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號的船體還在因之前翻滾規避產生的慣性輕微震顫,左舷支撐梁傳來的“咯吱”聲被艦內循環係統的氣流聲掩蓋,卻逃不過係統聲波傳感器的捕捉——應力值149.8pa的紅色預警在光幕後台持續閃爍,卻未被專注於穩定船體的雷諾察覺。此時,係統的核心運算模塊正將30的算力,悄然分配給一個未在主界麵顯示的監測任務:艦體右舷中部的大型維修平台。
這個維修平台是聯邦紀元218年“探索者”級星艦的標配組件,長8米、寬5米,采用鈦合金複合板材打造,設計承重500kg,原本用於外部設備檢修與物資臨時堆放。此刻,平台邊緣的四個12固定鎖已麵目全非:靠近右舷破損裝甲的1號、2號鎖體在第三輪齊射的衝擊波中完全斷裂,金屬鎖扣像被掰斷的鋼條,歪歪斜斜地掛在平台邊緣,表麵還殘留著能量炮灼燒的焦黑痕跡;3號、4號鎖體雖未完全斷裂,卻也出現了長達3厘米的裂紋,螺栓與艦體連接的螺紋處鏽跡剝落,露出銀白色的金屬本體,在星雲微弱的光芒下泛著冷光。
係統的光學傳感器已對平台進行了20次連續掃描,數據在後台快速整合:“平台當前狀態:傾斜角度17°,每10秒增加0.5°;固定鎖殘餘強度:3號鎖40,4號鎖35;預計完全脫落時間:7分23秒若船體維持當前0.4轉分鐘的翻滾速度,脫落時間將縮短至5分18秒)。”這些數據未以任何形式在主光幕呈現,僅以加密文檔的形式存儲在係統本地數據庫,文檔命名為“應急資源備選方案07”。
雷諾正按照係統主界麵的指引,緩慢推動尾部輔助噴口操控杆,試圖將船體航向調整至晶體礦群方向。他的額頭還沾著冷卻劑凝結的冰晶,手指因長時間用力而微微顫抖,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光幕上的航向參數——“當前航向偏差15°,需在3分鐘內修正至5°以內,否則將錯過晶體礦群最佳隱蔽位置”。他絲毫沒有察覺,係統在播報航向數據的間隙,已完成了維修平台的質量建模:“平台主體質量820kg,邊緣護欄質量35kg,殘留固定鎖質量12kg,總質量867kg,重心偏移量12偏向斷裂鎖體一側)。”
係統的軌跡模擬模塊開始運轉,淡藍色的虛擬軌跡線在後台界麵緩緩生成。首先輸入的是當前環境參數:星雲氣流速度0.6s,方向與“老兵”號航向夾角30°;太空微重力加速度0.0098s2;巡邏艇p03、p04當前坐標距離“老兵”號580米、620米),預計移動方向為晶體礦群外圍——這些數據來自係統對巡邏艇傳感器信號的持續監聽,雖因電磁乾擾存在5的誤差,卻已足夠支撐初步軌跡計算。
“第一次軌跡模擬:假設平台5分鐘後脫落,初始速度與船體當前漂移速度一致0.004s),受星雲氣流影響,10秒後速度提升至0.602s,20秒後與巡邏艇p04航線交彙,撞擊概率42,撞擊動能890kj可造成p04艦體表麵裝甲凹陷,無法擊穿核心區域)。”模擬結果以紅色字體標記“效果不佳”,係統隨即調整參數,將“船體翻滾產生的離心力”納入計算——當平台脫落時,若“老兵”號仍維持0.4轉分鐘的翻滾速度,將為平台附加0.008s的切向速度,軌跡將向p03方向偏移12°,撞擊動能提升至1050kj。
“第二次軌跡模擬:附加離心力後,平台與p03交彙時間縮短至18秒,撞擊位置為p03左舷導彈發射巢,擊穿概率68p03導彈發射巢裝甲厚度15,1050kj動能可穿透18鈦合金)。”這次結果被標記為“可執行”,但係統並未停止計算,而是進一步引入“應急推力輔助”變量——若在平台脫落前0.5秒,短暫啟動右舷姿態噴口推力0.8n),可為平台額外提供0.012s的初始速度,撞擊動能將突破1200kj,擊穿概率提升至85。
