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尚未散儘時,船塢的警報係統發出三短一長的提示音。六十台銀灰色機械吊臂同時啟動,鋼索牽引著覆蓋艦體的蜂窩狀腳手架緩緩上升,如同褪去巨獸身上的鱗甲。凱站在指揮塔的觀景台,指尖無意識摩挲著數據板邊緣——自昨夜係統自檢結束後,他便再未合眼,此刻呼吸卻隨著腳手架的移動逐漸急促。
第一塊覆蓋艦首的腳手架脫離時,一道冷冽的銀藍光弧突然刺破晨霧。
“那是什麼?”蒂姆舉著望遠鏡的手猛地頓住。望遠鏡的倍率瞬間拉滿,將艦首的輪廓清晰投射在視網膜上:流線型的艦首如同被月光打磨過的黑曜石,最前端是尖銳的菱形突刺,邊緣卻呈現出柔和的曲麵過渡,恰如聯邦古典戰艦的優雅與靈能文明棱角設計的碰撞。突刺下方鑲嵌著一塊半米見方的靈能晶體,晨光穿透晶體時折射出七彩光暈,在船塢地麵投下流動的光斑。
“是星髓合金與靈能晶體的複合結構。”凱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顫抖,數據板上自動生成艦首三維模型,“艦首曲率參照了聯邦‘極光級’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但外層覆蓋了三層交錯的星髓裝甲,每層之間填充自愈材料——你看那些銀色紋路,就是材料凝固時形成的應力痕跡。”
隨著更多腳手架升空,艦體中部的輪廓逐漸顯露。左舷的武器平台並未如常規戰艦般突兀伸出,而是與艦體側麵形成平滑的折線,恰如德國shefex航天器的尖緣設計。平時收納在裝甲艙內的星塵炮隻露出半截炮管,炮口的靈能晶體被啞光銀罩包裹,若非仔細觀察,根本無法察覺這尊殺器的存在。平台下方的十二組垂直發射管采用了可閉合式艙蓋,艙蓋表麵的偽裝紋路與裝甲完美融合,隻有在能源流過時才會浮現淡藍色的能量紋路,宛如沉睡巨獸的血管。
“比朱姆沃爾特的垂發係統還隱蔽。”老周咂著嘴,想起凱曾給他們看過的舊時代戰艦資料,“那些聯邦的老東西要是見了,得把下巴驚掉。”他伸手想去觸摸懸停在麵前的裝甲碎片——昨夜移除腳手架時不慎碰落的邊角料,指尖剛一接觸,碎片表麵突然泛起細密的銀紋,幾秒鐘後便恢複如初。
“彆碰!”凱急忙製止,“自愈材料還在適應艦體能量場,接觸會乾擾其穩定性。”他調出裝甲性能參數,“這層外殼能抵禦常規粒子炮的三輪齊射,表麵的微結構能偏轉80的激光攻擊,比我們最初的設計強度高了47。”
當最後一塊腳手架脫離引擎模塊時,全場突然陷入寂靜。
艦尾的引擎噴口呈三重環形嵌套,最外層的導流環由數百片菱形星髓合金拚接而成,每片合金的邊緣都經過千次打磨,在晨光下折射出冷硬的金屬光澤。導流環之間的縫隙中,淡藍色的靈能流如同呼吸般緩緩起伏,那是星璃昨夜用靈能場校準引擎時留下的能量殘留。引擎上方的散熱鰭片采用了層疊式設計,展開時如同巨獸的脊背,收起時則與艦體融為一體,兼顧散熱效率與氣動性能。
“快看艦橋!”小林的驚呼打破了沉默。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轉向艦體中部的艦橋。半球形的觀測艙由單向透光的晶體材料製成,艙體表麵流淌著水波紋般的光影——那是艦載ai啟動的能量護盾模擬。觀測艙頂部的傳感器陣列如同展開的銀色羽翼,數千個微型探測頭組成密集的蜂窩狀結構,在陽光照射下閃爍著細碎的光點,恰如為戰艦裝上了無數雙警惕的眼睛。艙體側麵鐫刻著一行細小的紋路,那是凱熬夜設計的艦徽:交織的齒輪與靈能符號環繞著“奇美拉”的艦名,邊緣點綴著六顆小星星,代表著團隊的六名成員。
