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津門閱艦海上長城
臘月的海風,如同無數把冰冷的銼刀,刮過天津大沽口的海麵,卷起陣陣白頭浪,拍打在新建的石砌碼頭上。天色剛蒙蒙亮,鉛灰色的雲層低垂,仿佛觸手可及,給這場即將舉行的秘密檢閱增添了幾分肅殺與凝重。
港內,與呼嘯的寒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片異樣的寂靜。數十艘大小艦船按照嚴格的陣型錨泊,黝黑的船體在微弱的天光下泛著冷冽的光澤。最高的桅杆上,日月同輝旗和大明戰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旗麵被拉扯得筆直,發出沉悶的啪啪聲。水手和兵士們早已各就各位,挺立在甲板或炮位旁,如同釘死在船上的雕塑,任憑寒風侵體,紋絲不動。隻有他們口中呼出的白氣,才顯示出這是活生生的、正在壓抑著激動與緊張的精銳。
碼頭儘頭,臨時搭建起一座丈許高的木質閱兵台,四周以明黃帷幔遮擋風寒。錦衣衛精銳和李若璉親自挑選的侍衛裡三層外三層地將閱兵台圍得水泄不通,銳利的目光掃視著每一個可能藏匿危險的角落。
“皇上,時辰將至,風大,是否……”方正化低聲請示,手裡捧著一件厚重的玄色貂皮大氅。
朱由檢——大明崇禎皇帝,擺了擺手,拒絕了添衣的建議。他身著一套為此次閱艦特製的戎裝,並非傳統的繁複甲胄,而是由內府尚衣監仿照新軍軍官禮服改製,剪裁利落,以玄色為底,金線繡出簡單的雲龍紋,外罩一件藏青色呢料鬥篷,既顯威儀,又不失乾練。他站在閱兵台邊緣,雙手扶著冰冷的欄杆,極目遠眺港中這支初具規模的艦隊,深邃的眼眸中跳動著難以抑製的火焰。
這不再是曆史上那支隻能在近海巡邏、麵對倭寇都力有不逮的孱弱水師,這是他嘔心瀝血近十年,投入巨資,融合中西技術,一點點打造出來的、寄托著帝國未來海上希望的利劍!來自後世的靈魂,讓他比這個時代任何一個人都更清楚“製海權”這三個字的分量。它意味著貿易航線、資源輸入、力量投送,更意味著打破大陸王朝興衰循環的契機!
“皇上,艦隊已集結完畢,請皇上示下!”沈廷揚快步登上閱兵台,他今日也是一身正式官服,臉上因海風和興奮泛著紅光,聲音因激動而略顯沙啞。為了這次閱艦,他已在天津忙碌了半月有餘。
朱由檢收回目光,看向沈廷揚,微微頷首:“開始吧。”
“臣,遵旨!”沈廷揚深吸一口氣,轉身麵向港灣,從懷中取出一麵紅色的令旗,用力揮下。
“嗚——嗚——嗚——”
三聲低沉而悠長的號角聲,穿透呼嘯的風聲,清晰地傳遍整個港灣。這是由格物院改進的銅號,聲傳數裡,遠非舊式海螺號角可比。
隨著號角聲,港內原本沉寂的艦隊仿佛瞬間被注入了靈魂。
位於艦隊最前方的一艘大型戰船率先動了起來。其體型遠超周圍艦隻,流線型的船身彰顯著不同於傳統福船、廣船的設計理念,船首像並非瑞獸,而是一隻猙獰的龍首撞角。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甲板上矗立著三根高聳的桅杆,帆索係統極為複雜,但更奇特的是,在船身中部,豎立著一個與風帆格格不入的矮胖煙囪!
“皇上請看,”沈廷揚的聲音帶著自豪,指向那艘巨艦,“此乃我大明新式炮艦之首艦——‘鎮海’號!船長二十八丈,排水逾一千五百料約800噸)。其帆裝采納泰西軟帆之利,更關鍵者,在於艦首像後方暗藏一具由宋院長主持研發的‘火雷式機關’早期蒸汽機),雖尚不能完全替代風帆,但於無風或逆風之時,可輔助驅動明輪,使艦船機動性大增!艦載新式火炮三十六門,其中艦首、艦尾各一門可旋轉之‘崇禎二式’長身管重炮,射程遠超紅夷大炮,兩側船舷配‘崇禎三式’速射炮三十四門!”
