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鄉村建設
初秋的風裹著稻穗的清香,掠過青山村的田壟,在村委會門前那棵老槐樹上打了個旋,落下幾片泛黃的葉子。林悅站在老槐樹下,指尖捏著一張邊緣卷起的黑白照片——那是1982年的青山村,土坯房的牆皮斑駁脫落,村口的土路被雨水衝刷得坑坑窪窪,幾個光著腳丫的孩子正追著一隻蘆花雞跑,濺起的泥點糊了半條褲腿。
“林總,這是第三次修改的鄉村建設規劃圖,村支書和村民代表們都簽了字,您過目。”助理小陳的聲音打斷了林悅的思緒,她轉過身,接過那份沉甸甸的圖紙。圖紙上,紅色的線條勾勒出清晰的輪廓:村西的土路要拓寬成四米寬的水泥路,村口的澇池要清淤砌岸改造成景觀塘,村東頭的廢棄曬穀場計劃建成文化活動中心,就連村後的那條臭水溝,都標注著“整治後種荷花、修棧道”的字樣。
“王大叔呢?”林悅掃完圖紙,抬頭望向村委會院子。話音剛落,就見一個穿著藍色中山裝的老人扛著鐵鍬快步走來,正是村支書王建國。他今年六十三歲,頭發白了大半,額頭上的皺紋像被犁過的土地,卻依舊腰板挺直,走起路來虎虎生風。
“悅丫頭,你可算來了!”王建國把鐵鍬往牆角一靠,搓了搓手上的泥,“昨晚村裡開了會,大夥都盼著動工呢!特彆是村西頭那條路,雨天爛得沒法走,晴天揚得睜不開眼,孩子們上學得繞二裡地,這次總算能修好了!”
林悅笑著把圖紙遞回去:“王大叔,就按這個規劃來,資金我已經打到鄉裡的專用賬戶了,施工隊明天一早就進場。對了,修路的時候記得在路邊留一米寬的綠化帶,我聯係了苗木基地,會送一批桃樹苗和海棠苗過來,既遮陰又能結果,將來還能給村裡添點收入。”
“好!好!”王建國接過圖紙,手指在“景觀塘”三個字上反複摩挲,眼眶微微發紅,“你還記得不?小時候你和蘇然那小子,總在澇池邊摸魚捉蝦,有次蘇然腳滑掉進泥裡,你硬是拽著他的胳膊把人拉上來,倆孩子渾身是泥,笑得比誰都歡。後來澇池沒人管,成了垃圾場,夏天臭烘烘的,誰都不願靠近……”
林悅的思緒也跟著飄遠了。那年她剛穿越過來,兜裡揣著黑市換來的二十塊錢,正愁怎麼在這個缺衣少食的年代活下去,是蘇然偷偷塞給她兩個白麵饅頭,還帶著她去澇池邊摸田螺改善夥食。如今三十年過去,澇池要變景觀塘,當年的窮小子成了她的丈夫,而她,也從那個掙紮求生的小丫頭,成了能為家鄉做事的人。
“會越來越好的。”林悅拍了拍王建國的肩膀,語氣堅定,“不僅要修路過塘,等這些基礎工程完了,咱們還要給村裡的危房做加固,給孤寡老人的房子刷牆鋪地,再建個養老院和幼兒園,讓老人們有地方養老,孩子們能就近上學。”
王建國連連點頭,激動得話都說不完整:“悅丫頭,你真是……真是咱們青山村的福星啊!當年你辦食品廠,帶著村裡幾十號人脫貧,現在又掏腰包搞建設,大夥都在背後說,要是沒有你,咱們青山村還不知道要窮多少年!”