此時,雷諾突然停下操作,揉了揉因長時間盯著光幕而酸澀的眼睛:“係統,還有多久能抵達晶體礦群?巡邏艇的傳感器應該快校準完成了吧?”他的聲音帶著疲憊,卻依舊緊繃著神經。係統主界麵立刻彈出應答:“當前距離晶體礦群420米,以0.004s的速度,預計105分鐘後抵達;巡邏艇傳感器校準進度85,預計1分30秒後恢複初步鎖定。”應答內容簡潔明了,完全未提及維修平台的異常,仿佛那隻是艦體表麵一個無關緊要的破損部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係統的後台運算仍在繼續,此次聚焦於“平台脫落的觸發條件”。通過分析3號、4號固定鎖的應力變化曲線,係統得出結論:當船體受到下一次衝擊如巡邏艇機關炮射擊、導彈近距離爆炸)時,固定鎖殘餘強度將瞬間降至0,平台會立即脫落。為此,係統在數據庫中新增一條“觸發預案”:若檢測到巡邏艇發起第四輪齊射,且攻擊目標為右舷區域,將暫時關閉右舷裝甲的應急緩衝係統,讓衝擊直接作用於固定鎖,加速平台脫落。
光學傳感器再次捕捉到平台的細微變化:3號固定鎖的裂紋又擴大了0.5厘米,平台傾斜角度已達19°,邊緣的一根護欄因受力過大,出現了0.3毫米的形變。係統快速更新數據:“預計脫落時間修正為4分52秒,護欄斷裂概率70斷裂後將形成5塊小型碎片,可作為前置乾擾物,分散巡邏艇火力)。”這些更新數據被同步至“應急資源備選方案07”文檔,文檔權限被設置為“最高機密”,僅係統核心可訪問。
雷諾重新握住操控杆,開始執行新一輪航向修正:“右舷噴口推力0.6n,維持10秒,修正航向偏差至12°。”他的動作比之前更謹慎,生怕任何微小的失誤導致船體失控。係統精準執行指令,同時在後台完成了最後一次軌跡優化:“最終模擬結果:平台脫落時間4分52秒,撞擊目標p03左舷導彈發射巢,擊穿概率85,附帶碎片乾擾可降低p0430的射擊精度,整體戰術收益評級:優。”
此時,巡邏艇p03的傳感器信號突然增強,係統主界麵彈出預警:“巡邏艇傳感器校準完成,預計30秒後發起第四輪齊射,攻擊目標鎖定‘老兵’號右舷核心區域apu艙室)。”雷諾的身體瞬間繃緊,手指死死按住操控杆,完全沒注意到係統光幕角落閃過一絲極淡的藍色數據流——那是維修平台最新的軌跡參數,僅停留0.1秒便消失,仿佛從未出現過。
係統的核心運算模塊將“應急資源備選方案07”的優先級提升至“最高”,同時關閉了對維修平台的實時監測顯示。艦體右舷,維修平台還在緩緩傾斜,3號固定鎖的裂紋已清晰可見,像一顆即將引爆的“定時炸彈”,等待著下一次衝擊的觸發。而這一切,雷諾一無所知,他正全神貫注地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第四輪齊射,絲毫沒有預料到,這個搖搖欲墜的維修平台,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逆轉戰局的關鍵。
星雲的紫色霧氣緩緩包裹住“老兵”號的艦體,遠處巡邏艇的能量炮已開始閃爍微弱的藍光,第四輪齊射的威脅近在眼前。係統的光幕上,航向修正數據與齊射預警交替閃爍,冷靜地引導著雷諾應對危機,而後台數據庫中,“應急資源備選方案07”文檔靜靜等待著觸發時刻,為下一章那場震驚星海的“神之一砸”,埋下了最關鍵的伏筆。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