仿佛為了印證沈廷揚的話,“鎮海”號在微微調整風帆角度的同時,船身兩側巨大的明輪轟然轉動,擊打起大片水花,推動著龐大的艦體以一種不符合其體型的靈巧,開始緩緩破浪前行。煙囪中冒出濃密的黑煙,與潔白的船帆形成奇異而充滿力量的對比。這一刻,古老的帆船技術與新時代的動力雛形,在這艘巨艦上完成了曆史性的交彙。
朱由檢的心臟猛地一跳。蒸汽機!儘管還隻是輔助動力,但其象征意義無比巨大!這意味著大明海軍,已經開始觸摸到邁向藍水海軍的第一道技術門檻!他仿佛看到了未來,由純粹蒸汽動力驅動的鋼鐵巨艦,航行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好!‘鎮海’之名,實至名歸!”朱由檢忍不住讚道,聲音中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他身後的方正化,眼中也閃過驚歎之色,他雖不完全懂技術,但這巨艦展現出的威勢,已足以令人心潮澎湃。
緊隨“鎮海”號之後的,是六艘體型稍小,但外形相似的戰艦,煙囪同樣矗立,隻是明輪結構略有不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六艦分彆為‘靖海’、‘平海’、‘揚威’、‘撫遠’、‘定波’、‘伏浪’,與‘鎮海’號同屬‘鎮’字級,構成我主力戰列艦編隊。”沈廷揚繼續介紹。
在“鎮”字級戰艦之後,是數量更多的各類輔助艦隻:體型修長、帆裝極儘巧思的快速巡航艦護衛艦雛形),專司偵察、通訊;船身低矮、載有大量小口徑火炮和臼炮的炮艇,適用於近岸支援和對陸攻擊;以及若乾艘明顯是商船改造的運輸補給艦,但它們船舷上露出的炮口,顯示其也具備一定的自衛能力。
艦隊在港外海麵列成縱隊,迎著風浪進行簡單的戰術機動演練。雖然受限於場地和保密要求,無法進行實彈射擊和複雜的編隊變換,但各艦之間旗語通訊流暢,轉向、變速井然有序,顯示出水手和軍官們已經過嚴格的訓練。
當龐大的“鎮海”號引領著艦隊,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威嚴姿態,從閱兵台正前方的海麵上緩緩駛過時,甲板上所有官兵齊刷刷地轉向閱兵台,行以新式軍禮。那一道道挺立的身影,一張張被海風侵蝕卻目光堅定的臉龐,彙聚成一股無形的、磅礴的力量,直衝雲霄。
朱由檢肅然立正,抬手鄭重還禮。他的目光掃過每一艘戰艦,掃過每一名官兵。這些艦船,這些將士,就是他未來經略四海、宣威異域的底氣所在!
艦隊航行展示完畢,重新駛回港灣錨泊。朱由檢在沈廷揚、李若璉、方正化等人的簇擁下,走下閱兵台,登上一艘早已準備好的甲板,他要親自登艦檢閱。
首先登上的是“鎮海”號。踏上寬闊堅實的甲板,朱由檢仔細撫摸著被水手擦得鋥亮的船舷和冰冷的炮管。火炮並非雜亂擺放,而是規整地安置在帶有滑軌的炮架上,炮口用油布包裹,防潮措施到位。炮位附近,堆放著實心彈、鏈彈、霰彈,甚至還有幾枚塗成紅色、形狀略顯特殊的彈體——那是格物院正在試驗的、裝填了敏感火藥苦味酸雛形)的“爆破彈”,雖然穩定性還待提高,但已顯示出超越時代的攻擊理念。
“皇上,此炮位便是艦首重炮。”一名身著新式海軍軍官服、皮膚黝黑的炮長激動地介紹道,“標下等日日操練,已能做到一刻鐘內發炮三次,三百步內,可破三尺厚磚牆!”他口中的“尺”已是按新頒布的度量衡標準計算。
朱由檢點頭,勉勵了幾句,又下到艙室查看了水兵的居住環境、醫療點和廚房。雖然空間依舊擁擠,但相比舊式船隻的臟亂,已是天壤之彆,尤其引入了簡單的通風設計和強製衛生條例,大大減少了疫病發生的可能。
檢閱完“鎮海”號,朱由檢又隨機登上了另一艘“揚威”號。所到之處,官兵無不激動萬分,山呼萬歲之聲不絕於耳。皇帝親臨戰艦,這對於視船隻為家的水師官兵來說,是無上的榮耀。
回到碼頭,已是午後。風勢稍減,但寒意更濃。
朱由檢站在碼頭上,回望港內如林桅檣,心中豪情激蕩。他轉身,對跟隨在側的沈廷揚、李若璉、方正化,以及聞訊趕來的天津巡撫、兵備道等官員,沉聲說道:
“昔日,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揚我國威於萬邦,然終成絕響。後人皆言下西洋耗資巨萬,於國無益。此乃腐儒之見,坐井觀天!”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朕今日觀此水師,方知何為‘利涉大川,致遠窮深’!茫茫大海,非阻隔也,實為我大明之通衢!戰艦所至,非僅為兵戈,更是商貿之護衛,文明之使者,國威之象征!”
他目光銳利地掃過眾人:“紅毛夷、佛郎機人,憑幾艘堅船利炮,便敢竊據我海疆,壟斷我貿易,欺壓我商民。為何?因其掌握了這海上通衢之利!如今,朕給你們打造了更堅之船,更利之炮,爾等可有信心,為朕、為大明,將這失去的利權,連本帶利地奪回來?!將這海上通衢,牢牢掌控在我大明手中?!”
“吾皇萬歲!大明萬勝!”沈廷揚第一個激動地跪倒在地,他身後的水師將領、天津官員乃至所有能聽到皇帝話語的官兵,齊刷刷跪倒一片,吼聲震天,連呼嘯的寒風似乎都被這熾熱的聲浪壓了下去。
“好!”朱由檢親手扶起沈廷揚,“沈愛卿,水師建設,你功不可沒。然此僅為起點,萬裡海疆,方興未艾。戰艦需不斷更新,將士需嚴格操練,航線需大膽探索。朕要的,是一支真正能馳騁大洋,令四方賓服的海上長城!”
“臣,定不負皇上重托!必使我大明龍旗,飄揚於四海之極!”沈廷揚的聲音因激動而哽咽,額頭重重磕在冰冷的石板上。
朱由檢再次望向港灣,夕陽的餘暉終於刺破雲層,將金色的光芒灑在艦隊黝黑的船體和潔白的帆影上,仿佛為這支新生的海上力量鍍上了一層輝煌的光暈。
海上長城,已見雛形。而帝國的獠牙,即將憑借這支力量,伸向更遙遠的海域。台灣,隻是第一個目標。朱由檢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峻而期待的弧度。
“回京。”他淡淡吩咐道,轉身走向禦輦。背影在夕陽下拉得很長,與港中如林的戰艦剪影融為一體,堅定而充滿力量。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