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宇宙交流_重生之盜墓至尊我為神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82章 宇宙交流(1 / 1)

玄門學院的地下核心實驗室深處,恒溫係統將溫度精準控製在18c,但畢玄的掌心仍沁出薄汗。他麵前的全息投影星圖正以0.5倍速緩緩旋轉,星圖中央那顆銀藍色星球的細節被放大到極致——表麵的螺旋雲帶像被精心梳理過的綢緞,赤道附近的暗紋是由液態甲烷構成的海洋,極地的極光則化作流動的綠紫色絲帶,這便是距離地球27光年的“獵戶座旋臂73號文明”母星“琉璃星”。三個月前,當玄門的深空探測器第一次捕捉到這顆星球的源能脈衝時,誰也沒想到,這段跨越光年的羈絆會以如此迅猛的姿態鋪展開來。

全息投影旁的能量共鳴裝置裡,三枚源能晶體正懸浮在真空腔體中。左側的“守字令牌”是玄門傳承千年的信物,由畢邪的祖父親手鍛造,令牌上的“守”字刻痕裡沉澱著黃土高原的礦物質,在源能激發下泛著溫潤的赤紅;右側的“星核碎片”來自琉璃星的主星核,半透明的晶體裡封存著星雲的微光,觸碰時會傳來類似潮汐的脈動;而懸浮在中央的“通星石”,則是用兩種本源能量熔合而成的奇跡——玄門的“守字訣”源能與琉璃星的星核能在高壓下交織,形成銀藍與赤紅纏繞的光流,像一柄凝固的星河,又像條連接兩顆星球的能量臍帶。

“跨星際源能通道第三次調試準備就緒。”林小滿的聲音從嵌在牆壁裡的通訊器傳來,帶著明顯的電流震顫,那是南極冰層下的信號乾擾所致。她此刻正坐在南極星際古墓遺址改造的“通星樞紐”控製中心,麵前的控製台被陌生的琉璃星文字覆蓋,這些由螺旋線條構成的文字在玄門研發的“星際語譯係統”作用下,正逐字轉化為漢字:【能量輸出穩定在17.3太瓦,空間褶皺頻率與琉璃星對接點同步誤差≤0.01赫茲,星核共振率99.8——這是三個月來的最佳數值。】屏幕右下角的數據流還在跳動,其中“空間穩定性”一項的波形圖平穩得如同鏡麵,與第一次調試時那道幾乎撕裂屏幕的鋸齒波形成鮮明對比。

畢玄深吸一口氣,抬手按在通星石的能量傳導板上。掌心的溫度順著傳導板滲入石體,原本緩慢流動的光流突然加速,像被喚醒的河流般奔湧起來。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兩種本源能量的交融:地球玄門的“守”字訣源能帶著黃土的厚重與韌性,那是千年來農耕文明在土地裡紮根的力量,每一次流轉都帶著二十四節氣的韻律;而琉璃星的星核能則泛著星雲的清透與靈動,它們誕生於超新星爆發的餘燼,帶著宇宙膨脹的原始動能,在石體裡畫出螺旋狀的軌跡——那是琉璃星的公轉軌道在微觀世界的投射。兩種能量在通星石中心交織成一張複雜的能量網,網眼處閃爍著76種星際通用符號,每一個符號都對應著一個基礎概念:“存在”“運動”“傳承”“變化”……這是雙方用三個月時間,通過無數次源能共振破譯出的“宇宙基礎語法”。

“啟動空間錨點。”畢玄對著通訊器說道,指尖在全息星圖上輕輕一點。琉璃星與地球之間的虛擬星軌突然亮起,銀紅色的光帶沿著既定軌跡蔓延,像有人在漆黑的宇宙裡劃開了一道裂縫。實驗室頂部的環形顯示屏同步亮起,將錨點坐標投射在天花板上:【地球錨點:南極星際古墓遺址北緯82°,東經54°;琉璃星錨點:赤道浮空島集群α區——坐標確認,空間坐標鎖定。】

與此同時,南極冰層下的通星樞紐正發生著驚人的變化。這座由遠古墓室改造的空間裡,原本斑駁的石壁已被覆蓋上一層納米級能量傳導層,上萬塊從全球各地搜集來的發光礦石按照玄門“太極陣”的方位排列,形成直徑百米的源能發射陣。陣眼處鑲嵌著一塊直徑十米的通星石複製品,其內部封存著守字令牌與星核碎片的能量印記。當畢玄的指令傳來時,所有礦石突然同時亮起,淡藍色的光從礦石內部滲出,順著地麵的刻紋流淌——那些刻紋是用玄門朱砂混合琉璃星的星塵繪製的,此刻正像活過來一般,將光流導向陣眼。星核碎片與守字令牌緩緩懸浮在通星石複製品上方,發出震耳的嗡鳴,聲波在封閉的空間裡回蕩,竟形成了一段奇特的韻律,與玄門古籍記載的“天地共振頻率”完全吻合。

