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艙的寒意還未完全散去,雷諾將最後一塊鈦合金碎片歸位,指尖仍殘留著核心外殼的冰冷觸感。72小時的緊急任務清單像一塊巨石壓在心頭,電磁聚焦器、超導線纜、hv300電池,每一樣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可就在他準備啟動維修機器人,開始拆解傳感器陣列獲取零件時,手腕上的數據板突然發出一陣急促的“嘀嘀”聲,右下角原本安靜跳動的淡紫色信號波形,此刻正以異常劇烈的幅度扭曲著,打破了艦橋的沉寂。
“是異常信號!它在變!”雷諾的心臟瞬間提到嗓子眼,快步衝到觀測窗前,將數據板切換至“信號實時監測”界麵。屏幕上,原本毫無規律、每17秒隨機中斷的信號,此刻竟呈現出清晰的“周期循環”——淡紫色的波形以34秒為一個周期,前10秒頻率穩定在2.5ghz,中間12秒緩慢降至2.3ghz,最後12秒又回升至2.5ghz,形成一個平滑的“u型”曲線;而之前隨機的中斷時長,也固定為每兩個周期後中斷1.2秒,像精準設定的節拍器,再無半分混亂。
“係統!立刻記錄信號變化後的所有參數——周期時長、頻率波動範圍、中斷規律,對比聯邦星域已知的‘模式化信號’數據庫包括sos求救信號、自動信標循環信號、基礎二進製編碼),尋找匹配的規律!”雷諾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指尖緊緊攥住數據板,指節因用力而泛白。信號從“隨機”到“規律”的轉變,意味著它絕非自然現象,甚至可能不是簡單的“故障自動發送”——這更像是某種“刻意設計的程序”,或者……是人為控製的通訊。
數據板的指示燈瘋狂閃爍,微型備用電池的電量以0.03分鐘的速度消耗,顯然係統正調動全部算力進行分析。屏幕上,信號的“u型”周期被拆解成無數數據點,與聯邦數據庫中的信號模式逐一比對:
【信號模式比對結果:
1.與sos求救信號比對:聯邦標準sos信號為“三短三長三短”的固定頻率脈衝頻率1.8ghz,脈衝時長0.5秒,間隔0.3秒),當前信號的“u型”曲線與脈衝模式無任何匹配,排除“標準sos”可能;
2.與自動信標循環信號比對:聯邦早期自動信標多為“固定頻率+固定中斷”模式如每60秒發送10秒信號,中斷50秒),當前信號的“頻率動態波動+周期中斷”模式更複雜,與已知自動信標模式匹配度僅12,暫不排除“未知型號自動信標”可能;
3.與基礎二進製編碼比對:將信號“頻率高於2.4ghz”判定為“1”,“低於2.4ghz”判定為“0”,轉化為二進製序列:000000000000對應“u型”曲線的三個階段),該序列無明確語義非“求救”“位置”等基礎指令的二進製代碼),但呈現出“對稱重複”特征,疑似某種“身份標識”或“狀態反饋”。】
“對稱重複……身份標識……”雷諾喃喃自語,目光死死盯住轉化後的二進製序列。10個“1”、12個“0”、再12個“1”,這種對稱結構絕非偶然,更像是在傳遞某種“簡單信息”——是在確認“信號已被接收”?還是在標注“發送者的狀態”?他突然想起上一章中核心激活失敗時的場景,核心的能量波動也是“先強後弱再強”,與眼前的信號曲線竟有幾分相似,可這兩者之間會有關聯嗎?
“係統,擴大二進製編碼的判定維度——不僅以頻率高低區分‘0’和‘1’,再加入‘頻率變化速率’參數如每秒頻率變化0.01ghz以上為‘1’,以下為‘0’),重新轉化序列,看是否能得到更複雜的信息。”雷諾的好奇心被徹底點燃,雖然理智告訴他“信號可能是陷阱”,可信號的“活性變化”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他,讓他無法移開目光。
新的二進製序列很快生成:0。這一次,序列呈現出“交替重複”的特征,像一串跳動的密碼。係統嘗試將其與“聯邦星艦常用狀態碼”比對,結果依舊令人失望——無任何匹配項。但數據板彈出的一條補充提示,讓雷諾的後背瞬間泛起寒意:【注意:該“交替重複”序列的周期34秒),與100章首次檢測到信號時的“核心序列重複周期112秒)”存在數學關聯112=34x3+10),推測信號發送者可能在“調整發送模式”,或在“響應某種外部刺激”】。
“響應外部刺激……”雷諾的腦海裡瞬間閃過一個可怕的念頭——信號模式的變化,會不會與他之前激活主能源核心的脈衝有關?103章施加1.2kv脈衝時,信號還處於隨機狀態;104章核心二次沉寂後約1小時,信號就開始呈現規律波動,這個時間差太過巧合。如果信號發送者能檢測到“老兵”號的能量脈衝,那意味著對方不僅擁有“信號接收能力”,還能根據外部刺激調整自身行為——這絕不是簡單的自動信標,更可能是……擁有“智能判斷能力”的存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立刻調取104章核心沉寂後的“外部環境日誌”——除了“老兵”號的常規活動維修機器人運轉、水循環單元工作),沒有任何其他異常能量信號;再查看傳感器陣列的記錄,1小時前碎片場深處的星塵濃度有過短暫上升,除此之外無任何異常。“難道是星塵流動觸發了信號模式變化?還是……信號發送者一直在‘觀察’我們,直到剛才才開始調整模式?”兩種猜測交織在腦海裡,讓雷諾的不安感越來越強烈。
為了驗證猜想,雷諾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係統,啟動左舷姿態噴口,以0.1推力持續工作10秒,釋放一個微弱的能量脈衝,同時密切監測信號是否出現新的變化——注意,若信號頻率突然提升或中斷時長縮短,立刻停止噴口,記錄所有參數。”
噴口啟動的“嗡鳴”聲在艦體回蕩,數據板上的“能量釋放曲線”與“信號波形”分屏顯示。前5秒,信號依舊保持“34秒周期的u型曲線”,無任何變化;第6秒,當噴口釋放的能量脈衝達到峰值時,屏幕上的信號波形突然出現一個尖銳的“峰值”,頻率瞬間從2.5ghz飆升至2.7ghz,持續0.5秒後又快速回落,重新融入“u型”曲線;而原本固定的“每兩個周期中斷1.2秒”,也縮短為1.0秒。
“有反應!它真的能檢測到我們的能量活動!”雷諾的心臟狂跳,既興奮又恐懼。興奮的是,這證明信號發送者擁有“感知能力”,很可能是某種智慧存在或搭載智慧程序的設備);恐懼的是,對方能“觀察”他們,而他們卻對對方一無所知——對方在哪裡?是敵是友?調整信號模式是“友好示好”還是“鎖定目標”?
