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崇禎八年臘月,京師北京早已是天寒地凍,嗬氣成冰。連綿的大雪將紫禁城的金瓦紅牆染成一片素縞,卻掩不住宮牆內日益濃厚的年節氣息,以及一種潛藏在冰麵之下、洶湧澎湃的躁動。
通政司衙門,今夜注定無眠。幾名值夜的書辦圍著炭盆,雖嗬欠連連,卻不敢有絲毫懈怠。近年來,皇帝陛下對訊息傳遞的時效要求近乎苛刻,尤其是來自遼東、北疆、東南的軍報、塘報,必須隨到隨遞,片刻延誤不得。門外風雪呼嘯,忽然,一陣急促得幾乎要將門板擂碎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如同戰鼓般敲擊在寂靜的雪夜裡,最終在衙門口戛然而止!
“八百裡加急!遼東大捷!北疆大捷!”一個幾乎凍僵的驛卒,連滾帶爬地跌進門來,聲音嘶啞卻帶著一種近乎瘋狂的興奮,他高舉著一個裹了數層油布的銅管,封口的火漆上,赫然蓋著北疆都護府和遼東督師府的雙重大印!
值夜官一個激靈,倦意全無,幾乎是撲過去接過銅管,驗看火漆無誤,手都有些顫抖。“快!備馬!不!我親自送去司禮監值房!你等立刻通知通政使、兵部堂官!”他一邊喊著,一邊將銅管死死捂在懷裡,仿佛抱著一個滾燙的太陽,一頭紮進漫天風雪中。
消息像一顆投入冰湖的巨石,瞬間打破了京城夜晚的寧靜。司禮監掌印太監方正化被從暖榻上喚起,他披衣起身,驗看銅管內的密奏時,饒是這位早已練就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的內相,指尖也微微顫了一下。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驚濤駭浪,立刻下令:“即刻擺駕乾清宮!敲響景陽鐘,召集內閣、六部九卿、五軍都督府堂官,即刻入宮議事!”
“咚——咚——咚——”
低沉而威嚴的景陽鐘聲,穿透風雪,回蕩在帝都上空。已經熄燈入睡的各位部院大臣、勳貴將領,被這深夜的鐘聲驚起,心中俱是一凜。非有驚天動地的大事,絕不會在此時鳴鐘。是邊關告急?還是天降祥瑞?眾人懷著各種猜測,匆匆穿戴朝服,頂風冒雪,乘轎騎馬,向皇城彙聚。
乾清宮東暖閣,炭火燒得極旺,溫暖如春。崇禎皇帝朱由檢身著常服,外罩一件玄色貂裘,早已端坐在禦案之後。他麵色平靜,甚至沒有熬夜的疲憊,唯有那雙深邃的眼眸中,跳躍著與年齡不符的沉穩以及一絲難以察覺的期待。禦案上,那封來自北疆的密奏已經展開。方正化垂手侍立在側,王承恩則悄無聲息地指揮著小太監們添炭斟茶。
首輔徐光啟、兵部尚書李邦華、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戶部尚書畢自嚴等重臣最先趕到,他們官袍上還沾著未及拍打的雪屑,臉上帶著驚疑不定的神色。進入暖閣,感受到不同尋常的氣氛,又見皇帝神色鎮定,甚至嘴角含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眾人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幾分。
“眾卿家都到了?免禮。”朱由檢的聲音平和,卻自帶一股威嚴,“方伴伴,將捷報念與諸位愛卿聽聽。”
“老奴遵旨。”方正化上前一步,雙手捧起密奏,他的聲音原本尖細,此刻卻刻意放緩,帶著一種莊重的儀式感,清晰地響徹暖閣:
“臣,北疆都護府大都護、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遼東督師孫元化,聯名謹奏陛下:托陛下洪福,仰仗天威,我將士用命,已於崇禎八年臘月初三,於黑龍江以北密林深處,尋獲並擊潰偽金餘孽皇太極及其殘部。是役,陣斬偽金大汗皇太極,並其麾下巴牙喇護衛三十七人,儘數殄滅。驗明正身,繳獲偽金印信、禮器若乾。偽金政權,自此煙消雲散,不複存在矣!”
短短數語,如同平地驚雷,在暖閣中炸響!
徐光啟猛地抬起頭,花白的胡須微微顫抖,這位一生經曆無數風浪的老臣,此刻也難掩激動,脫口而出:“蒼天有眼!蒼天有眼啊!遼東巨患,自此平矣!”他轉向崇禎,深深一揖:“老臣為陛下賀!為大明賀!”
兵部尚書李邦華更是激動得臉色潮紅,作為執掌全國軍事的主官,他太清楚皇太極斃命、後金覆滅的意義了!這意味著困擾大明數十年的遼東戰事,終於畫上了徹底的句號!北方邊患,至少去除了最鋒利的那顆獠牙!他聲音洪亮:“陛下!此乃不世之功!自萬曆朝薩爾滸以來,我大明北疆屢遭蹂躪,遼土淪陷,生靈塗炭。今陛下勵精圖治,整軍經武,終得此酣暢淋漓之大勝!皇太極授首,偽金覆滅,實乃陛下聖明,將士用命之果!臣建議,當即刻昭告天下,普天同慶!”
