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薪火相傳的新篇:_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 > 第109章 薪火相傳的新篇:

第109章 薪火相傳的新篇:(1 / 1)

第109章:薪火相傳的新篇:一場讓鄉村未來綻放光芒的青春接力

大暑時節的林家村,日頭剛過正午就把空氣烤得發燙,村口老槐樹的葉子蔫蔫地垂著,蟬鳴聲裹著熱浪在枝頭盤旋,連趴在牆根下的大黃狗都懶得抬頭,隻把舌頭伸得老長。可村文化站的活動室裡,卻像燒了把火似的熱鬨——二十多個穿著統一白藍t恤的年輕人擠在長桌旁,t恤胸口印著的“林家村鄉村振興實踐隊”字樣格外醒目,桌上攤著卷邊的農田規劃圖、寫滿演算公式的草稿紙,還有幾袋剛從田裡摘來的西紅柿、黃瓜,沾著的泥土在空調風裡慢慢變乾,透著股新鮮的土腥味。

“我反複算過了,村西頭那一百二十畝連片稻田,要是改成‘生態藝術觀光區’,用紫米、紅米和常規水稻按比例搭配,能種出‘林悅奶奶辦廠’‘蘇然爺爺修橋’‘聯村聯盟助農’三幅圖案!從觀景台往下看,就是一部能看的‘林家村奮鬥史’!”說話的林曉星,紮著高馬尾,額角的碎發被汗浸濕貼在皮膚上,手裡攥著支馬克筆,在規劃圖上用力圈出一大片區域。她是林悅的曾孫女,剛讀完省城農業大學大二,放暑假前就跟輔導員請假,說“要回村給稻田‘講故事’”,拎著裝滿專業書的行李箱,第一天就紮進了村檔案室,翻了三天的老照片和土地台賬。

坐在她對麵的鄭陽,手指在平板上飛快滑動,調出剛渲染好的3d效果圖:“曉星這想法絕了!我把觀景台設計成竹編穹頂結構,骨架用咱們村老竹匠張叔的手藝,外層覆透明防曬膜,既保留老手藝特色,又能當網紅打卡點。另外,我還想在觀光區入口設‘時空信箱’,遊客寫下對十年後林家村的期待,咱們每年中秋開一次箱,拍成短視頻發抖音,上次我幫紮染作坊運營賬號,三個月就漲了十萬粉,這個肯定能火!”鄭陽是小鄭的兒子,學新媒體專業,去年暑假幫村裡賣滯銷的桃子,靠直播一天就賣了五千斤,現在村裡不少老人都知道“小鄭的兒子會用手機賺錢”。

“還有‘非遺研學營’得升級!”蘇樂樂突然從包裡掏出個巴掌大的竹編小架子,上麵掛著塊染著淺藍花紋的迷你手帕,“我設計了‘老藝人伴手禮套裝’,遊客學完紮染,能把自己做的小手帕裝進竹編盒,盒子側麵刻周阿婆的簽名,裡麵附一張手寫的紮染口訣。上次我拿樣品給城裡的同學看,他們都說‘這比商場裡的文創有溫度’,咱們既能讓遊客留紀念,又能幫老藝人們多賺份收入!”蘇樂樂是蘇曉舟的孫子,讀文創設計專業,隨身總揣著個速寫本,村裡民宿的牆畫、農產品的包裝設計,大半都出自他的手,連周阿婆的紮染作坊招牌,都是他用毛筆寫的。

年輕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聲蓋過了窗外的蟬鳴,連空調風都帶著股熱氣。活動室角落,八十歲的林悅坐在輪椅上,蓋著塊繡著蘭草的薄棉毯,由蘇曉舟推著,靜靜看著這一幕。她的視力不如從前,得眯著眼才能看清孩子們的臉,可那股子勁頭卻看得真切——跟她1982年剛到村裡時一樣,眼裡有光,心裡有勁,還帶著股不服輸的韌勁。

“媽,您看這些孩子,腦子比咱們當年活泛多了。”蘇曉舟輕聲說,伸手幫林悅理了理棉毯,“曉星想的生態稻田,樂樂設計的伴手禮,都是咱們這代人沒敢想的新鮮事。”

