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J1407b_可觀測Universe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8章 J1407b(1 / 2)

j1407b係外行星)

·描述:擁有巨大環係的“超級土星”

·身份:圍繞恒星j1407運行的可能係外行星或褐矮星,距離地球約434光年

·關鍵事實:其環係直徑達1.2億公裡,是土星環係的200倍,如果放在土星位置,其環係將占據整個天空。

j1407b:宇宙中“戴項鏈的超級土星”上篇)

引言:當土星環放大200倍——一場顛覆認知的宇宙發現

深夜的望遠鏡鏡頭裡,土星總是帶著那圈標誌性的金色環係登場。這圈由冰粒、岩石碎片和塵埃織就的“宇宙項鏈”,寬度不過數十萬公裡,卻成了太陽係最醒目的符號。我們曾以為,這是行星環的“極限模樣”——直到2007年,一顆距離地球434光年的恒星j1407,用它的淩日數據撕開了宇宙的另一層麵紗:那裡有一顆行星,戴著比土星環大200倍的“項鏈”,直徑橫跨1.2億公裡,足以從太陽係的水星軌道鋪到金星軌道。

這顆被稱為j1407b的天體,不是簡單的“超級土星”。它的環係挑戰了人類對行星形成的所有想象:如此巨大的環,是如何在恒星引力下保持穩定?它究竟是行星的“裝飾品”,還是衛星誕生的“搖籃”?它的存在,會不會改寫我們對太陽係起源的認知?

本文將從j1407b的發現之旅開始,逐步拆解這個“宇宙怪物”的每一處細節——它的母星、它的環係、它的質量之謎,以及它帶給我們的關於行星形成的終極思考。

一、發現:從“不規則亮度下降”到“環係的現身”

j1407b的故事,始於一場“意外”的觀測。

1.superasp望遠鏡的“異常數據”

2007年,荷蘭萊頓大學的天文學家埃裡克·馬馬傑克ericaajek)團隊,正在用superasp廣角行星搜索)望遠鏡監測半人馬座的年輕恒星j1407。這顆恒星屬於k5型主序星,質量約為太陽的0.9倍,年齡僅1600萬年比太陽年輕45倍)——年輕恒星周圍通常有殘留的原始星盤,是尋找係外行星的“黃金目標”。

superasp的工作原理很簡單:通過淩日法transitethod)捕捉行星從恒星前方經過時的亮度下降。正常情況下,行星淩日的亮度曲線應該是周期穩定、幅度均勻的——比如土星淩日如果能看到),會以固定的周期遮擋太陽,亮度下降約0.01。但j1407的亮度數據卻呈現出一幅“混亂”的畫麵:

2007年4月,j1407的亮度在18天內出現了3次下降,幅度從0.5到3不等;

2008年5月,亮度下降持續了5天,幅度達2.5,但之後沒有任何淩日信號;

更詭異的是,這些下降事件的間隔毫無規律,仿佛有什麼“不規則物體”在恒星前方“晃悠”。

團隊最初懷疑是恒星活動比如耀斑)或儀器誤差,但後續光譜分析排除了這些可能:耀斑會導致光譜中出現氫、氦的發射線,而j1407的光譜始終平穩。他們也考慮過雙星係統——如果是伴星淩日,周期應該固定,且亮度下降幅度會更大伴星體積更大),但數據中沒有這樣的信號。

2.從“困惑”到“頓悟”:環係的數學模型

直到2012年,團隊積累了超過1000天的觀測數據,才終於找到突破口。他們將亮度曲線導入計算機,嘗試用不同的模型擬合:

如果是單顆行星淩日,模型預測的亮度下降應該是“尖峰”狀的,且周期固定;

但實際數據是“寬峰”狀的,且有多次小幅下降疊加——這更像一個傾斜的環係在遮擋恒星:環係的邊緣先進入視野,遮擋少量光線;接著是環的主體,遮擋更多;最後是環的另一側,亮度逐漸恢複。

更關鍵的是,環係的傾斜角度約45度)和密度分層中心密集、邊緣稀疏)能完美解釋亮度下降的幅度變化:環的中心部分遮擋了更多光線,導致幅度較大的下降;邊緣部分遮擋少,形成小幅度的“次下降”。

通過擬合,團隊算出了環係的核心參數:

直徑:約1.2億公裡是土星環的200倍,相當於從太陽到金星的平均距離);

徑向厚度:約200萬公裡比土星環厚20萬倍);

環的數量:至少5個子環,之間有3條明顯縫隙,最大的縫隙寬約3000萬公裡是土星卡西尼縫的6000倍)。

這篇成果發表在2015年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標題直白得令人震驚:《agiantringsystearoundtarpaj1407b》《係外行星j1407b周圍的巨型環係》)。j1407b從此成了“宇宙中最戴項鏈的行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二、係統解剖:j1407b的“家庭背景”與環係細節

要理解j1407b的環係,必須先搞清楚它的“母星”和自身的基本屬性——這是一切後續研究的基石。

1.母星j1407:一顆“年輕的老恒星”

j1407位於半人馬座,距離地球434光年,是一顆k5v型主序星k型恒星比太陽更冷、更紅,體積略小)。它的關鍵參數:

質量:0.9倍太陽質量;

半徑:0.85倍太陽半徑;

