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刹東侵
崇禎九年,冬。
北疆的風,從不懂得什麼是溫柔。它不像江南的春風那般和煦,也不似京城的秋風那般蕭瑟。它是從西伯利亞的冰原上刮來的,裹挾著雪粒與沙礫,像無數把鈍刀,刮在人的臉上、骨頭上。在這片廣袤而苦寒的土地上,連樹木都長得歪歪扭扭,仿佛在向這嚴酷的自然致敬。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片土地上,大明帝國最精銳的邊防軍之一——“鎮北軍”,正頂著刺骨的嚴寒,沿著黑龍江上遊的冰封河道巡邏。他們的鎧甲上凝結著厚厚的冰霜,呼出的氣息瞬間便在眉梢掛上了一層白霧。
“都給我精神點!”領隊的千總王大錘,一個滿臉絡腮胡的漢子,嗓門洪亮得能震落頭盔上的積雪,“老毛子注:當時對沙俄哥薩克的俗稱)的鼻子比狗還靈,彆讓他們鑽了空子!”
隊伍裡響起一片低低的應和聲。這些士兵,大多是久經沙場的老兵,對北疆的敵人有著本能的警惕。然而,他們不知道,真正的危險,並非來自那些他們熟悉的、騎著矮馬的蒙古或女真部落,而是一群來自更遙遠、更陌生的土地的“異鄉人”。
一、冰原遭遇戰
這支所謂的“巡邏隊”,其實是沙俄遠東總督彼得·戈洛文派遣的一支哥薩克偵察分隊。他們約有五十餘人,身著厚重的羊皮大衣,手持著比明軍製式火繩槍更長的火銃,騎著高大健壯的頓河馬。他們的指揮官,一個名叫伊萬的哥薩克百夫長,臉上有一道猙獰的刀疤,此刻正貪婪地打量著這片富饒而“無主”的土地。
“看,百夫長!”一名哥薩克指著前方河岸邊的篝火和簡陋的窩棚,“那裡有‘大鼻子的黃種人’!”
伊萬嘴角咧開一個殘忍的笑容,拔出腰間的馬刀:“烏拉!殺光他們,搶走他們的毛皮和女人!這是沙皇陛下的榮耀!”
然而,他們剛一靠近,一聲尖銳的哨響劃破了寂靜的雪原。
“敵襲!準備戰鬥!”
鎮北軍的士兵們迅速從行軍狀態轉為防禦,他們熟練地在冰麵上挖掘簡易的壕溝,架起火銃,動作迅捷而有序。帶隊的王大錘更是麵色一沉,他立刻意識到,這不是尋常的蒙古部落襲擾。
“火銃手準備!弓箭手在後!聽我命令!”
話音未落,伊萬率領的哥薩克已經催動戰馬,如一陣黑色的狂飆般衝了過來。他們顯然沒把這群“黃種人”放在眼裡,企圖一舉衝垮明軍的陣線。
然而,迎接他們的,是數十支火銃發出的整齊轟鳴。
“砰!砰!砰!”
濃密的硝煙瞬間彌漫開來。哥薩克衝鋒的勢頭猛然一滯,好幾匹戰馬人立而起,發出淒厲的嘶鳴。前麵的幾名哥薩克連人帶馬摔倒在冰麵上,鮮血染紅了白雪。
“哦!魔鬼的火焰!”伊萬在隊伍側翼,躲在一塊岩石後,又驚又怒。他從未見過如此密集而精準的齊射。
他從未見過如此密集而精準的齊射。這些大鼻子的黃種人,使用的火器竟然如此厲害!
短暫的混亂後,哥薩克們憑借著悍不畏死的勇氣,重新組織起衝鋒。他們下馬徒步,依托著馬匹作為掩護,同時揮舞著馬刀,向明軍的陣地撲來。
“放箭!”王大錘厲聲下令。
數十支鋒利的箭矢破空而至,精準地射入哥薩克陣中。雖然無法穿透他們的重甲,卻成功地遲滯了他們的腳步,射傷了不少人。
“衝上去!砍了他們!”伊萬咆哮著,親自揮刀劈向一個明軍士兵。
然而,他沒注意到,明軍的火銃手正在進行著快速的裝填。在他們傳統的三段擊戰術基礎上,這些經過宋應星改良訓練的士兵,已經能做到更快的輪轉。
當哥薩克們衝到五十步之內時,第二輪更為密集的齊射爆發了。
這一次,更多的哥薩克倒了下去。伊萬感覺自己的左臂一麻,一股熱流瞬間流下。他低頭一看,一道血口出現在手臂上,雖然不深,但足以讓他感到刺痛。
“撤退!快撤退!”伊萬終於意識到,這群敵人遠比他想象的更難對付。他們的人數雖然少,但裝備和戰術卻是碾壓性的。再打下去,他們這支小分隊恐怕要全軍覆沒。
殘餘的哥薩克倉皇後撤,丟下了十幾具屍體和一些被俘虜的同伴。鎮北軍的陣地前,留下了一片狼藉。
二、紫禁城的震怒與冷靜
消息,通過秘密的驛道,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傳回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