林悅輕輕點頭,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膝蓋上的布紋:“是啊,長江後浪推前浪。當年我辦工廠時,連個像樣的包裝紙都沒有,哪想到現在能靠手機直播賣貨,還能把稻田種成畫?”她想起曉星剛回村那天,拉著她的手說“太奶奶,我在學校學了生態農業技術,要讓咱們村的田既產糧食,又能當風景”時,眼裡閃著的光,像極了四十多年前,她在山洞裡發現神秘空間,摸著那些高產種子時的樣子。

可實踐隊的第一步,就撞了個硬釘子。林曉星拿著修改好的規劃圖找村兩委開會,提出改造一百二十畝稻田需要引進有機水稻種子、修建觀景台和智能灌溉係統,初步估算要五十八萬。村老會計算完賬,手指在算盤上撥得劈啪響,皺著眉說:“曉星啊,這錢可不是小數目。咱們村去年集體收入才八十二萬,還要留二十萬給老人發養老金、修村路,萬一觀光區沒人來,這五十八萬不就打水漂了?”

不止是資金問題,村民的顧慮更棘手。村西頭的老周,三畝稻田正好在規劃區內,他拿著鋤頭站在田埂上,對著實踐隊的孩子直搖頭:“我種了四十年地,就知道怎麼種普通水稻,撒化肥、打農藥,簡單省事。有機水稻嬌氣,要人工除草、用有機肥,我哪會種?萬一沒收成,我孫子下半年上大學的學費都沒著落!”跟老周想法一樣的村民不少,有的擔心技術跟不上,有的怕投入多回報少,還有的覺得“好好的地改成觀光區,就是瞎折騰”,連之前支持實踐隊的張叔都勸:“曉星啊,要不先試種十畝?彆一下子搞這麼大動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天晚上,實踐隊的活動室亮到半夜。林曉星坐在長桌前,看著攤在桌上的規劃圖,眼圈紅了。鄭陽遞過來一瓶冰可樂,拉過把椅子坐在她身邊:“彆灰心,咱們找證據說服他們!明天我跟你去鄰縣的‘稻香生態農場’考察,拍點視頻、拿點數據回來,讓大家看看人家是怎麼靠稻田賺錢的。”蘇樂樂也湊過來,把速寫本攤開:“我幫你整理有機水稻的種植步驟,畫成流程圖,老人家一看就懂。還有伴手禮,我再改改設計,爭取讓周阿婆他們也滿意。”

接下來三天,林曉星帶著鄭陽、蘇樂樂跑了三個生態農場。在鄰縣的“稻香農場”,他們看到一望無際的稻田裡,用不同顏色的水稻種出了“嫦娥奔月”“五穀豐登”的圖案,觀景台上擠滿了拍照的遊客,農場商店裡的有機大米、稻田蝦、稻花香酒擺得滿滿當當,價格比普通農產品高兩三倍,卻賣得火熱。農場負責人老李是個五十多歲的農民,笑著給他們算賬:“我們三年前跟你們村一樣,村民們都不理解,說‘種個地還搞花架子’。現在呢?家家戶戶都入股,去年人均增收兩萬六,比種普通水稻強多了!”林曉星把這些都拍進視頻裡,還跟老李要了詳細的成本收益表、土壤檢測報告,連遊客量的月度統計都抄了下來。

回到村,林曉星立刻在村文化廣場組織了一場“生態觀光稻田說明會”,把村民們都請了過來。她架起投影儀,先放了鄰縣農場的視頻,畫麵裡遊客歡笑、村民忙碌的場景,讓台下的村民們漸漸坐直了身子。接著,她翻開成本收益表,指著上麵的數據說:“大家看,有機大米一斤能賣十五塊,是普通大米的三倍;遊客來體驗插秧、收割,每人收五十塊體驗費;再加上賣伴手禮,咱們這一百二十畝地,一年至少能賺三十五萬!按入股比例分紅,一畝地一年能多賺兩千多塊,比種普通水稻強多了!”

