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禦書房夜話南洋策
時值崇禎八年深秋,夜涼如水。紫禁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囂,重重宮闕在清冷的月光下顯得格外肅穆。唯有乾清宮西暖閣——皇帝的禦書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
朱由檢,或者說靈魂來自後世的崇禎皇帝,剛剛批閱完又一摞關於遼東屯田和移民安置的奏章。他揉了揉有些發澀的眉心,並未感到太多疲憊,反而有一種力量在胸中湧動。遼陽光複的捷報如同給這台龐大的帝國機器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他深知,這僅僅是開始。曆史的教訓和物理學的視野告訴他,一個局限於陸權的帝國,終將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落入下風。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那片更為廣闊的蔚藍。
“皇上,李指揮使和沈員外郎已在外麵候著了。”貼身太監方正化悄無聲息地走進來,低聲稟報。他如今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權勢煊赫,但在皇帝麵前,依舊保持著那份從信王府時期就養成的恭謹與沉穩。
“宣。”朱由檢放下朱筆,簡潔地命令道。他起身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筋骨,走到懸掛在牆側那幅巨大的《坤輿萬國全圖》前。這幅圖是在他授意下,由徐光啟牽頭,集合了利瑪竇等傳教士帶來的西方繪圖技術與中國傳統輿地知識重新繪製的,雖然後世看來仍顯粗糙,但已是這個時代最接近真實的世界麵貌了。
他的目光掠過已基本平定的遼東,掃過朝鮮半島,最終定格在那片形似桑葉的島嶼和其南麵更為廣袤的南洋群島之上。台灣島此時多稱“台員”或“東番”)像一顆明珠,鑲嵌在東南沿海,但其上卻盤踞著名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毒瘤。
腳步聲響起,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和身兼市舶司提舉、海事銀行督辦等職的沈廷揚一前一後走了進來。兩人皆風塵仆仆,顯然都是接到密旨後匆忙入宮。
“臣李若璉沈廷揚),叩見皇上。”二人躬身行禮。
“不必多禮,看座。”朱由檢轉過身,臉上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但眼神銳利如鷹,“深夜召二位愛卿前來,是有要事相商。方伴伴,你也留下聽聽。”
“謝皇上。”三人謝恩後,在太監搬來的繡墩上坐下,方正化則垂手侍立在皇帝身側稍後的位置。
朱由檢沒有繞圈子,直接指向地圖上的台灣島:“台灣,沃野千裡,扼我東南海疆咽喉。紅毛夷指荷蘭人)竊據此地,築城屯兵,壟斷與我大明、日本乃至南洋諸國的貿易,歲入巨萬,更兼船堅炮利,已成我朝心腹之患。遼陽雖複,然東南海疆若不能靖,則白銀外流,海防洞開,朕寢食難安。”
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李若璉神色凝重,他主要負責陸上情報和內部監察,對海外情勢雖有關注,但並非專長。沈廷揚則不同,他聞言身體微微前傾,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顯然對此深有感觸。
“皇上明鑒!”沈廷揚率先開口,語氣帶著商人特有的精明與憤慨,“荷蘭人盤踞熱蘭遮城zeeandiacaste,今安平古堡)與普羅文查城provintia,今赤嵌樓遺址),控製台員海峽,凡過往商船,皆需向其繳納重稅。我大明商船前往日本、呂宋,亦時常遭其刁難劫掠。其人以台灣為基地,不僅販運我大明生絲、瓷器、茶葉牟取暴利,更與日本、乃至南洋土邦私下勾結,勢力日漸坐大。長此以往,東南海權儘操於夷人之手!”