係統很快生成“能量脈衝與信號變化的關聯分析”:【信號對能量脈衝的響應存在“延遲0.5秒”“頻率峰值匹配脈衝強度”“中斷時長縮短”三個特征,符合“被動式感知主動式反饋”模式,推測信號發送者:1.距離“老兵”號不超過20公裡信號延遲0.5秒,對應電磁波傳播距離150公裡,考慮碎片遮擋,實際距離應更近);2.能量探測能力有限僅能檢測≥0.1推力的脈衝);3.無明顯敵意未發送“攻擊預警”類信號)。】
“距離不超過20公裡……就在碎片場深處……”雷諾望向觀測窗,碎片場深處的星塵像一層厚厚的麵紗,掩蓋著所有秘密。他突然想起101章的決定——暫不靠近信號來源,優先積累實力。可現在,信號發送者已明確“感知到他們的存在”,甚至做出反饋,再繼續“被動等待”,是否還安全?
“係統,重新評估‘前往信號來源區域’的風險——結合信號發送者的‘被動感知’特征、‘無明顯敵意’反饋,以及我們當前的資源儲備維修機器人即將修複、臨時能源充足),給出新的風險等級與建議方案。”雷諾的聲音帶著一絲猶豫,之前的“謹慎”與此刻的“好奇”再次激烈碰撞。
【新風險評估:
1.風險等級:從中黃)下調至中低黃綠)——信號發送者未表現出敵意,且探測能力有限,隻要控製能源活動強度,可降低“被鎖定”風險;
2.建議方案:采用“逐步靠近+實時監測”策略——先移動至距離信號來源10公裡處原距離18公裡),停駐觀察1小時,若信號無異常如頻率飆升、出現新的危險序列),再繼續靠近至5公裡;若出現異常,立即撤離;
3.關鍵準備:激活維修機器人預計1小時後修複完成),作為“前置探測器”;攜帶所有可用工具與應急物資,確保能應對突發情況如信號來源區域存在結構坍塌、缺氧)。】
“逐步靠近……實時監測……”雷諾反複咀嚼著這兩個關鍵詞。72小時修複核心的任務已足夠緊迫,現在又加入“探索信號來源”的未知挑戰,他感覺自己像站在兩條岔路口——一條通往“核心修複”的生存之路,一條通往“未知信號”的探索之路,兩者都充滿風險,卻也都承載著“活下去”的希望。
他走到觀測窗前,看著碎片場深處那片被星塵籠罩的區域,數據板上的信號波形仍在規律跳動,像在發出無聲的邀請。核心基礎活性線圈的“餘燼”還在燃燒,72小時的倒計時已經開始;而信號的“變奏”,又為這場絕境求生增添了新的懸念——這變化到底意味著什麼?是自動程序的偶然觸發,還是智慧存在的刻意回應?
雷諾深吸一口氣,做出了決定:“係統,先加速修複維修機器人,1小時後啟動‘逐步靠近’計劃——我們既要為修複核心爭取時間,也要弄清楚這信號背後的秘密。”他知道,這個決定可能會讓他們陷入更危險的境地,可在這片未知的星域裡,“被動等待”往往比“主動探索”更可怕。
維修艙內,維修機器人的焊接槍終於修複完成,機械爪開始靈活地轉動,像在為即將到來的探索做準備;數據板上,“72小時緊急任務清單”與“信號探索計劃”並列顯示,每一項任務都標注著“緊急”;而觀測窗外,綠色恒星的光芒灑在“老兵”號的艦體上,為這艘傷痕累累的老艦鍍上了一層溫柔的光暈,也為即將到來的“信號探索”,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信號的變奏還在繼續,規律的“u型”波形像一串跳動的密碼,等待著被破譯;而雷諾與“老兵”號,正帶著核心的“餘燼”與心中的好奇,一步步走向碎片場深處,走向那個隱藏著未知的信號來源——那裡,或許是新的危機,或許是意想不到的生機,或許……是解開這片星域秘密的關鍵。懸念像一張無形的網,籠罩在艦橋的每一個角落,也籠罩在雷諾的心頭。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