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名巴克什在護衛簇擁下進入隘口時。
王小偉一聲令下!
轟隆隆!巨大的滾木礌石從天而降!瞬間砸得後金兵人仰馬翻,隊形大亂!
“殺!”王小偉身先士卒,如同猛虎般從崖頂索降而下,直撲那個被保護在中間、驚慌失措的巴克什!
李鐵柱等人則用弓箭精準點名那些未被滾木擊中的、試圖組織抵抗的白甲兵。
戰鬥爆發得突然,結束得也快!
王小偉以驚人的速度衝破阻攔,刀光閃過,那名巴克什的人頭已然飛起!
“扯呼!”
毫不戀戰,得手即走!等附近其他後金部隊聽到動靜趕來時,隻看到滿地狼藉的屍體和那顆雙目圓睜的巴克什頭顱。
一顆代表後金中級文官的頭顱,被懸掛在隘口最顯眼處,旁邊依舊刻著那行字——“殺人者,大明殺虜隊!”
短短數日,殺虜隊如同幽靈般在後金軍的後方活動,襲擊哨探、焚毀糧草、騷擾營地、甚至斬殺了有身份的官員。雖然每次戰果看似不大,但積累起來,卻讓後金軍不勝其煩,不得不分出更多兵力來保護後勤線和清剿後方。
“殺虜隊”這個名字,伴隨著種種令人驚悚的傳聞比如來去如風、刀槍不入、專吃人心肝等),開始在後金軍中悄悄流傳,帶來了一種無形的恐慌。許多後金小隊再也不敢輕易分散行動,運輸隊更是提心吊膽。
而王小偉,則在一次次戰鬥中,不斷磨練著這支小隊伍的默契和戰術。他言傳身教,將簡單的伏擊、偽裝、滲透、撤退技巧灌輸給每一個隊員。這支小小的隊伍,正在血與火的淬煉中,迅速蛻變,雖然人數未有增加甚至又減員兩人),但戰鬥力卻與日俱增。
與此同時,北京城,紫禁城。
崇禎皇帝再次拿到了關於“王小偉”和“殺虜隊”的零星奏報。這一次,不再是孤證。幾份來自不同渠道夜不收、潰兵、甚至個彆僥幸從後金控製區逃出的百姓)的消息,都提到了有一支小股明軍在敵後活躍,襲擾建奴,似乎首領就叫王小偉,還提到了“焚糧”、“斬酋”等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細節模糊,但相互印證,使得王小偉的存在和戰績,逐漸變得真實起來。
崇禎看著這些奏報,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在一片敗退聲中,這一點點微弱的火星,顯得格外珍貴。
“還沒找到此人嗎?”他問侍立一旁的王承恩。
“回皇爺,還沒有確切消息。敵後混亂,信息不通。但已嚴令各路夜不收及殘兵,留意此人動向,若能聯係,務必予以支持,引導其向京師靠攏。”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回答。
崇禎沉默片刻,忽然道:“擬旨:薊鎮潰卒王小偉,忠勇可嘉,於敵後奮勇殺敵,揚我軍威。著……擢升為錦衣衛試百戶虛銜,無實職,但地位提升),仍於敵後相機殺賊。若能斬獲更多,朕不吝封賞!”
這是一步閒棋,也是一招妙棋。用一個虛銜,激勵一個可能存在的忠勇之士,同時也能向天下表明皇帝的態度——即使潰敗,仍在獎勵戰功,仍在鼓勵抵抗!
聖旨通過秘密渠道,開始向混亂的前線傳達。雖然一時半會兒可能送不到王小偉手中,但“王小偉”這個名字,第一次正式進入了帝國的賞功體係。
王小偉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官升”錦衣衛百戶。他正趴在一處冰冷的山坡上,用千裡鏡觀察著遠處一個更大的後金營地。
那裡,似乎關押著大量被俘的明軍士兵和百姓。
他的眼神,變得愈發冰冷。
下一個目標,或許不再是簡單的襲擾。
第三卷第七章完)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