他頓了頓,從袖中取出一份密報呈上:“此乃臣下商船最新探得的情報。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台員總督揆一frederickyett),近期正不斷向其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的總部請求增派戰艦,意圖進一步鞏固其對南洋香料貿易的壟斷,其誌非小。”
朱由檢接過密報,快速瀏覽,上麵詳細記錄了荷蘭人在台灣的兵力部署、艦船數量、貿易線路以及與附近海域海盜如劉香殘部)的曖昧關係。他心中冷笑,這些情報與他來自後世的模糊記憶相互印證,勾勒出荷蘭殖民者在東亞的貪婪嘴臉。
“李愛卿,你那邊可有相關消息?”朱由檢將密報遞給身旁的方正化存檔,目光轉向李若璉。
李若璉拱手道:“回皇上,據沿海錦衣衛暗樁所報,荷蘭人確實囂張。其在台員駐軍約一千五百人,戰艦時常巡弋海峽。另,福建沿海部分奸民,為利所誘,暗中與荷蘭人交易,販賣硝石、硫磺等違禁物資,甚至提供我沿海防務情報。此外……”他略微遲疑了一下,“東南某些士紳家族,似乎也與荷蘭人有不清不楚的生意往來,隻是證據尚不充分。”
朱由檢眼中寒光一閃而逝。內憂外患,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他沉聲道:“攘外必先安內,此言不虛。然則,若待內患儘除,隻怕外寇已坐大難圖。台灣,絕不能久懸海外!必須拿回來!”
“皇上聖明!”沈廷揚激動地幾乎要站起來,“收複台員,不僅能斬斷荷蘭人伸向我東南的觸手,更能以此為基地,控扼東洋、南洋航線,使我大明海商再無阻隔。台員島上土地肥沃,可屯田養民,其地所產硫磺、鹿皮等,亦為國之所必需。此乃一舉多得之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由檢點點頭,走到地圖前,用手指重重地點在台灣島的位置:“沈卿所言,深合朕意。然則,如何收複?何時收複?需有萬全之策。荷蘭人船堅炮利,其棱堡防禦尤擅固守。我大明水師新創,雖有新艦,然海戰經驗尚淺,不可浪戰。”
他看向沈廷揚:“沈卿,你久在海上,與荷蘭人、葡萄牙人乃至鄭芝龍都打過交道。以你之見,若興兵收複台員,勝算幾何?需多少兵馬錢糧?當以何策為先?”
沈廷揚深吸一口氣,知道這是皇帝在考較他,也是決定未來南洋戰略的關鍵時刻。他整理了一下思緒,條分縷析地答道:“回皇上,臣以為,收複台員,有三大關鍵。”
“其一,在於水師。荷蘭戰艦高大,側舷炮多,利於大洋決戰。我朝新式炮艦‘鎮海’、‘靖海’等級,設計更佳,火炮射程與威力據宋院長所言已不遜於甚至略超夷船,但數量尚少,水手操練亦需時日。故不宜即刻與荷蘭艦隊在海上爭鋒。當效仿古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策。”
“哦?細細說來。”朱由檢頗感興趣。
“臣以為,可先以外交、商貿手段迷惑荷蘭人。皇上可下詔,假意重申海禁,卻暗中放寬對荷蘭人的限製,允其擴大在台員的貿易,甚至暗示可討論長期通商協議,使其放鬆警惕。同時,命臣與鄭芝龍加緊聯絡,利用其熟悉海況、擁有大量靈活戰船之優勢,先行清掃台員周邊海域的劉香殘部及其他海盜,剪除荷蘭人羽翼,並以商船隊為掩護,不斷向台員本島運送精銳陸軍和攻城重械,秘密集結。”
“其二,在於陸軍與攻堅。荷蘭人所恃者,無非熱蘭遮、普羅文查兩座棱堡,尤其熱蘭遮城,三麵臨海,易守難攻。我朝新軍火器精良,可調撥兩個鎮的精銳,輔以宋院長格物院最新研製的攻城炮和炸藥。攻城之法,不宜強攻,當以圍困為主,斷其外援、水源,同時以重炮日夜轟擊,並派遣工兵挖掘地道,用火藥爆破其城牆根基。隻要陸上形成合圍,荷蘭人孤懸海外,必不能久持。”
“其三,在於時機與後續。出兵時機,當選在東北季風盛行之時約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此時荷蘭人從巴達維亞來的援軍逆風而行,行程緩慢,難以及時救援。收複台員之後,當立即設府置縣,移民實邊,招募土著,開發資源,使其真正成為我大明不可分割之領土,而非羈縻之地。如此,進可經略南洋,退可屏障東南,主動權儘在我手!”
