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號的艦首剛進入應急出口通道,係統的光幕就突然彈出醒目的導航界麵,淡藍色的全息地圖上,一條紅色虛線從當前位置延伸向遠方,終點處閃爍著“船塢出口大門”的綠色標識,旁邊的數字像一道冰冷的屏障,瞬間澆滅了我剛升起的希望——“當前位置距船塢出口大門:1200米,以當前推進器功率70速度0.004s)計算,預計剩餘移動時間:50分鐘。”
1200米!50分鐘!我盯著這兩個數字,手指無意識地攥緊數據板,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之前脫離泊位、躲避傳感器的緊張還未完全消散,這漫長的距離又像一座大山,壓在我的心頭。應急出口通道比主通道更狹窄,寬度僅10米,兩側艙壁上布滿了廢棄的管線和金屬支架,部分區域甚至需要側身才能通過,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碰撞,進一步拖延時間。
“係統,應急通道內有沒有更短的路線?或者可以臨時打通的捷徑?50分鐘太長了,我們的apu能源和推進器狀態都撐不了這麼久。”我急切地問道,目光掃過光幕上的地圖——通道內標注著3處“狹窄路段”和2處“零件堆積區”,每一處都可能成為新的障礙,而我們的時間和能源,根本經不起額外的消耗。
“應急通道為單向直線設計,無分支路線,且艙壁為雙層鈦合金結構厚度20),臨時打通需使用重型切割設備,工具箱內無適配工具,且切割過程會產生劇烈噪音和能量波動,100觸發安防中心警報,引來支援部隊。”係統的三維模型模擬出切割艙壁的後果:紅色的警報區域瞬間覆蓋整個通道,支援部隊的標記以最快速度向我們逼近,“當前唯一可行方案:保持當前速度,優先通過狹窄路段和零件堆積區,減少不必要的停留,同時嚴格控製apu能源消耗,關閉非必要係統,延長續航時間。”
我深吸一口氣,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手指在數據板上滑動,關閉了除推進器控製、apu監控和導航係統外的所有功能——環境監測、應急照明、生命維持係統都調整至“最低功耗模式”,光幕上的能源消耗曲線立刻出現了一絲平緩,從之前的580降至550,雖然降幅微小,卻已是當前能做到的極限。
“apu當前剩餘能源:75基於當前功耗,預計續航時間:65分鐘),扣除抵達出口大門的50分鐘,剩餘15分鐘可用於應對突發狀況如碰撞、無人機攻擊)。”係統的能源監測數據讓我稍微安心,可這份安心沒能持續多久,通道後方突然傳來熟悉的“嗡鳴”聲——是之前被我們甩開的無人機,它們居然重新追了上來,而且數量比之前更多。
“檢測到6台pd係列無人機含之前的pd01、pd02及4台新增支援無人機),正以10s的速度沿應急通道追擊,預計3分鐘後進入武器射程。所有無人機均搭載能量示警槍,部分無人機攜帶‘能源乾擾器’可產生高頻電磁脈衝,乾擾apu供電穩定性)。”係統的警報音尖銳刺耳,光幕上的無人機標記以集群形式快速逼近,紅色的“武器射程”圓圈不斷擴大,很快就將我們當前的位置納入威脅範圍。
能源乾擾器!這比能量示警槍更致命。apu本就處於高負荷運轉,一旦被電磁脈衝乾擾,很可能出現供電短路,甚至徹底停機,到時候我們將徹底失去動力,淪為無人機的“活靶子”。我立刻下達指令:“推進器功率提升至75,速度提升至0.0045s,拉開與無人機的距離!同時啟動‘電磁屏蔽模式’,用廢棄金屬板覆蓋apu艙室外部,減少乾擾器影響!”