其他幾位重臣也紛紛從巨大的震驚和喜悅中回過神來,激動地附和著,暖閣內一時間充滿了興奮的議論聲。唯有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雖然眼中也閃過欣慰,但更多的是冷靜,他注意到皇帝陛下雖然麵帶微笑,卻並無太多意外之色,仿佛早已預料到這一結果。
朱由檢輕輕抬手,壓下眾人的喧嘩。“皇太極伏誅,確是可喜可賀。然,北疆之事,尚未完結。”他目光轉向方正化,“方伴伴,繼續念。李若璉應該還有後續安排奏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是。”方正化繼續念道:“……臣已遵陛下密旨,將皇太極首級以石灰封存,派重兵押解入京。其屍身已於當地焚化,挫骨揚灰,以儆效尤。北疆都護府各部正趁勝清剿零散殘敵,招撫土著部落。黑龍江、烏蘇裡江流域,已儘在我掌控之中。另,據查,仍有小股羅刹沙俄)哥薩克匪徒於精奇裡江上遊活動,似有窺探之意,臣已加派夜不收嚴密監控,並請旨是否可主動出擊,逐此豺狼。”
聽到“羅刹”二字,暖閣內的氣氛微微凝重。朱由檢冷哼一聲:“跳梁小醜,癬疥之疾。告訴李若璉,穩紮穩打,以清剿殘敵、鞏固統治、繪製輿圖為要。對羅刹人,暫以驅逐、威懾為主,若其冥頑不靈,可相機殲滅,不必請示。北疆萬裡沃野,乃我華夏故土,不容他人鼾睡!”
“臣等遵旨!”眾人齊聲應道。
就在這時,暖閣外再次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小太監氣喘籲籲地跪倒:“啟奏皇爺,通政司又接六百裡加急!是來自福建巡撫衙門和市舶司的聯名奏報!”
“呈上來!”朱由檢精神一振。
新的奏報被迅速送上。崇禎展開一看,臉上的笑容更加舒展。“好!好!好!”他連說三個好字,“今日真是雙喜臨門!福建奏報,前往南洋宣威的艦隊已返回月港廈門)。此次遠航,不僅再次確認了台灣府的統治,迫使呂宋的西班牙人進一步讓步,開放了整個菲律賓群島的貿易,更與爪哇島的萬丹蘇丹國、蘇門答臘的亞齊蘇丹國簽訂了新的朝貢及通商條約。我大明商船,今後可在南洋諸主要港口自由停靠、貿易,並享有最優待遇。沈廷揚還派人探索了澳洲澳大利亞)北岸,聲稱其地廣人稀,資源極豐!”
他將奏報遞給徐光啟等人傳閱。“南洋,已近乎成為我大明之內湖!海貿利潤,據戶部初步核算,今年可望再增三成!水師戰艦,亦可常駐馬六甲以東,護佑航路平安!”
暖閣內,氣氛再次達到高潮。遼東平定,北疆擴張,南洋暢通!這接連的捷報,如同最醇香的美酒,讓這些帝國重臣們心潮澎湃,幾乎難以自持。他們仿佛看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帝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氣勢,重新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朱由檢站起身,走到懸掛著那幅巨大的、正在被格物院不斷修訂補充的《大明坤輿全圖》前。他的目光掠過已經標注清晰的台灣、琉球,掠過正在詳細測繪的北海貝加爾湖)、蝦夷北海道),掠過已插上大明龍旗的南洋諸島,一直望向更西方的印度、阿拉伯,甚至更遙遠的歐羅巴。
“諸位愛卿,”皇帝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皇太極之死,隻是一個舊的結束。而我大明,新的征程,才剛剛開始!”
他轉過身,目光掃過群臣:“傳朕旨意:第一,將遼東捷報、南洋佳訊,明發天下,刊載於《京華時報》,朕要讓大明的每一個子民,都與聞此盛世強音!第二,命禮部、兵部籌備獻俘大典,朕要親禦午門,受獻皇太極首級,祭告太廟,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第三,內閣會同戶部、兵部,擬定有功將士封賞章程,有功必賞,絕不吝嗇爵祿!第四,著令北疆都護府、遼東督師府、福建水師,再接再厲,鞏固成果,為大明的萬世基業,再立新功!”
“臣等領旨!陛下聖明!”眾臣心悅誠服,跪倒一片。山呼萬歲之聲,穿透乾清宮的殿宇,與宮外漸漸停歇的風雪交織在一起,仿佛一首帝國崛起的雄壯序曲。
當徐光啟、李邦華等人走出乾清宮時,東方已露出了魚肚白。風雪初霽,金色的晨曦灑落在紫禁城的積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整個京城,已經開始蘇醒,儘管大多數的百姓還不知道昨夜發生的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一種煥然一新的生氣,已經彌漫在空氣之中。
徐光啟站在丹陛之上,望著遠方漸漸亮起的天空,長長舒了一口氣,對身旁的李邦華低聲道:“李部堂,你發現沒有?陛下聽聞如此大捷,竟能如此沉穩,不見絲毫驕狂,所思所想,皆是後續布局與天下人心……此真乃……千古聖君之象也!”
李邦華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撫須歎道:“是啊,恍如隔世。想七八年前,我等還在為遼餉、流民、閹黨焦頭爛額,以為國事不可為。誰能想到,短短數載,在陛下引領下,我大明竟能煥發如此生機!掃清寰宇,重振天威,已非虛言!你我所幸,得遇明主,躬逢盛世啊!”
兩位老臣相視一笑,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乾勁。他們知道,屬於大明的、一個更加波瀾壯闊的時代,就在這個雪後初霽的清晨,正式拉開了帷幕。而帝國的獠牙,已然亮出,其鋒芒,將指向更廣闊的天地。
第339章完)
喜歡在造大明請大家收藏:()在造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