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號的左舷姿態噴口持續發出微弱的“嗡鳴”,艦體以0.3s的速度平穩向碎片場深處推進。雷諾坐在駕駛艙內,目光緊緊鎖定數據板的雙屏界麵——左側是遠程傳感器陣列傳回的實時星域圖,右側是被動信號接收器捕捉的信號波形,每一組數據的更新,都在為他拚湊“信號來源”的清晰圖景,驅散之前籠罩的未知迷霧。
一、遠程傳感器的“全景報告”:無威脅的星域畫布
隨著距離信號來源越來越近當前已縮短至15公裡),遠程傳感器的掃描精度也在逐步提升。數據板左側的星域圖上,原本模糊的“低密度碎片區”此刻已清晰分解為一個個獨立的碎片單元——係統自動標記出32塊直徑15米的金屬碎片、8塊岩石碎塊,每一塊都標注了漂移速度0.10.5s)、材質鈦合金、鋁合金、矽酸鹽)及與“老兵”號的相對距離,連碎片表麵的劃痕、凹陷都清晰可見。
“係統,重點掃描信號來源周邊5公裡範圍,排查是否存在隱藏的大型艦船輪廓、武器平台結構如電磁炮炮管、導彈發射口)或能量反應如反應堆輻射、護盾能量場)。”雷諾的指令帶著一絲謹慎,雖然之前信號未表現出敵意,但“隱藏威脅”始終是他心中的顧慮。
傳感器的掃描光束在信號來源區域反複掃過,像一把精細的“梳子”梳理每一寸空域。5分鐘後,係統彈出詳細的“威脅評估報告”:【信號來源周邊5公裡範圍內,無任何大型艦船輪廓最大碎片直徑5.2米,為01殘骸的通訊模塊殘件);未檢測到武器平台特征結構無金屬管狀物、能量傳導線路集群);能量反應僅來自信號本身功率1以下),無反應堆輻射、護盾能量場等“攻擊性設備”相關信號;環境安全等級:高僅需規避3塊高速移動碎片,速度≤1s)】。
雷諾放大星域圖中信號來源的核心區域——那是一塊直徑約5米的金屬殘骸,呈不規則的“”形,表麵覆蓋著厚厚的星塵,卻能清晰看到殘留的“通訊模塊”標識與01殘骸的“開拓者3”型星艦標識一致)。殘骸的一側有一個破損的艙門,內部漆黑一片,傳感器的紅外熱成像顯示,艙內溫度穩定在18c,與艦外270c的極寒形成鮮明對比——這個“異常溫度區”,瞬間引起了雷諾的注意。
“18c……接近人類適宜生存的溫度……”他喃喃自語,手指在屏幕上圈出溫度異常區。傳感器的進一步掃描顯示,艙內還存在微弱的“氣壓信號”約80kpa,接近標準大氣壓的80),雖然無法確定是否含有氧氣,卻足以排除“純粹的廢棄設備”可能——隻有持續運行的生命維持係統,才能在太空環境中維持這樣的封閉環境溫度與氣壓。
二、被動接收器的“細節捕捉”:隱藏的環境數據碎片
就在雷諾分析傳感器數據時,數據板右側的被動信號接收器突然彈出“異常信號片段”提示——原本規律的“u型”信號波形中,夾雜著7段極其微弱的“高頻子信號”,每段時長僅0.3秒,隱藏在主信號的“穀值”區間,若不是修複後的接收器靈敏度提升,根本無法捕捉到。
“係統,分離高頻子信號,進行降噪處理,嘗試解析其中包含的信息——優先假設為‘環境數據編碼’如溫度、壓力、氧氣濃度),采用聯邦星艦常用的‘二進製簡化編碼’進行轉化。”雷諾的心臟瞬間加速跳動,這些“隱藏的子信號”,很可能是解開信號來源之謎的關鍵鑰匙。
接收器開始自動分離子信號,屏幕上的波形圖中,7段淡藍色的高頻信號從紫色主信號中剝離出來,經過降噪處理後,變成清晰的“脈衝序列”。係統按照“溫度16位二進製)、壓力16位二進製)、未知參數8位二進製)”的格式進行轉化,3分鐘後,一組關鍵數據呈現在屏幕上:
【高頻子信號解析結果單位:溫度c壓力kpa未知參數):
1.子信號1:18.281.521.3
2.子信號2:18.180.920.8
3.子信號3:18.381.221.1
4.子信號4:18.080.720.9
5.子信號5:18.281.021.0
6.子信號6:18.180.820.7
7.子信號7:18.381.321.2】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數據的穩定性讓雷諾驚喜——7組數據中,溫度波動不超過0.3c,壓力波動不超過0.8kpa,未知參數波動不超過0.6,這種“高精度穩定”絕非自然現象,更像是“生命維持係統實時監測數據”的定期上傳。而“未知參數21”,讓他瞬間聯想到“氧氣濃度”——人類生存所需的氧氣濃度通常在1923之間,這個數值恰好落在安全區間內。