推進器的嗡鳴再次拔高,船體的速度明顯加快,應急通道兩側的艙壁在視野中快速掠過,廢棄管線和支架的影子像鬼魅一樣向後倒退。我從工具箱裡翻出幾塊從維修艙拆下的金屬板,快步跑到apu艙室,用螺栓將金屬板固定在艙室外部——這些金屬板雖然鏽跡斑斑,卻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擋高頻電磁脈衝,為apu爭取一點保護。
就在金屬板安裝完成的瞬間,通道後方傳來“滋滋”的電流聲——無人機的能量示警槍開始開火!一道道藍色光束從後方射來,有的擦過船體側麵,在艙壁上留下焦黑的痕跡;有的擊中船體尾部的推進器保護罩,發出“砰”的悶響,保護罩表麵瞬間出現一道淺痕,卻沒有造成實質損傷。
“無人機進入持續騷擾模式,攻擊頻率為每秒2次,主要瞄準船體非關鍵區域貨運艙、維修艙),暫無攻擊apu和推進器的意圖,推測其目的為‘消耗能源+拖延時間’,等待地麵支援部隊抵達。”係統的分析讓我心裡一沉——無人機的策略很明確,不追求立刻摧毀我們,而是通過持續攻擊迫使我們維持高功率推進,加速能源消耗,同時拖延時間,直到支援部隊趕來形成合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盯著數據板上的apu能源讀數——75→74→73,每一次推進器功率提升,每一次應對攻擊的姿態調整,都在快速消耗著寶貴的能源。按照當前的消耗速度,抵達出口大門時,能源很可能跌破30,一旦出現任何突發狀況,我們將沒有多餘的能源應對。
“距離第一個狹窄路段還有100米,該路段寬度僅8米,船體通過時需將姿態角調整至1°,且需降低推進器功率至60速度0.0035s),避免與艙壁碰撞,預計通過時間8分鐘。”係統的導航提示讓我陷入兩難——降低功率意味著速度減慢,會給無人機更多的攻擊時間,能源消耗可能更快;不降低功率,碰撞風險又會急劇上升,一旦船體卡在狹窄路段,後果不堪設想。
“執行降低功率方案!通過狹窄路段時,用應急隔音毯覆蓋船體側麵,減少碰撞時的噪音和損傷!”我咬牙做出決定,手指在數據板上滑動,將推進器功率緩緩降至60。船體的速度明顯放緩,無人機的追擊距離也隨之縮短,藍色光束的攻擊越來越密集,有的甚至擊中了船體中部的觀測窗,玻璃表麵瞬間出現裂紋,雖然沒有破碎,卻讓我心頭一緊。
狹窄路段比預想中更艱難。通道兩側的艙壁向內凸起,最窄處僅容“老兵”號側身通過,我緊緊盯著光幕上的船體姿態數據,每0.5秒就微調一次推進器功率,確保船體與艙壁保持0.5米的安全距離。推進器的嗡鳴帶著一絲滯澀,像是在努力對抗著通道的“擠壓”,船體偶爾會與艙壁上的廢棄管線發生輕微碰撞,發出“哢嗒”的聲響,每一次碰撞都讓我心臟驟停,生怕管線勾住船體,導致停滯。
8分鐘後,“老兵”號終於艱難地通過狹窄路段,我立刻將推進器功率恢複至75,速度重新提升至0.0045s。可此時,數據板上的apu能源讀數已經降至68,比通過路段前多消耗了5,而無人機的騷擾攻擊依舊沒有停止,藍色光束不斷擊中船體,雖然沒有造成致命損傷,卻讓船體表麵的焦痕越來越多,像一塊塊醜陋的傷疤。
“檢測到apu供電出現輕微波動電壓11.8v→11.6v→11.8v),推測是無人機的能源乾擾器開始起效,雖然電磁屏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有部分高頻脈衝穿透防護,影響供電穩定性。若乾擾持續,預計15分鐘後,apu將出現間歇性停機風險。”係統的監測數據讓我的焦慮越來越強烈,我看著通道前方的第二個零件堆積區——那裡堆滿了廢棄的引擎零件和金屬框架,通過難度比狹窄路段更高,預計需要12分鐘,而我們的能源和時間,已經越來越緊張。
“係統,有沒有辦法反製無人機的能源乾擾器?比如用推進器的尾氣形成屏障,或者製造金屬碎片乾擾它們的傳感器?”我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問道,目光掃過船體周圍——應急通道內散落著不少金屬碎屑,或許能利用這些“垃圾”製造乾擾。
“可行方案:將推進器噴口角度調整至15°,向通道後方噴射高溫尾氣溫度約300c),可在短時間內形成‘熱屏障’,阻擋無人機的紅外掃描,同時將船體兩側的廢棄金屬碎屑推向後方,形成‘碎片雲’,乾擾無人機的飛行路線。該方案需消耗額外能源預計5),且持續時間僅3分鐘,但可爭取通過零件堆積區的時間。”係統的方案雖然代價高昂,卻已是當前唯一的反製手段。
我沒有絲毫猶豫,立刻下達指令:“執行反製方案!推進器噴口角度調整至15°,能源優先供應尾氣噴射,同時啟動‘碎片推送程序’,用船體側麵的機械臂從廢棄貨運飛船上拆的臨時機械臂)將金屬碎屑推向後方!”
