤的洪水,呐喊著發起了衝鋒!他們隊形疏散,三人一組,交替掩護,速度極快!
殘存的後金兵試圖依托城牆廢墟抵抗,但剛從掩體後冒頭,就被精準的燧發槍齊射打倒。燧發槍的射速和精度,在這種攻堅和巷戰環境中展現得淋漓儘致。後金兵習慣的近身搏殺,在明軍嚴密的火網麵前,幾乎成了送死。
“爆破組!炸開甕城!”前線指揮官冷靜下令。幾名身手矯健的工兵,冒著零星的箭矢和鳥銃後金也有少量火器)射擊,衝到內甕城城門下,安置了格物院特製的炸藥包。
一聲巨響,甕城城門化為齏粉。
“進城!清剿殘敵!遇頑抗者,格殺勿論!”
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驅散了黑暗和硝煙,照亮了殘破的遼陽城。城頭,代表大明的日月旗被奮力插上最高處,迎風招展!城內,零星的戰鬥仍在繼續,但大局已定。主帥阿巴泰在親兵保護下,試圖從北門突圍,卻被孫元化早已埋伏好的騎兵部隊截住,經過短暫激戰,阿巴泰重傷被俘。
捷報由八百裡加急快馬,攜帶著孫元化親筆書寫的詳細戰報,如同旋風般傳向京師。信使背插三根羽毛,代表著大捷,沿途驛站換馬不換人,風馳電掣。
當這激動人心的消息終於抵達紫禁城,傳入乾清宮時,崇禎皇帝朱由檢正在與徐光啟、李邦華商議新幣“大明元寶”的推廣事宜。
司禮監掌印太監方正化幾乎是捧著軍報,小跑著進入殿內,平日裡的沉穩消失不見,臉上是壓抑不住的激動與紅光,聲音都帶著一絲顫抖:
“陛下!陛下!遼東大捷!遼東大捷啊!孫督師飛馬傳書,遼陽城已於三月初十克複!守將阿巴泰授首注:戰報先至,細節後報,此處傳言為授首,實為被俘),斬首數千,俘獲無算!遼南諸堡聞風而降!遼東膏腴之地,大部光複!皇太極殘部,已北竄赫圖阿拉老巢,苟延殘喘!”
啪嗒!
徐光啟手中的茶盞蓋子滑落在地,摔得粉碎。這位老臣渾然不覺,猛地站起身,花白的胡須因激動而顫抖:“陛下!蒼天有眼!祖宗庇佑!遼陽……遼陽回來了!”
戶部尚書李邦華也是滿臉震撼,隨即轉為狂喜:“陛下,遼陽光複,則遼東戰局徹底扭轉!每年可節省遼餉百萬兩之巨!且遼東土地肥沃,若能恢複生產,實乃國家之福!”
崇禎接過軍報,快速瀏覽著孫元化詳細描述的攻城過程,尤其是新式火炮和火槍在實戰中的卓越表現。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而沉靜的笑容,那是一種“果然如此”、“意料之中”的從容。他沒有像臣子們那樣失態,但眼中閃爍的熠熠光彩,卻暴露了他內心的澎湃。
他放下軍報,目光掃過激動不已的徐光啟和李邦華,聲音沉穩而有力,仿佛帶著千鈞之重:
“好!孫元化不負朕望,將士們用命,新械得力,方有此酣暢淋漓之大勝!”他頓了頓,語氣轉為鏗鏘,“此戰證明,朕堅持的‘科技強軍、實業興國’之路,走對了!告訴孫元化,朕在京師,為他和遼東將士們,擺酒慶功!”
他走到大殿門口,望向遼東方向,仿佛能穿透重重宮牆,看到那片正在回歸帝國懷抱的黑土地。
“傳朕旨意:遼陽既克,當速撫民心,恢複生產。著孫元化妥善安排遼東善後事宜,對皇太極殘部,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待遼東徹底平定,朕當親赴山海關,犒賞三軍!”
他的聲音在乾清宮中回蕩,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決心和開拓未來的氣魄。
“遼東,隻是一個開始。大明的旗幟,終將插遍所有失去的土地,乃至更遙遠的疆域!”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從紫禁城傳遍京師。一時間,整個北京城沸騰了!酒樓茶肆,街頭巷尾,人人都在談論著這場久違的大捷。自萬曆末年薩爾滸之戰後,明軍在遼東就一直處於被動挨打、喪師失地的狀態,何曾有過如此揚眉吐氣、收複重鎮的大勝?
“聽說了嗎?孫督師用了一種叫‘威遠將軍’的神炮,幾下就把遼陽城牆給轟塌了!”
“還有新式火銃,打得韃子毫無還手之力!”
“皇上聖明啊!重用能臣,造出如此利器!”
“看來,咱們大明,真的要中興了!”
民間的歡呼,朝野的振奮,與遼陽城頭那麵獵獵作響的日月旗交相輝映。一股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期待,如同春日的暖流,開始在帝國的心臟和四肢百骸中湧動。
帝國的獠牙,已在遼東初試鋒芒,見血封喉。而這,僅僅是一場更大風暴的序幕。
本章完)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