她又舉起土壤檢測報告,聲音更響亮了:“省農科院的王專家來看過咱們村的土,說沒有汙染,肥力足,特彆適合種有機水稻。王專家還答應,每個月來村裡指導一次,免費教大家防蟲、除草、施肥技術,保證大家都會種!”

最後,林曉星深吸一口氣,看著台下的村民們,一字一句地說:“關於資金,我已經向省裡申請了‘大學生鄉村創業扶持基金’,能拿到二十萬。剩下的三十八萬,我想讓大家自願入股,一畝地算一千塊股金,賺了錢按股分紅,要是虧了,我個人承擔七成損失!我這兩年攢的獎學金、兼職賺的錢,一共有五萬多,都先投進去,算是我的誠意!”

這話一出,廣場上安靜了幾秒。老周看著曉星汗濕的t恤、曬黑的臉,想起了1985年林悅帶著村民們辦工廠時的樣子——也是這樣,頂著質疑,拍著胸脯保證,最後真的讓大家過上了好日子。他突然站起來,手裡還攥著個煙袋鍋:“曉星,我信你!我這三畝地,入股!你說怎麼種,我就怎麼種!”

有了老周帶頭,其他村民也紛紛響應。“我入兩畝!”“我家五畝都算上!”“曉星這孩子實在,咱們跟著她乾!”短短兩天,就有五十六戶村民報名入股,湊齊了三十八萬資金。省農科院的王專家也如約而至,在田裡手把手教村民們育秧、堆有機肥,曉星和實踐隊的成員們也跟著學,每天泡在育苗棚裡,皮膚曬得黝黑,手上磨出了水泡,卻沒人喊累。蘇樂樂還把種植步驟畫成漫畫,貼在村公告欄上,連不識字的老人都能看懂。

可天不遂人願。就在秧苗準備移栽的前一周,林家村遇上了罕見的旱災。連續半個月沒下雨,田裡的土裂得能塞進手指,剛育好的秧苗蔫頭耷腦,葉子卷成了筒狀,輕輕一碰就掉。老周蹲在田埂上,看著自己的秧苗,急得直歎氣:“這可怎麼辦啊?再不下雨,苗就全死了!”實踐隊的孩子們也慌了,曉星每天淩晨四點就去田裡查看秧苗情況,中午頂著四十度的高溫找水源,晚上還在網上查抗旱技術,手機裡存了十幾個農業專家的聯係方式,半夜還在給專家發消息請教,眼睛裡布滿了紅血絲。

蘇樂樂看著曉星的樣子,心疼得不行。他偷偷聯係了自己的大學導師,導師推薦了一種“秸稈覆蓋保水法”,還幫忙聯係了縣裡的農機站,借來了五台抽水泵。鄭陽則在抖音上發起了“幫林家村抗旱”的話題,聯係了幾個本地網紅,直播村民們抗旱的場景。沒想到,這段視頻一下子火了,播放量超過了一百萬,不少網友留言鼓勵,還有一家農業企業主動聯係,捐贈了一批水管和抗旱藥劑,甚至派了兩個技術人員來村裡指導。

那天早上,當第一台抽水泵抽出清水,順著水管流進乾裂的稻田時,村民們都歡呼起來。老周拉著曉星的手,眼眶紅紅的:“曉星,謝謝你。要不是你,我這苗就真沒救了!”曉星笑著搖頭,手上還沾著泥:“周爺爺,這是咱們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您看,隻要咱們心齊,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旱災終於挺了過去。移栽後的秧苗長勢喜人,綠油油的稻田像塊毯子鋪在地上,隨著風起伏。鄭陽設計的竹編觀景台也開始動工,村裡的老竹匠們帶著年輕人一起編骨架,每天都有村民來圍觀,有人還主動幫忙遞工具。蘇樂樂的“非遺伴手禮”也試生產了一批,周阿婆帶著幾個老藝人,每天在紮染作坊裡教遊客紮染,看著遊客們拿著自己做的小手帕開心地拍照,周阿婆笑得合不攏嘴:“沒想到我這老手藝,還能這麼受年輕人喜歡!”

