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蘭。”
波蘭現任總統莫希齊茨基合上地圖,對著同坐一輛車的墨索裡尼開口道:
“這次會議的重點絕對是萊茵蘭,德國能外擴的領土已經走到了儘頭,再往前英國不會退讓,而萊茵蘭是組成德意誌的最後拚圖。”
墨索裡尼望著窗外的高樓,感慨德國發展之快的同時問道:
“莫希齊茨先生你的想法是?”
不比其他國家,
墨索裡尼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權力來源,他已經和民眾保證過要在兩年內拿下阿爾巴尼亞與希臘。
但很不湊巧,
這兩個國家看到了潛在的壓力和德國靠的很近,開戰勢必會得到德國的援助,那事情就麻煩了....
新羅馬,一定是建立在德國的屍骸之上。
要是當初是希爾掌權就好了,
墨索裡尼如是想著。
莫希齊茨沉默片刻,他也察覺到了德國的威脅,蘇德和解更給他提了個醒:
“這次會議我們可以妥協讓德國收回萊茵蘭,也可以給予德國奧運舉辦權,讓他們放鬆警惕,等奧運結束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問題是墨索裡尼先生,您有勇氣麵對德國人嗎?”
墨索裡尼想也沒想的開口道:
“當然有,但我們的法國朋友呢?”
“我和達拉第先生聊過,戰爭一開始他們不會介入隻會提供物資援助,但如果戰事發展不利...法國軍隊將直接讓德國麵臨三麵夾擊。”
莫希齊茨望著門口被侍從帶入大門的達拉第,緩緩說道。
“英國人不用擔心,誰贏他們幫誰。”
敲定下計劃後,
墨索裡尼推門前問道:
“那就定在1936年十二月吧,趁著聖誕打德國人一個措手不及。”
半個小時後,
各懷鬼胎的眾人很快在會議室落座。
同莫希齊茨猜測的一樣,
羅曼用萊茵蘭問題給會議定調,給法國施壓,聲稱萊茵蘭是插入德意誌的芒刺,隻有能在自己領土邊界部署軍隊,德國才能消解危機感。
張伯倫幫著唱腔,達拉第沒有表態。
幾輪發言下來,
會議像是得到共識般,同意德國朝萊茵蘭開赴軍隊。
甚至張伯倫的軍備削減共識書,
都得到了全票通過。
德、法、英、波、意五國領袖儘數在共識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本來張伯倫都做好了費儘一番口舌的準備,但出奇順利的會議讓他震驚的同時十分高興。
甚至還準備在會議結束後,由他請客,拉上眾人一起吃頓飯。
殊不知,他以為澆滅的炸彈的溫水,其實是一潑滾燙的汽油。
“羅曼,我就先走了。”
望著窗外遠去的汽車,
羅曼微笑著朝張伯倫點點頭,等他邁出房門的一瞬間,臉頓時冷了下來,朝著候著一旁的伊森說道:
“去國防軍,計劃要提前了。”
“魁首,會議不順利嗎?”
伊森問道。
“順利....也就是因為,太順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