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奪回我們失去的土地!”
鮑德溫點點頭道:
“轉告法國外交部,請求聯合行動,會就開到這吧,明天早上我需要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最好能在兩個月內解決中東問題的作戰計劃。”
首相拍板,
張伯倫一派的緩和派,也無話可說,將勸阻和問題收進了肚子,搖頭遠去,隻留下張伯倫一臉不解的盯著鮑德溫問道:
“首相先生,我搞不懂您為什麼要認同丘吉爾那個瘋子的建議,現在的經濟情況我們不應該在中東方麵浪費寶貴的資源。”
鮑德溫搖搖頭道:
“你不懂張伯倫,印度前不久也爆發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我們和上下議員的政客都普遍認為,印度部分獨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張伯倫還是不明白印度問題和中東問題有什麼關聯,
既然不列顛已經逐步失去了對殖民地的統治,那不就更應該後退半步,換經濟上的穩定嗎?現在出兵不就是昏招?
睹見張伯倫的疑惑,鮑德溫解釋道:
“該怎麼談、給出多大的自主權可不能憑借口頭上的功夫,世界都在看著我們怎麼處理中東問題,後退其他問題也要後退,各個殖民地會以為我們失去了軍事優勢,帶來的連鎖反應是毀滅性的。”
“法國人會認為我們疲軟無力,會不受壓製想要湊過來搶肉,其他殖民地會想要更多,進而導致我們失去殖民地內循環市場,加劇經濟危機。”
“這是政府不能接受的,所以這場戰必須要打,但也要打的很快!我們拖不下去,輿論也拖不下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不認可對方的觀點,但張伯倫還是點點頭。
他知道對方能特意留下來和自己說這些,
就代表鮑德溫已經把自己當成了自己人來培養,光是這種態度,就讓他於情於理都生不起反駁的想法:
“好吧首相先生,我去和法國人談談他們的想法。”
.....
另一邊,
法國愛麗舍宮,
中東的作戰計劃和加大馬奇諾防線投資計劃一並得到通過。
不同於英國的爭論,
兩項決議都通過的很快。
隻有一個人悶悶不樂,那就是,提出增加裝甲部隊預算,卻未能得到通過的戴高樂。
望著那些還在研究陣地戰、全線火力優勢戰的老頑固。
戴高樂隻感覺一陣無奈,
軍中幾乎沒有人在意德國是怎麼打到華沙的,隻是將問題一昧歸結在德國偷襲占得先機,和波蘭的防範不足。
但隻有他知道,
那場幾乎被人遺忘的軍事衝突,是德意誌大規模機動部隊的首秀,也是機動裝甲部隊才是時代潮流的最好證明。
隻可惜,
他的權力有限,終究還是不能像德意誌一樣大刀闊斧,將軍隊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點上一根煙,
戴高樂婉拒了邀請他一並製定中東作戰計劃的請求,走出軍事會議室的大門喃喃道:
“一步慢,步步慢啊,希望馬奇諾防線的銅牆鐵壁,能防住盤旋在天空的黑鷹吧。”
二戰會有彆擔心,注明一下,其實這個時期是英國是工黨執政,也就是聯合政府時期,這裡鮑德溫繼續擔任首相算是一點小變動,感興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中東過完是德奧捷合並,後續是蘇烏的兄弟鬩牆,再然後是學院內戰。)
喜歡重生德意誌,從警察到魁首請大家收藏:()重生德意誌,從警察到魁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