地麵的刻紋裡湧出銀藍色的光,順著螺旋狀的軌跡爬向穹頂,在頂端彙聚成一道漏鬥狀的光門。光門邊緣的能量流像液態的星星般翻滾,透過半透明的光壁,隱約能看見琉璃星的螺旋雲帶,甚至能捕捉到幾縷從浮空島上飄來的、帶著熒光的孢子——那是琉璃星的“信息載體”,相當於地球的紙張。

“能量波動正常!空間褶皺未出現撕裂!”趙野的聲音帶著明顯的喘息從通訊器傳來,他正站在樞紐邊緣的安全區,舉著最新款的源能檢測儀。屏幕上的波形圖平穩得像一條直線,能量峰值穩定在安全閾值的80,這意味著通道已經具備實體通行的條件。趙野忍不住摸了摸左臂上的疤痕,那是第一次調試時留下的——當時源能衝突引發空間震蕩,一塊被能量擊飛的合金碎片擦過他的手臂,留下了一道長達五厘米的傷口。而現在,那道疤痕上竟隱隱泛著琉璃星特有的銀藍光暈,像一枚由兩種文明共同鑄造的勳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光門裡傳來一陣輕微的震動,緊接著,一個棱形腦袋的生物順著光帶緩緩飄了出來。他的身高約1.8米,頭部呈半透明的藍色棱形,表麵覆蓋著一層能折射光線的薄膜,隨著思維活動變換著顏色——此刻,薄膜正泛著柔和的青綠色,這是琉璃星人表達“平和”的方式。他穿著一層半透明的“星塵衣”,衣料由某種能感應情緒的晶體纖維製成,當他移動時,衣料會泛起漣漪般的光澤;七根修長的手指握著一塊懸浮的金屬板,板上投射出的影像正緩緩展開:琉璃星的城市建在螺旋狀的浮空島上,這些島嶼由反重力源能場支撐,在雲層中緩慢旋轉;居民們騎著長著透明翅膀的“星翔獸”穿梭在雲帶裡,獸翼扇動時會灑下熒光粉末,在空中留下短暫的光軌;空中漂浮著用源能驅動的“文字雲”,這些由星塵凝聚而成的雲團會隨著風速變換形狀,時而化作玄門的太極圖,時而凝為琉璃星的螺旋紋——那是兩個文明在源能共振中自然形成的文化交融。

“畢玄先生,這是我們的‘文化雲庫’。”金屬板上的影像突然切換為文字,在星際語譯係統的作用下自動轉化為工整的漢字,“包含琉璃星五千年的建築、藝術與源能應用技術。按照約定,我們希望交換地球的‘紙質典籍’——據星核記憶庫記載,你們用植物纖維記錄文明的方式,在已發現的宇宙文明中是極為罕見的。這種帶著生命氣息的載體,蘊含著獨特的‘時間溫度’。”

畢玄走上前,手裡捧著一本線裝的《玄門異聞錄》。這本由畢邪親手批注的古籍出版於三百年前,封麵的桑皮紙已經泛黃,邊角處帶著磨損的痕跡,卻在玄門源能的長期滋養下散發著淡淡的紅光。書頁間夾著幾片乾枯的桃花瓣,那是畢邪在批注“春分”章節時,從窗外折來夾進去的,如今仍保持著完整的形態。“這是地球玄門的基礎典籍,”畢玄將古籍遞過去,指尖不經意間與琉璃星人的七指相觸,兩種不同的體溫在接觸的瞬間交融——人類的36c與琉璃星人的28c,在能量傳導下達成奇妙的平衡,“裡麵記錄了我們對‘守’與‘變’的理解。比如這一頁,”他翻開其中一頁,指著畢邪用朱砂批注的句子,“‘守其本,變其末’,意思是堅守文明的根基,靈活應對外在的變化——這或許就是我們能跨越光年相遇的原因。”

就在兩人指尖相觸的瞬間,通星石突然爆發出刺眼的強光,在兩人之間投射出一段模糊的影像:七千年前,一群穿著羽衣的琉璃星人降落在黃河流域,他們的星艦半埋在黃土裡,像一朵巨大的銀色花朵;玄門的先祖們圍著星艦,用朱砂在地麵繪製著太極圖,而琉璃星人則用星核能量在空氣中勾勒出螺旋紋,兩種圖案在接觸的瞬間融合成一個新的符號——那正是通星石裡能量交織的形狀。影像中,一個穿著玄門道袍的年輕人與一個棱形腦袋的琉璃星人正將一塊星核碎片埋入地下,他們的手掌交疊在碎片上方,源能共振形成的光紋在兩人之間流轉——畢玄認出,那個年輕人的眉眼與祖父畢邪極為相似,而琉璃星人胸前的星塵標記,正與眼前這位使者的標記完全一致。