推進器噴口瞬間調整角度,一股高溫尾氣從噴口噴出,在通道後方形成一團淡紅色的熱霧,熱霧很快擴散,將無人機的追擊路線籠罩。同時,船體兩側的臨時機械臂開始運轉,將地麵的金屬碎屑推向後方,形成一片密集的“碎片雲”。無人機的追擊速度明顯放緩,有的無人機為了躲避碎片,不得不改變飛行路線;有的無人機的紅外掃描被熱霧乾擾,失去了對我們的精準鎖定,能量示警槍的攻擊頻率也隨之降低,從每秒2次降至每秒1次。
“反製方案起效!無人機追擊距離拉開至50米,攻擊頻率降低,可利用這3分鐘快速通過零件堆積區!推進器功率提升至80,速度提升至0.005s!”係統的播報聲帶著一絲興奮,我立刻抓住這個機會,操控船體向零件堆積區衝去。
零件堆積區的廢棄設備比狹窄路段更雜亂,有的引擎外殼高達3米,幾乎堵塞了整個通道,我不得不頻繁調整船體姿態,時而向左傾斜,時而向右偏移,推進器的嗡鳴帶著急促的“喘息”,像是在全力衝刺。金屬碎屑在機械臂的推送下不斷向後散落,形成一道臨時的“屏障”,無人機的追擊始終無法靠近,隻能在碎片雲外徘徊,偶爾發射幾道能量光束,卻大多被碎片阻擋,無法擊中船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3分鐘後,反製方案的效果逐漸消失,碎片雲被通道氣流吹散,熱霧也漸漸消散,無人機再次加速追擊,能量示警槍的攻擊頻率恢複至每秒2次。但此時,“老兵”號已經成功通過了零件堆積區的大部分區域,隻剩下最後50米的路程,勝利就在眼前。
“通過零件堆積區!當前距離船塢出口大門還有600米,預計剩餘移動時間27分鐘,apu能源讀數58,仍在可控範圍!無人機重新逼近,距離船體30米,能源乾擾器影響加劇,apu供電波動幅度增大±0.3v)。”係統的播報聲讓我鬆了口氣,可心裡的焦慮卻絲毫未減——600米,27分鐘,能源58,每一個數字都在提醒我,這場“能源與時間的賽跑”還遠未結束。
我靠在船長座椅上,目光掃過觀察窗——通道前方的光線越來越亮,那是船塢出口大門透進的自然光,雖然微弱,卻像一道希望的光,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可無人機的攻擊依舊持續,藍色光束不斷擊中船體,apu的供電波動也越來越明顯,數據板上的能源讀數以每分鐘1的速度緩慢下降,每一次下降,都讓我的心多一分沉重。
“距離出口大門還有400米,檢測到大門處存在2台地麵防禦機器人配備重型能量炮,威力可擊穿5金屬板),預計5分鐘後進入防禦範圍。”係統的新警報讓我徹底繃緊了神經——地麵防禦機器人的重型能量炮,比無人機的武器更致命,“老兵”號的裝甲雖然能抵禦,卻會加速能源消耗,甚至可能損壞關鍵係統。
我看著數據板上的能源讀數——55,剩餘移動時間22分鐘,防禦機器人5分鐘後抵達。前路依舊漫長,危險依舊重重,可我知道,我們已經沒有退路,隻能繼續前進,隻能依靠“老兵”號的鋼鐵之軀,依靠這台瀕臨極限的apu,在能源耗儘前,衝出這最後的牢籠。s,優先向出口大門移動!同時準備‘應急規避方案’,若防禦機器人開火,立即調整姿態,利用船體廢棄設備遮擋,減少損傷!”我下達指令,手指緊緊握住數據板,目光死死盯住前方的光亮——那是自由的方向,是我們不惜一切也要抵達的終點。
應急通道內,無人機的嗡鳴、能量光束的滋滋聲、推進器的喘息聲交織在一起,像一曲悲壯的“逃亡交響樂”。apu的能源讀數還在緩慢下降,防禦機器人的身影也漸漸出現在通道儘頭,可“老兵”號依舊在緩慢而堅定地移動,像一頭不屈的巨獸,在絕境中向著自由,一步一步,艱難前行。
船塢出口大門的距離,還剩400米。而我們的能源,還有55。這場與時間、與能源、與敵人的生死較量,還在繼續。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