星璃緩緩伸出手,靈能流如絲綢般飄向艦體。當她的指尖即將觸碰到裝甲時,艦體表麵突然泛起一層淡藍色的光暈,與她額間的晶體產生共鳴。“她在回應我。”星璃的聲音帶著驚歎,“裝甲裡的靈能粉末正在與核心能量同步,形成了天然的能量緩衝層——就像給戰艦穿上了一層流動的鎧甲。”
隨著靈能共鳴的增強,艦體表麵的銀色紋路突然變得清晰。這些紋路並非隨機分布,而是沿著能源總線的走向延伸,從艦首的靈能晶體一直蔓延到艦尾的引擎,在艦體兩側勾勒出對稱的翼狀圖案。凱突然想起合攏時為了節省材料,將不同模塊的裝甲拚接在一起,如今這些拚接縫竟在自愈材料的作用下,形成了如此規整的裝飾紋路,宛如天然形成的圖騰。
“啟動外部照明係統。”雷諾的聲音打破了沉浸。
凱立刻在數據板上按下指令。刹那間,艦體表麵的數千個微型照明燈同時亮起,暖黃色的光線沿著裝甲紋路流淌,與星髓合金的冷光交織成夢幻的光影。居住模塊的舷窗透出柔和的白光,與武器平台的藍光、引擎的青光形成鮮明對比,使這艘鋼鐵巨獸瞬間擁有了溫暖的生命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蒂姆突然指著艦體下方的對接接口:“那些黑色的凸起是什麼?”
“是應急逃生艙的彈射口。”凱調出結構圖,“采用了爆破式艙門設計,平時與裝甲齊平,緊急情況下0.1秒就能彈出。我們在每個逃生艙裡都配備了微型曲率引擎,能將乘員送到五十光年內的安全區域。”他頓了頓,聲音裡滿是自豪,“這是我們自己的設計,比聯邦的舊型號安全係數高了三倍。”
當晨霧完全散去,“奇美拉”號的全貌終於完整呈現在眾人眼前。全長一百八十米的艦體如同蟄伏的猛獸,流線型的艦身搭配棱角分明的武器平台,既保留了星際航行所需的氣動性能,又彰顯出無堅不摧的力量感。星髓合金的裝甲在陽光下泛著冷冽的光澤,靈能紋路如同流動的星河,武器係統在低調中暗藏鋒芒,多文明的設計元素在此刻完美融合,既不像聯邦戰艦那般刻板,也沒有靈能文明艦船的浮誇。
老周突然蹲下身,撫摸著船塢地麵——那裡還殘留著當初拆解殘骸時留下的焊痕。三年前,他們就是在這片土地上,麵對著一堆鏽跡斑斑的廢鐵發愁;而現在,一艘足以馳騁星海的戰艦正靜靜停泊在眼前。他從口袋裡掏出那張泛黃的合影,照片上的六人站在殘骸前,笑容裡滿是忐忑與期待。
“這哪兒是修船啊,簡直是造了個奇跡。”老周的聲音帶著哽咽,伸手抹了把眼角。
小林走到他身邊,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她的目光掃過艦體上的每一處細節:武器平台的校準刻度、裝甲上的拚接紋路、靈能晶體的安裝角度,每一處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當她看到居住模塊舷窗旁的小窗台時,忍不住笑了——那是她特意要求加裝的,說是以後可以在上麵放一盆從廢棄科研船裡找到的多肉植物。
星璃的靈能流始終與艦體保持著共鳴,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核心能量在艦體內緩緩流淌,就像血液在血管中奔湧。“她是活的。”星璃輕聲說,“每個模塊的能量都在同步跳動,就像擁有了自己的心跳。”