“這是……我們的先祖?”琉璃星使者的金屬板上彈出一個驚訝的符號,星塵衣瞬間泛起赤紅——這是琉璃星人表達激動的方式,“星核記憶庫隻記錄了‘遠古盟約’,卻沒有具體影像!原來我們的先祖真的與地球文明共同守護過星核!”他小心翼翼地接過《玄門異聞錄》,七指輕輕拂過泛黃的書頁,當指尖觸碰到那幾片桃花瓣時,金屬板上的文字突然變得急促起來:“這種植物纖維能保存如此久遠的信息,甚至還殘留著‘生命的餘溫’——我們的記憶水晶雖然能儲存海量數據,卻無法保留這種‘時間的觸感’。”他頓了頓,金屬板上的文字切換為新的內容:“作為回禮,我們帶來了‘星軌導航儀’的核心圖紙。它能將星際航行的誤差控製在0.1光年以內,比你們現在使用的‘玄門星盤’精準百倍。更重要的是,它能與你們的星盤兼容,隻需要輸入‘守’字訣的源能頻率作為密鑰。”

實驗室的全息投影突然亮起,琉璃星的導航圖紙與玄門星盤的結構在投影中重疊,引發了一陣低低的驚歎。兩者的核心結構竟呈現出驚人的相似——都以“北鬥七星”為基準坐標,玄門星盤用鬥柄指向確定四季方位,而琉璃星的導航儀則將北鬥七星的引力場數據轉化為能量坐標,納入了更多遙遠星係的參數,形成了一張覆蓋整個獵戶座旋臂的“北鬥星鏈”。蘇星捧著祖父蘇晴留下的《步天圖》快步走上前,這本地道的手繪星圖邊緣已經磨損,卻用朱砂精準標注了三千多顆恒星的位置。她指尖在圖上的“紫微垣”位置一點:“你們看!這裡的星軌角度與琉璃星的導航圖隻差0.3度!”她調出電腦裡的三維比對模型,兩種文明的星圖在屏幕上完美咬合,像兩塊嚴絲合縫的拚圖,“這說明,無論是紮根土地的觀測,還是翱翔宇宙的探索,我們對宇宙規律的認知本質上是相通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跨星際源能通道的成功,讓雙方的交流從“信息傳遞”正式邁入“實體往來”。第一批前往琉璃星的玄門弟子共有十二人,林小滿是其中唯一的農業學家。她帶著自己改良的“靈稻”種子——這種經過玄門源能培育的水稻能在源能稀薄的環境下生長,結出的稻穗裡蘊含著穩定能量場的因子。“琉璃星的星核輻射後遺症導致土壤能量紊亂,普通作物無法存活,”林小滿在出發前的動員會上說道,“但靈稻的根係能吸收有害輻射,轉化為自身生長的能量,這或許能解決他們的糧食危機。”隨行的還有農業機器人“阡陌”,它的數據庫裡儲存著地球所有農作物的生長參數,以及玄門“順天時,應地利”的種植理念——林小滿相信,這種將科技與傳統結合的方式,能為琉璃星帶來不一樣的思路。

趙野則負責護送玄門的“紙質典籍”。他挑選了三百本最具代表性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甚至還有幾本明清時期的話本小說。這些典籍在琉璃星引起了轟動,當琉璃星的孩子們第一次摸到宣紙時,星塵衣都泛著好奇的粉色。他們小心翼翼地用七指捏著毛筆,在宣紙上練習寫“人”字,儘管筆畫歪歪扭扭,卻讓琉璃星的學者們激動不已:“這種用肢體力量留下的痕跡,帶著書寫者的情緒與溫度,是記憶水晶永遠無法替代的——你看這個‘人’字的撇捺,像不像兩個人相互扶持?這正是我們文明缺失的‘情感載體’。”