年齡:約1600萬年通過星震學和星團年齡校準得出);

金屬豐度:比太陽高約30意味著它形成時周圍有更多重元素,利於行星形成)。

年輕的年齡是j1407b環係存在的“前提”——恒星形成初期,周圍的原始星盤由氣體和塵埃組成)還未完全清除,有充足的物質供環係和衛星形成。相比之下,太陽已經46億歲,原始星盤早已消失,隻剩土星環這樣的“殘餘”。

2.j1407b:行星還是褐矮星?

j1407b的軌道參數是通過淩日法計算的:

軌道半徑:約6.9天文單位au)——相當於土星到太陽距離的1.5倍土星軌道半徑5.5au);

軌道周期:約3.2年——每3年多才會從恒星前方經過一次;

質量:1040倍木星質量木星質量約1.9x102?kg)。

這個質量範圍讓它陷入了一個“身份危機”:褐矮星的定義是質量≥13倍木星能進行氘聚變),而行星是≤13倍木星從星盤中形成)。j1407b的質量剛好卡在邊界線上——如果是10倍木星,它是“超級行星”;如果是40倍,它是“失敗的恒星”。

目前,天文學家更傾向於它是“褐矮星行星過渡體”:質量足夠大,能通過引力收縮產生熱量,但又不足以引發持續的核聚變。不過,這個爭議要等更精確的質量測量比如徑向速度法)才能解決。

3.環係的“微觀密碼”:成分與結構

通過分析j1407在光學、紅外和亞毫米波的亮度變化,天文學家拆解了環係的成分:

主要成分:水冰約70)、矽酸鹽塵埃約25)、有機分子約5);

溫度:環係中心溫度約150k123c),邊緣約100k173c)——紅外波段的亮度下降更明顯,說明環中有大量溫暖的塵埃;

顆粒大小:從微米級的塵埃到數米級的冰塊都有,類似於土星環的顆粒分布,但整體更大土星環的顆粒多為厘米級以下)。

環係的結構更複雜:

子環分層:5個子環按密度從高到低排列,最內層子環靠近j1407b,密度最高;

縫隙形成:最大的3條縫隙,可能是由衛星胚胎的引力造成的——就像土星的卡西尼縫由土衛六維持,j1407b的縫隙由質量約為月球到火星大小的衛星胚胎“雕刻”而成;

動態演化:環係不是靜態的,而是不斷有物質從內層流向outer層,或者被恒星風吹走——這意味著環係在“生長”或“消亡”中。

三、環係的起源:挑戰傳統的“行星環形成理論”

j1407b的環係太大了,傳統的行星環形成理論根本無法解釋。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如此巨大的環,究竟是怎麼來的?

1.傳統理論的局限性

行星環的形成有兩種主流解釋:

潮汐撕裂假說:一顆衛星太靠近行星,被潮汐力撕碎,碎片形成環比如土星的f環可能來自被撕裂的衛星);

原始殘留假說:行星形成時,周圍的星盤物質沒有完全聚集到行星上,殘留形成環比如木星的環可能來自未被吸積的星盤物質)。

但這兩種理論都無法解釋j1407b的環係:

如果是潮汐撕裂,需要一顆質量約為10倍木星的衛星靠近j1407b,但j1407b的軌道半徑是6.9au,這樣的衛星不可能存在會被恒星引力撕碎);

如果是原始殘留,環係的質量需要達到1023kg是土星環的倍),而原始星盤的剩餘物質根本不夠——j1407的星盤質量最多隻有0.01倍太陽質量,遠不足以形成這麼大的環。

2.新模型:環係是“衛星形成的中間狀態”

2017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菲利普·霍夫曼piphopkins)團隊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模型:j1407b的環係不是“殘餘”,而是“正在進行中的衛星係統”。

簡單來說,j1407b形成時,周圍有一個巨大的原始星盤。隨著時間推移,星盤中的物質開始聚集形成衛星,但這個過程並不徹底——一部分物質留在了環係中,成為“衛星胚胎”的“原料庫”。這些胚胎通過引力相互作用,塑造了環係的結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胚胎的引力會將環中的物質拉向自己,形成更密集的子環;

胚胎之間的碰撞會產生大量塵埃,填充環係的縫隙;

胚胎的軌道共振比如周期比為21)會維持環係的穩定性,防止物質坍縮。

霍夫曼團隊用流體動力學模擬ation)驗證了這個模型:

當環係中存在一個質量約為0.01倍木星的胚胎時,它會在環中製造出3條大縫隙,與觀測完全一致;

模擬顯示,環係的壽命約為100萬年——如果超過這個時間,環中的物質要麼坍縮形成衛星,要麼被恒星風吹走。

這意味著,j1407b的環係是一個“年輕”的係統,正在快速演化——它可能在未來100萬年內,形成幾顆像木星伽利略衛星那樣的大衛星。

3.對比:j1407b與土星環的“進化階段”


最新小说: 重生,腹黑總裁複仇記 穿越能理解,成女孩子什麼鬼啊! 兵王歸來:七個美女大佬包養我 1949受傷轉業再上抗美援朝 我,警察,破案方式保密 無限穿越的長生者 抗戰:從血戰山西到解放全國 噬神之蛇 劍塚棄徒:混沌聖女與逆命仙途 劍破九霄:重生皇子的逆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