“難道……艙內真的有人?”雷諾的腦海裡閃過這個念頭,既興奮又緊張。他立刻讓係統將解析數據與“聯邦星艦應急生命維持係統數據格式”比對——結果顯示,數據的“溫度壓力”比值、波動頻率,與“開拓者3”型星艦的“單人應急避難艙”數據格式匹配度高達85,唯一的差異在於“未知參數”的編碼位置,推測是“避難艙係統老化導致的編碼偏移”。
為了驗證猜想,雷諾指令被動接收器“重點捕捉未知參數的子信號”,並嘗試將其與“氧氣濃度傳感器的標準信號”比對。10分鐘後,接收器再次捕捉到3段子信號,係統的比對結果讓雷諾的呼吸瞬間變得急促:【未知參數的信號頻率2.65ghz)、脈衝間隔0.05秒),與聯邦標準氧氣濃度傳感器型號:o2218)的信號特征匹配度92,可判定為“氧氣濃度數據”,當前艙內氧氣濃度約21,完全滿足人類生存需求】。
三、信息整合後的“判斷升級”:從警惕到謹慎期待
當傳感器的“環境圖像”與接收器的“數據碎片”整合在一起時,信號來源的輪廓變得異常清晰:那不是“敵意陷阱”,也不是“簡單的廢棄信標”,而是01殘骸的“單人應急避難艙”,艙內維持著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氣壓與氧氣濃度,持續發送的信號,很可能是“被困者的求救信號”——之前的“u型”主信號是“身份標識”,高頻子信號則是“實時環境狀態反饋”,目的是讓救援者知道“艙內有人存活,環境安全”。
“係統,重新評估信號來源的‘威脅等級’與‘友好概率’。”雷諾的聲音帶著一絲難以抑製的激動,之前的警惕已逐漸被“謹慎的期待”取代。
【更新評估結果:
1.威脅等級:低綠)——無任何攻擊性設備信號,艙內環境適合人類生存,信號特征符合“求救信號”邏輯,無陷阱相關跡象;
2.友好概率:85——極高概率為01殘骸的幸存船員,發送信號目的是“尋求救援”,而非“引誘攻擊”;
3.剩餘疑問:1避難艙內為何僅發送信號,未主動發出語音通訊?推測可能是通訊模塊損壞,僅能發送預設數據信號);2幸存船員的身體狀態如何?無法通過遠程檢測判斷,需近距離接觸)】
剩餘的疑問,隻有靠近避難艙才能解答。雷諾看著數據板上“距離信號來源10公裡,預計剩餘航行時間30分鐘”的提示,心裡的猶豫徹底消失——從最初的“未知恐懼”,到現在的“85友好概率”,每一份新獲取的信息,都在增強他“救援幸存者”的決心。畢竟,在這片孤寂的星域裡,遇到另一個“同類”,遠比獲取任何資源都更有意義。
他調整“老兵”號的航向,讓艦體與避難艙保持平行漂移,避免因相對速度過快導致碰撞;同時指令維修機器人準備“應急醫療包”與“艙門切割工具”——若避難艙的艙門無法正常開啟,需要強行破拆;又檢查了應急氧氣瓶的儲量剩餘1.8瓶),確保能為可能虛弱的幸存者提供氧氣支持。
數據板的雙屏界麵上,左側的星域圖中,避難艙的輪廓越來越清晰,紅外熱成像顯示的“溫暖區域”像一顆跳動的心臟;右側的信號波形依舊規律,高頻子信號中的“氧氣濃度數據”穩定在21,仿佛在向他傳遞“安全”的信號。雷諾靠在觀測窗前,看著遠處逐漸清晰的避難艙,心裡充滿了“即將揭開謎底”的期待——那扇緊閉的艙門後,是否真的有等待救援的幸存者?他們是否知道01殘骸解體的原因?這片星域的深處,還有沒有其他未知的秘密?
“老兵”號繼續平穩前行,遠程傳感器的鏡頭始終鎖定避難艙,被動接收器的天線精準捕捉每一段信號,像一雙“明亮的眼睛”和一對“靈敏的耳朵”,守護著這場“跨越18公裡的救援之旅”。雷諾知道,接下來的30分鐘,將是他與“老兵”號在這片星域最關鍵的時刻之一——他們不僅可能拯救一條生命,更可能找到理解這片星域、甚至回家的新線索。
信息帶來的判斷力,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之前模糊的探索之路;而對“友好信號源”的期待,則像一股暖流,驅散了太空的孤寂與寒冷。在漆黑的太空中,“老兵”號載著雷諾的期待,向著那片“溫暖的信號源”,穩步靠近。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