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4年年底,
隨著德軍累積四個師進軍萊茵蘭。
拿到五國承諾,張伯倫否決軍事擴大化的同時,在電視新年演講中掏出了五國共識書,揮舞著那張白紙聲稱帶回了歐洲一代人的和平。
但對其他四個國家而言,這就是張擦屁股都嫌墨多的廢紙。
軍事擴張還在繼續,
而德國最甚。
德國軍隊突破了一百一十五萬,這其中還不包括正在訓練的預備役,
而是從老兵俱樂部中征召的、已經形成戰鬥力的正式軍隊。
海軍,
第三航母作戰群的大西洋演習以順利收場,潛艇規模突破到了兩百五十艘以上。
陸軍,
拿到西班牙戰場的數據後,實驗性三號坦克被淘汰。
同時也看到了搭載斜麵裝甲四號坦克的弊端和優點,批量生產的同時,零部件能隨時替換的非斜麵四號坦克也沒有放棄生產。
重坦實驗項目也初具成果,最重要的是,v2導彈試射以完美落幕。
海森堡的核試驗基地拿到了超過三千萬馬克的季度經費。
新核武器研究中心,在捷克斯洛伐克某個秘密礦場邊澆築水泥。
空軍,
西班牙戰場中實驗的飛機得到了肯定,考慮到其他國家暫時難以跨越技術上的鴻溝。
空軍沒有在現有飛機上雕花,製定好衍生型號後,將精力放在亨克爾與奧海因的渦輪發動機項目上。
當然這些歐洲民眾不清楚,
伴隨著意大利、波蘭收回對柏林奧運會的抵製,加之1935年二月上映為奧運預熱,更是為德意誌宣傳的《帝國的勝利》上映。
歐洲民眾認為英國的調解起到了效果。動蕩的局麵將一去不複返,歐洲會重現20年代的和平。
隨著三月聖火傳遞方案,得到奧運組委同意。
這種歐洲將和平下去的想法傳到了世界,羅曼並沒有沿用前世歐洲從希臘開始,長達3187公裡路程的方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是采用了約瑟夫製定的世界聖火傳遞方案。
美國成為了聖火的第一站,
橫跨太平洋來到東亞後,再由華、日兩國運動員傳遞到印度,由英國運動員接過火炬後,跨過阿拉伯海來到阿曼、沙特,最後穿過土耳其來到歐洲,橫穿雅典以及周邊國家,最後將在1936年八月一日抵達柏林。
這項浩大的工程,
羅曼其實沒怎麼出力出錢,東亞日本極其高興收到了邀請,迫不及待捧起了歐洲大爺們的臭腳,東亞基本都是日本在花錢出力,甚至連同美國運動員的花費都全包了。
印度以及半個阿拉伯地區則是英國在花錢、出力,依靠這種方法來彰顯他們對殖民地的統治力。
畢竟讓英國運動員穿過殖民地的土地,傳播名為文明的火炬,能極大程度滿足上議院那些老頑固的征服欲。
而正當世界的關注點聚焦於火炬傳遞時。
柏林,
德國總參謀部內,進攻法國的方案議論的火熱。
紅磚大樓,
曼施坦因拿起指揮杆敲了敲黑板上的比利時中部開口道:
“我不懷疑將領、士兵有正麵進攻取勝的信心,但我認為我們可以做兩手準備,不一定要和法國人在馬奇諾防線上硬碰硬。”
說著,
曼施坦因指了指阿登山脈開口道:
“我們可以繞過去,來一場登山之旅。”
喜歡重生德意誌,從警察到魁首請大家收藏:()重生德意誌,從警察到魁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