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詔的重量,遠超千斤。它代表著舊時代皇權的最後威嚴和絕望呼號。但王小偉的靈魂深處,來自現代的意識冷酷地提醒他:曆史的慣性巨大,開封的命運恐怕難以逆轉。盲目地跳進去,很可能隻是為這個即將崩塌的帝國陪葬。
然而,完全置之不理,不僅在道義上難以立足,更會徹底喪失政治上的主動,成為天下公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閉上眼,腦海中飛速計算著各種可能性、風險、收益。時間在激烈的爭論中一點點流逝。
終於,他猛地睜開眼,所有的猶豫和掙紮被壓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經過極度理性計算後的決斷。
“夠了。”他的聲音不高,卻瞬間壓過了所有的爭論。
堂內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都緊張地望向他。
王小偉的目光先看向周遇吉,緩緩道:“周將軍忠勇,可嘉。陛下詔書,不可不遵。”
周遇吉麵色一喜。
但王小偉話鋒立刻一轉:“然,徐將軍等人所慮,亦是老成謀國之言。傾巢而出,確是險棋。”
他走到大堂中央,聲音清晰而冷靜,下達了經過深思熟慮的命令:
“其一,立刻回複陛下血詔:臣王承淵接旨,感泣涕零,誓死效忠!即刻整備精兵,克日馳援,雖粉身碎骨,必解汴梁之圍!”表麵文章必須做足,先穩住崇禎。)
“其二,周遇吉聽令!”
“末將在!”
“命你即刻從新軍中挑選五千精銳!要最能打、最敢拚、最服從命令的士卒!配發最好的燧發槍、充足的彈藥、三日乾糧!由你親自率領,三日後出發,星夜兼程,趕往開封前線!”
“得令!”周遇吉大聲應命,但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五千人,麵對百萬流寇?
王小偉盯著他,語氣極其嚴肅:“遇吉,你記住!你的任務,不是去和百萬闖軍硬碰硬!是示之以威,懾之以力!是去曆練我們的隊伍,去親眼看看中原戰場的真實情況!抵達後,相機行事,可聽從督師孫傳庭或開封守將調遣,但有一條鐵律——務必保全我軍主力,事若不可為,準你自行決斷,撤回山東!我要的是一支能回來的百戰精兵,不是填在開封城下的枯骨!明白嗎?”
周遇吉渾身一震,瞬間明白了王小偉的真正意圖:有限的介入,保存實力,觀察學習。他重重抱拳:“末將明白!定不辱命!”
“其三,”王小偉看向徐銳和其他人,“山東全境,即刻起進入一級戰備!各關卡嚴守,水師加強巡邏,內部肅清,嚴防死守!沒有我的命令,一兵一卒不得再調離山東!”
“其四,加大流民吸納力度,沿邊境設立更多收容點!中原潰兵、難民,能收多少收多少!嚴格篩查,精壯者編入輔兵或屯田!”
一條條命令,清晰冷靜,既回應了血詔的壓力,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山東的根本。這是一種在忠君與務實間走鋼絲的極高難度的平衡。
眾人領命而去,迅速行動起來。行轅外,很快傳來軍隊調動的號令聲和急促的馬蹄聲。
王小偉獨自一人,再次走到地圖前。他的手指輕輕點在了開封的位置,低聲自語,仿佛在與那座危城對話,又仿佛在叩問自己的內心:
“開封……我能為你做的,隻有這麼多了。剩下的,看你的命,也看這大明的運了。”
窗外,寒風呼嘯,卷起漫天塵土,仿佛預示著中原大地即將到來的、更加酷烈的血雨腥風。一場以忠義為名、實則充滿算計與無奈的遠征,即將啟程。
喜歡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請大家收藏:()大明:最強兵王從邊關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