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輪抵岸,
作為一個新建立的政權,
港口算不上繁華甚至可以用貧窮來形容,明明是蘇俄國內數一數二的港口,因為沒有修繕,看上去卻好似某個廢棄的鄉野碼頭。
零星幾艘漁船停靠在碼頭,船上的漁夫正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這群不速之客。
幾艘軍艦上的補丁也清晰可見,
很顯然是繼承沙俄的產物。
周遭的貨輪清一色懸掛著德國國旗,被西方孤立的蘇俄,能找到的唯一合作夥伴隻有同樣背負凡爾賽條約的他們。
羅曼俯視著這個不符合他印象中的蘇維埃,
任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麼一個全國經濟依靠農業輸出的農業國,將來會成為冷戰一極,世界最大的工業國之一。
將袖口合攏走下渡輪。
因為是軍事秘密會麵,加上自莫斯科上空醞釀的政治風暴,蘇方的接待不算隆重,或者說他們現在根本沒工夫將心思放在外交上。
兩個身穿高加索毛衣披著厚大衣的外交人員靠在進口的奔馳汽車旁。
隨行的還有一卡車負責安保工作的蘇俄軍人。
見客人到了,
其中一人趕忙伸手用那不算流利的德語問候道:
“您一定就是羅曼先生吧,您比我想象的還要年輕,自我介紹一下我是瓦多林·拉多夫是本次工作的外交接待,這位是西多拉夫先生,就職於軍隊後勤部。”
另一個留著大胡子的中年人伸出手說道:
“歡迎來到蘇維埃羅曼同誌,22年的拉巴洛條約讓我們成為朋友,雖然期間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意外,但....我相信德意誌和蘇維埃有著共同願景。”
羅曼摘下皮質手套,左右手相握在一起:
“而我這次來就是為了消除其中的誤會,並且我記得你們曾說過康米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而我這次來就是在消除隔閡的同時,互利互惠的同時為蘇維埃帶來電氣化。”
西多拉笑著喃喃道:
“列寧先生的名言。看來您對我們國家頗有研究啊羅曼同誌,”
揮揮手兩輛汽車隨即開了過來招呼道:
“希望如此吧,請上車,契切林委員同誌正在斯莫爾尼宮等著你呢。”
乘上汽車,
羅曼和利婭並肩坐在後排,另一輛車上則載著莫爾和畢法爾。
一條條街道在他們眼前閃過,縱使這個新生政府成立了數年之久,但麵包不會因為政權的革新而憑空長出來。
街道跑動的民用車輛很少,多是些卡車或者公交車,街麵貨架的商櫃的產品隻有零星幾項,除了麵包就是貼有列寧畫像的伏特加。
將視線放遠,依稀能看見遠處的工業區的煙囪向上噴薄著黑煙。
“有點像十餘年前慕尼黑。”
利婭細聲說道。
羅曼點點頭附和道:
“是啊,政權更替百廢待興。”
車速放緩,
典雅的三層建築將羅曼的視線拉回。
兩側的衛兵站的筆直,汽車每駛過一隊,左右兩側的衛兵便扭頭向左舉手敬禮。
往上看,
這所沙俄時期流傳至此的建築已不再是貴族的學院,白藍紅旗被折斷,新生的紅色旗幟在橢圓形塔尖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