凱的目光從艦首掃到艦尾,數據板上自動生成了完整的外觀檢測報告:全艦裝甲拚接誤差0.02毫米,武器係統收納狀態完美,靈能紋路能量流動穩定。他突然想起第一次見到這堆殘骸時,雷諾問他“還能修嗎”,當時他的回答是“隻能試試”。而現在,他們不僅修好了,還創造出了遠超原型的奇跡。
“艦載ai請求交互。”清亮的電子音突然在觀景台響起。
凱抬手激活全息投影,艦載ai的虛擬形象——一個融合了齒輪與靈能符號的光影體出現在眾人麵前。“已完成外觀掃描,檢測到全體成員情緒峰值。”光影體旋轉著飛向艦體,在其周圍投射出全息數據環,“艦體長度180米,寬度42米,高度18米,標準乘員6人,最大搭載量20人,武器係統含星塵炮x2、垂直發射管x12、近防炮x6,最大航速……”
“行了,這些我們都知道。”雷諾笑著打斷ai的播報,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艦體,“準備記錄‘奇美拉’級的首次亮相影像,這會是我們最珍貴的紀念。”
蒂姆立刻舉起隨身攜帶的記錄儀,鏡頭從艦首的靈能晶體緩緩掃過,將裝甲的冷光、武器的鋒芒、紋路的靈動一一收錄。老周特意站到艦尾的引擎旁,對著鏡頭比了個大拇指;小林跑到艦橋下方,輕撫著鐫刻的艦徽;星璃閉上雙眼,讓靈能流在艦體表麵形成絢爛的光帶;凱靠在觀景台的欄杆上,看著眼前的一切,嘴角揚起從未有過的弧度。
當記錄儀掃過整艘戰艦時,艦載ai突然啟動了外部燈光秀。數千盞照明燈隨著音樂節奏交替閃爍,靈能紋路的藍光與裝甲的銀光交織成流動的光河,引擎噴口的三重光環依次亮起,如同為“奇美拉”戴上了華麗的桂冠。船塢的穹頂緩緩打開,晨光傾瀉而下,為戰艦鍍上了一層金邊。
“真美啊。”蒂姆放下記錄儀,眼裡滿是憧憬,“以後我們就能駕駛著她,去看更遠的星空了。”
凱沒有說話,隻是將數據板上的艦體影像設為了屏保。影像中的“奇美拉”號靜靜停泊在星空中,流線型的艦身與棱角分明的武器平台形成奇妙的平衡,裝甲上的冷光與靈能紋路的藍光交相輝映,既透著無堅不摧的力量感,又彰顯著精妙絕倫的科技美。
雷諾走到眾人中間,望著眼前的戰艦,聲音堅定而有力:“明天,我們將進行首次試航。但今天,讓我們記住這一刻——記住‘奇美拉’的誕生,記住我們用雙手創造的奇跡。”
晨風吹過船塢,帶著淡淡的金屬與靈能的氣息。“奇美拉”號在晨光中靜靜佇立,仿佛在回應主人的期許。從一堆鏽跡斑斑的殘骸,到如今威風凜凜的戰艦,她的每一寸裝甲都鐫刻著堅持,每一道紋路都凝聚著夢想。
當第一縷陽光越過艦首的菱形突刺時,凱突然想起星璃曾說過的話:“真正的戰艦,不僅要有強大的武器,更要有不屈的靈魂。”
此刻,他終於明白,“奇美拉”的靈魂,就是站在她腳下的這群人——是老周布滿老繭的雙手,是小林精準的校準數據,是星璃溫暖的靈能流,是蒂姆執著的記錄,是雷諾堅定的指揮,更是他們共同的信念與夢想。
這艘戰艦,注定要帶著他們的希望,在星海之中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喜歡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請大家收藏:()星穹廢柴:我的艦隊來自回收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