沈廷揚一番話,思路清晰,考慮周詳,不僅提出了軍事策略,更涉及了外交欺詐、後勤準備和戰後治理,顯露出其不僅是一個成功的海商,更具備了戰略眼光。
朱由檢聽罷,眼中露出讚賞之色。沈廷揚的策略,與他心中構思不謀而合,甚至補充了一些細節。這就是擁有現代知識和曆史先知的好處,能迅速判斷下屬建議的可行性。
“善!沈卿此策,老成謀國!”朱由檢讚了一句,隨即話鋒一轉,“然則,鄭芝龍此人,雖已受招安,但其麾下艦隊仍聽其號令多於聽朝廷調遣,其人心思難測,用之須防之。李愛卿,”
他看向李若璉:“錦衣衛需加強對鄭氏集團內部的滲透,其麾下重要頭目,如鄭鴻逵、鄭彩等人,皆要留心。既要確保其在收複台員之戰中儘力,亦要防備其趁勢坐大,甚至與荷蘭人暗通款曲。”
“臣明白!”李若璉肅然應道,“福建錦衣衛千戶所已加緊布局,鄭芝龍身邊,亦有我等眼線。其艦隻調動、人員往來,皆在監控之下。若有異動,必第一時間稟報皇上。”
朱由檢點點頭,對李若璉的辦事能力他是放心的。他再次走到地圖前,手指從台灣向南移動,劃過呂宋、蘇祿、爪哇、馬六甲……
“台員,隻是第一步。”朱由檢的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仿佛在宣示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紅毛夷、佛郎機人指西班牙、葡萄牙)盤踞南洋,壟斷香料貿易,欺壓當地華商土民,此等行徑,與我大明宗主地位格格不入。南洋,自古便是中華文化輻射之地,物產豐饒,航線關鍵,豈容西夷長久霸占?”
他轉過身,目光掃過眼前三位核心臣子,最終定格在跳躍的燭火上,眼神深邃:“朕意已決。收複台員,不僅是收複一塊土地,更是向天下宣告:大明,將重回海洋!未來十年,朕要看到大明的龍旗,飄揚在南洋的每一個重要港口!大明的商船,將暢通無阻地往來於東西洋!任何試圖阻擋這一進程的力量,無論是西夷,還是海盜,或是內部掣肘的蠹蟲,都將被碾碎!”
他的話語鏗鏘有力,在安靜的禦書房內回蕩,帶著一股令人心潮澎湃的力量。沈廷揚聽得熱血沸騰,仿佛看到了無儘的海上商機與帝國的榮光。李若璉感受到的是皇帝不容置疑的意誌和隨之而來的肅殺任務。連一向沉穩的方正化,眼底也閃過一絲激動。
“此次謀劃,列為絕密。”朱由檢收斂了外放的氣勢,恢複了一貫的冷靜,“對外,仍以整頓海防、清剿海盜為名。沈卿,你即刻著手,按照方才所議策略進行準備。與鄭芝龍的接觸,由你全權負責,分寸自己把握,定期密報。”
“臣,領旨!”沈廷揚躬身應命。
“李卿,加強對荷蘭、西班牙等國使節及商人的監控,同時嚴密注意朝中對此可能出現的反對聲音。朕不希望在大計未行之前,聽到任何不必要的噪音。”
“臣,遵旨!”
“方幫伴,內帑方麵,優先保障海事銀行及水師擴建所需銀兩,相關賬目,你親自過問。”
“老奴明白。”方正化低聲應道。
窗外,傳來三更的梆子聲。夜已深,但禦書房內的四人,卻毫無睡意。一場將決定東亞未來數百年格局的戰略謀劃,就在這個秋夜,悄然啟幕。大明的獠牙,首先將指向那片富饒而混亂的南方海域。朱由檢知道,這條路充滿挑戰,但他更知道,這是大明擺脫曆史宿命、走向更廣闊天地的必由之路。
“前路艱險,望諸位與朕,同心戮力,共克時艱。”朱由檢最後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許與凝重。
“臣等萬死不辭!”三人齊聲應道,聲音在寂靜的深宮中,顯得格外堅定。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