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號”在數據深淵外圍平穩巡航,醫療艙內的幸存士兵仍在昏迷中接受治療,駕駛艙內卻彌漫著一種特殊的緊張——不是麵對危險的警惕,而是麵對海量知識的興奮與忐忑。凱將便攜式終端與艦船的主服務器連接,80tb的創世文明數據像一條奔湧的河流,在多個屏幕上展開,密密麻麻的代碼、圖紙和文字,幾乎占滿了所有顯示空間。
“先按學科分類,優先梳理核心技術領域。”凱的手指在鍵盤上翻飛,終端自動將數據分為“基礎科學”“應用技術”“生態治理”“文明記錄”四大類,每一類下又衍生出數十個子目錄。當“應用技術”分類展開時,他的眼睛瞬間亮了——其中“材料科學”“能量操控”“生物技術”三個子目錄的文件大小占比超過60,顯然是創世文明的技術核心。
“先看材料科學!”凱點開對應文件夾,第一份文檔的標題就讓他倒吸一口涼氣——《超分子自修複合金製備方案》。文檔中詳細記錄了一種新型合金的原子結構,這種合金能在受損後自主修複,修複效率隨溫度升高而提升,最高可在24小時內恢複90的強度,且原材料在多數類地行星上都能找到。
“這簡直是革命性的!”凱的聲音帶著激動,他快速翻閱文檔中的實驗數據,屏幕上顯示的合金抗腐蝕性能是當前聯邦最先進戰艦裝甲的3倍,抗衝擊性能更是達到5倍,“如果能製備出這種合金,‘老兵號’的裝甲強度至少能提升兩倍,麵對追獵者的能量攻擊時,生存概率會大大增加!”
星璃湊過來查看文檔,靈能輕輕覆蓋在屏幕上,能隱約“感知”到這種合金的分子運動軌跡——與當前人類已知的金屬材料不同,它的分子結構像一張靈活的網,受損後能通過分子間的引力重新聚合,形成新的穩定結構。“這種材料的原理與‘希望方舟’號的船體裝甲一致,隻是文檔中缺少關鍵的‘催化元素’配比,可能是在數據傳輸過程中丟失了。”
凱點頭,繼續瀏覽其他文檔。在“能量操控”分類下,他發現了一份《靈能量子耦合發生器設計圖》,這份圖紙詳細標注了如何將靈能轉化為穩定的量子能量,實現零汙染的能源輸出,且能量轉換效率高達98,遠超當前聯邦最先進的聚變反應堆效率約65)。
“這正是我們需要的!”雷諾也湊了過來,他指著圖紙中的核心部件,“如果能造出這種發生器,‘先鋒號’的能源供應問題就能徹底解決,甚至能為整個遺忘星域提供穩定的能源支持,不用再依賴有限的化石燃料或高風險的聚變反應。”
但興奮很快被一盆冷水澆滅——圖紙的最後幾頁存在明顯的數據損壞,核心部件“靈能諧振晶體”的製備工藝缺失,隻留下模糊的參數範圍。凱嘗試用數據修複算法還原,卻隻能恢複部分碎片,無法得到完整的製備流程。“至少需要3個月的實驗,才能通過現有參數反推出晶體的製備方法,還需要大量的稀有元素作為原料,這些元素在遺忘星域的儲量很少。”
在“生物技術”分類中,最有價值的是一份《深淵能量中和菌群培育指南》。文檔中記錄了一種能吞噬深淵能量的微生物菌群,這種菌群能在極端環境下生存,通過分解深淵能量獲取營養,同時產生無害的氧氣和水。培育成功後,隻需將菌群投放到被汙染的區域,就能在1年內將深淵能量濃度降至安全閾值以下。
“這對生態修複太重要了!”莉娜的眼睛亮了,她想起了“希望方舟”號生態區那些枯萎的植物,想起了遺忘星域那些因深淵能量汙染而荒蕪的星球,“如果能培育出這種菌群,我們就能重建那些廢棄的星球,讓平民們重新擁有家園。”
但這份文檔同樣存在缺陷——菌群的“活性維持劑”配方缺失,且需要在特定的“低溫高壓”環境下培育,當前“先鋒號”的實驗室設備無法滿足條件,需要重新設計建造專用的培育艙。凱初步估算,僅建造培育艙就需要消耗“先鋒號”30的資源儲備,且培育周期至少需要6個月。
隨著評估的深入,更多問題逐漸暴露:數據中約30的文檔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部分核心參數缺失或模糊;多數技術需要特殊的設備或原料支持,而這些設備和原料在當前人類文明中要麼不存在,要麼極為稀缺;還有一些技術基於創世文明的“靈能感知能力”,需要像星璃這樣的靈能者才能操作,普通人類難以掌握。
“興奮過後才發現,消化這些知識比獲取它們更難。”凱靠在座椅上,臉上露出一絲疲憊,他調出初步評估報告,屏幕上顯示著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完整掌握“材料科學”核心技術需要12個月+50資源儲備;掌握“能量操控”技術需要18個月+70資源儲備;掌握“生物技術”需要9個月+30資源儲備;而要將所有技術整合應用,至少需要3年時間和大量的實驗數據支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星璃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峻性:“創世文明的技術水平遠超當前人類,我們就像拿著高等數學課本的小學生,雖然能看懂一部分內容,卻無法真正理解和應用。而且很多技術需要靈能者參與,而遺忘星域的靈能者數量極少,很難大規模推廣。”
雷諾看著評估報告,眉頭緊鎖:“資源和時間都是我們當前最缺乏的。‘先鋒號’的資源儲備本就有限,還要應對追獵者的威脅,不可能全部投入到技術研發中;而且追獵者不會給我們3年時間,他們很可能在短時間內發起更大規模的進攻。”
莉娜卻沒有氣餒,她指著評估報告中“已完整掌握”的部分:“至少我們已經獲得了一些關鍵技術,比如‘深淵能量防禦算法’‘簡單的生態修複技術’,這些技術能立即應用,提升我們的防禦和生存能力。而且隨著研發的推進,我們可能會找到替代的設備或原料,縮短研發周期。”
凱點點頭,重新振作起來:“我會製定一份‘優先級研發計劃’,先將能立即應用的技術整理出來,儘快在‘先鋒號’上推廣;再逐步推進核心技術的研發,優先解決‘材料’和‘能源’這兩個最緊迫的問題。星璃,你可以協助我解析那些需要靈能的技術;莉娜,你負責統計‘先鋒號’的資源儲備,看看能為研發提供多少支持;雷諾,你則需要製定防禦計劃,確保研發過程中‘先鋒號’的安全。”
隨著計劃的製定,駕駛艙內的氛圍重新變得堅定。雖然麵對巨大的消化壓力,但沒有人否認這些數據的價值——它們是對抗追獵者的“利器”,是重建文明的“基石”,是創世文明留給人類的最寶貴禮物。
“老兵號”繼續在星雲中航行,屏幕上的數據流仍在滾動,像一條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團隊成員們知道,他們手中握著的不僅是一份數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們需要在追獵者的威脅下,儘快消化這些知識,將其轉化為真正的戰鬥力和生存力,為遺忘星域的未來爭取一線希望。
醫療艙內,幸存士兵的手指輕輕動了一下,似乎即將蘇醒;駕駛艙內,凱開始編寫“優先級研發計劃”的詳細條款;窗外,數據深淵的星雲緩緩流動,像在見證著一場跨越文明的“知識傳承”。雖然挑戰重重,但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堅定——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對創世文明最好的告慰。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