琉璃星的回訪團則帶來了更震撼的禮物。他們的“星能鍛冶術”能將地球的玄鐵與外星的“星銀”完美融合,鍛造出的“通星劍”既保留了玄門桃木劍的驅邪屬性,又能切割空間褶皺——這種劍在測試時,輕易就劃開了三厘米厚的合金板,切口處卻沒有任何熱量殘留,隻有淡淡的星塵在閃爍。而“意識共享儀”更是徹底顛覆了玄門的認知:這是一枚貼在眉心的菱形晶體,能將使用者的記憶片段轉化為能量影像。畢玄通過它看到了琉璃星人如何在戰亂中保護星核:他們將星核碎片封存在超新星遺跡裡,用自身的源能構建屏障,哪怕星塵衣被能量灼穿,也沒人後退一步。那些畫麵與南極古墓的壁畫完全吻合,甚至補充了壁畫缺失的細節:原來當年藏起星核碎片的,正是琉璃星的“守星者”與畢邪的祖父,兩人以“源能血契”立下約定,將星核碎片分為兩半,待兩個文明的源能水平達到共振閾值,便重啟宇宙交流。

“跨星際源能通道的本質,是兩種本源能量的‘共舞’。”畢玄在玄門學院的公開課上說道,全息投影裡展示著通道的能量模型——地球的守字訣源能構成通道的“骨”,支撐起空間的框架;琉璃星的星核能構成“血”,為通道注入流動的動能;兩種能量交替流轉,在星際空間裡撐起一道穩定的“光橋”。台下坐著來自全球的玄門弟子,還有幾位穿著星塵衣的琉璃星人,他們正用七指握著毛筆,在宣紙上練習寫“守”字。儘管筆畫還很生疏,但墨汁在紙上暈開的痕跡,竟與他們母星的螺旋雲帶驚人地相似——仿佛兩種文明的軌跡,早已在宇宙的某個角落埋下了伏筆。

交流的深入帶來了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琉璃星的“星圖曆法”以星係運行為基準,將一年分為13個“星期”,每個星期對應一顆主星的軌跡;而玄門的“二十四節氣”則紮根於地球的公轉與自轉,記錄著農耕文明與自然的對話。當雙方將兩種曆法輸入計算機時,竟發現它們在“四季更替”“日月食預測”等關鍵節點上有著驚人的重合度。在此基礎上研發出的“星際農事曆”,既能讓地球的靈稻在琉璃星的浮空島上按照節氣生長,又能讓琉璃星的“光穗麥”在地球的土壤裡適應晝夜溫差——第一批在華北平原收獲的光穗麥,麥穗裡竟結出了帶著淡淡朱砂色的麥粒,那是吸收了玄門源能的證明。

玄門的“太極陣”也給了琉璃星人新的啟發。他們將太極圖的“陰陽轉化”原理融入防禦場技術,改良後的防禦場能像太極圖般將攻擊能量轉化為自身動力。在一次對抗殘餘“戰亂派”的突襲中,這種防禦場成功將對方的能量攻擊轉化為浮空島的動力源,讓原本瀕臨癱瘓的防護罩重新啟動——琉璃星的守星者在通訊裡激動地說:“你們的‘以柔克剛’,比我們所有的武器都更有力量。”

在通星樞紐的陳列室裡,來自兩個文明的物品被精心陳列在一起:地球的線裝古籍旁擺放著琉璃星的記憶水晶,玄門的桃木劍挨著星銀鍛造的通星劍,畢邪批注的《守字訣》拓片對麵,掛著琉璃星守星者的星核日誌——日誌裡用銀藍色的墨水寫著:“當兩種本源能量共振時,宇宙便不再有孤島。”最引人注目的是展台中央的“共生盆”:一盆地球的綠蘿與一株琉璃星的“光葉藤”纏繞生長,綠蘿的氣根吸收著星塵釋放的能量,光葉藤的葉片則反射著陽光,為綠蘿提供額外的光照,兩種植物在同一個花盆裡綻放出勃勃生機。

這天下午,畢玄正站在通星石前記錄能量數據,石體裡的光流突然出現了細微的波動。他抬頭看向全息星圖,隻見距離地球53光年的位置突然亮起一個新的光點,光點周圍彈出一行自動翻譯的文字:【我們是“蟹狀星雲文明”,檢測到你們的源能共振頻率,請求建立交流。我們的文明以“星塵鍛造術”聞名,希望能與你們交換“玄門鍛器法”……】

畢玄的心臟猛地一跳。他抬手按在通星石上,守字令牌與星核碎片同時亮起,能量流在石體裡交織成新的螺旋。他對著通訊器輕笑:“準備啟動第二通道,看來宇宙的邀請函,還在繼續派送呢。”

喜歡重生之盜墓至尊我為神請大家收藏:()重生之盜墓至尊我為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真名代碼108件神器的暴走日常 萬界戀綜?攻略過的瘋批們求我寵 竊火 滿宗皆絕色,獨我男宗主 荒野求生獲傳承之大醫通天 鹹魚妃她又躺贏了 無人扶我青雲誌,我自爭得門楣揚 穿越修仙界成最強打工人 異界殖裝:從抱臉蟲開始的 天命鏽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