更讓人驚喜的是,鄭陽運營的“林家村研學營”抖音號,因為發布了抗旱的短視頻,一下子漲了五萬粉。不少家長留言想帶孩子來體驗農耕,還有企業聯係想定製伴手禮。上個月,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還跟村裡簽了合同,要采購五十萬元的有機大米和非遺伴手禮,作為員工中秋福利。

交貨那天,村裡的三輛貨車都裝滿了包裝精美的大米和伴手禮,大米禮盒上印著蘇樂樂設計的稻田圖案,伴手禮盒裡放著周阿婆手寫的紮染口訣。林曉星和實踐隊的成員們站在村口,看著貨車緩緩遠去,臉上滿是自豪。鄭陽舉著手機,正在直播:“家人們,咱們林家村的有機大米要發往全國各地啦!這些大米都是村民們用老方法種出來的,沒有農藥化肥,吃著放心!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小黃車,支持一下咱們鄉村振興!”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稻田上,給綠油油的稻穗鍍上了層金邊。林悅和蘇曉舟坐在輪椅上,看著孩子們忙碌的身影,相視而笑。林悅輕聲說:“曉舟,你看,咱們的接力棒,終於交到了靠譜的人手裡。”

蘇曉舟點點頭,聲音裡滿是感慨:“是啊,這些孩子比咱們當年有文化、有見識,還懂新技術。林家村的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好。”

這時,曉星跑過來,蹲在林悅身邊,興奮地說:“太奶奶,我們下一步想建‘鄉村數字圖書館’,把城裡的電子書、在線課程引進來,讓村民們在家就能學技術;還想辦‘青少年農耕夏令營’,讓城裡的孩子來體驗插秧、收割,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王專家還說,要幫咱們申請‘國家級生態農業示範村’,要是能評上,咱們村的名氣就更大了!”

林悅摸著曉星的頭,眼裡滿是慈愛:“好,好啊。太奶奶支持你們。記住,不管做什麼,都要腳踏實地,心裡裝著村民,就像當年辦工廠一樣,把大家的好日子放在第一位。不要怕困難,咱們林家村的人,從來都是越挫越勇。”

曉星用力點頭,眼眶有點紅:“太奶奶,我記住了!我們一定會把林家村建設得更好,讓您和蘇然爺爺當年的奮鬥,能在我們手裡開出更美的花!”

夜色漸濃,村裡的路燈亮了起來,暖黃色的光映著稻田裡的蛙鳴和孩子們的笑聲。實踐隊的活動室還亮著燈,年輕人圍在一起,繼續討論著未來的計劃——他們要開發“林家村奮鬥史”vr體驗項目,讓遊客戴上眼鏡就能看到從土坯房到小康村的變化;要打造“有機農產品溯源係統”,讓每一粒米、每一顆菜都能查到種植、采摘、加工的全過程;還要聯係省城的高校,建立“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吸引更多大學生來村裡創業。

林悅坐在輪椅上,聽著遠處傳來的討論聲,嘴角露出了滿足的笑容。她想起1982年那個秋天,自己背著裝滿西紅柿的籃子,走在去黑市的小路上,那時的她,穿著打補丁的衣服,手裡攥著僅有的幾塊錢,從未想過林家村會有今天的模樣——有寬敞的馬路,有明亮的教室,有能賺錢的老手藝,還有一群願意為家鄉奮鬥的年輕人。

風從窗外吹進來,帶著稻田的清香。林悅輕輕閉上眼睛,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後的林家村:稻田裡的藝術圖案年年更新,研學營裡的笑聲此起彼伏,老藝人們的手藝代代相傳,年輕人帶著新技術回到家鄉,把林家村建設成了人人羨慕的幸福家園。她知道,這場薪火相傳的青春接力,永遠不會結束;林家村的故事,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裡,書寫出更加精彩、更加動人的新篇章,讓鄉村的未來,永遠綻放光芒。

喜歡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請大家收藏:()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複製粘貼,我的異能通諸天 全民求生:從亂葬崗挖到帝王陵 厲煞纏村:我靠祖傳道書斬煞 大唐:投資武則天我成了萬古一帝 李雲龍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乾 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 鐵血1645:從揚州十日開始 被做局後我獲得最強消費返現係統 八零:十歲上山打獵忙,全家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