“大叔,這話就錯了。”林悅搖搖頭,目光掃過遠處忙碌的村民,“我能有今天,全靠當年村裡大夥幫襯。蘇然下鄉時水土不服,是李大嬸天天給他熬薑湯;我剛開工廠缺人手,是村裡的老少爺們主動來幫忙,連工錢都不肯多要。這青山村是我的根,建設家鄉,本來就是我該做的事。”
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青山村就被一陣轟隆隆的機器聲喚醒。四輛推土機、兩輛挖掘機順著村道開進村裡,車身貼著“建設美麗鄉村,共築幸福家園”的紅色標語,在晨霧中格外醒目。村民們早早地聚在村口,有的扛著鐵鍬,有的提著水桶,還有的老人搬著小板凳坐在路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施工隊,臉上滿是期待。
“開工嘍!”隨著王建國一聲喊,推土機率先駛向村西的土路。鏟鬥落下,將凹凸不平的路麵鏟平,泥土混合著碎石被堆到路邊,挖掘機則緊隨其後,開始挖掘路邊的排水溝。林悅和蘇然也來了,蘇然特意推掉了城裡公司的會議,穿著一身舊工裝,挽著袖子幫工人搬水泥袋;林悅則拿著圖紙,時不時和施工隊隊長溝通細節,額頭上滲著細密的汗珠,卻絲毫不見疲憊。
“歇會兒吧,喝口水。”蘇然遞過一瓶冰鎮礦泉水,順手幫林悅擦了擦額角的汗。林悅接過水,擰開喝了一口,清涼的水流過喉嚨,瞬間驅散了燥熱。她望著眼前忙碌的場景,忽然笑了:“還記得剛認識你的時候,你連鋤頭都拿不穩,現在倒好,搬水泥袋比工人還利索。”
蘇然也笑了,指尖輕輕碰了碰她的臉頰:“那可不,當年在村裡插隊,跟著大夥下地種玉米,一天能扛二十斤化肥,現在這點活兒算什麼。再說了,給咱們家鄉乾活,累也樂意。”
兩人並肩站在土坡上,看著施工隊一點點推進。土路在推土機的作用下逐漸變得平整,排水溝也挖得筆直,村民們則圍著施工隊,有的幫著清理路邊的雜草,有的給工人遞茶水,還有的孩子跟在推土機後麵,撿著土裡的小石子,嘰嘰喳喳地鬨著,整個村莊都充滿了活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施工剛進行到第三天,就遇到了麻煩。村東頭的李守業大爺,家後院的一段土牆正好擋在規劃中的排水溝路線上,需要拆掉一米寬的牆。李大爺今年七十歲,老伴走得早,就靠著這間老房子過日子,那土牆是他年輕時和老伴一起砌的,牆根下還種著老伴最喜歡的月季花,平日裡連碰都舍不得讓人碰。
施工隊剛要動手拆牆,李大爺就拄著拐杖衝了出來,張開雙臂擋在牆前,紅著眼眶喊:“不能拆!這牆是我老婆子親手砌的,拆了它,我怎麼對得起她!”
工人見狀,隻好停下手。王建國和幾個村民代表上前勸說,可李大爺油鹽不進,坐在牆根下哭著說:“你們要是非要拆,就先把我埋在這兒!”
林悅得知消息後,立刻買了些水果和點心,趕到李大爺家。她沒有提拆牆的事,隻是坐在炕沿上,陪著李大爺聊天。李大爺的炕桌上擺著一張黑白照片,照片裡的女人梳著齊耳短發,笑容溫柔。“這是大娘吧?真好看。”林悅指著照片,輕聲說道。
李大爺抹了把眼淚,拿起照片:“這是她三十五歲生日那天拍的,那年她剛給我生了兒子,還說要把這牆砌得再高些,等孩子長大了娶媳婦用……”
林悅靜靜地聽著,時不時點點頭。她知道,這堵牆不僅是一堵土牆,更是李大爺對老伴的念想,對過去的回憶。等李大爺情緒平複些,她才輕聲說:“李大爺,我知道這牆對您很重要,可您想想,要是排水溝修不好,一到下雨天,雨水排不出去,不僅您家的房子會受潮,村裡的路也會被淹,孩子們上學都得趟水。”
她頓了頓,又說:“咱們先把這段牆拆了,等排水溝修好,我讓人用青磚重新砌起來,比原來的牆還結實。牆根下,咱們還種上大娘最喜歡的月季花,再搭個小架子,讓花爬上去,比現在還好看。您看行嗎?”
李大爺沉默了許久,手指在照片上輕輕摩挲,最後歎了口氣:“悅丫頭,你說得對,不能因為我個人的念想,耽誤了村裡的事。就按你說的辦,不過……砌牆的時候,我得在旁邊看著。”
“沒問題!”林悅立刻答應,“到時候您說了算,想怎麼砌就怎麼砌。”
解決了李大爺的事,工程又順利推進起來。半個月後,村西的水泥路終於修好了。黑色的瀝青路麵平整寬闊,路邊的綠化帶裡種上了桃樹苗,樹苗上還係著紅色的綢帶,像是給小路係上了一條漂亮的腰帶。村民們興奮地在路邊走來走去,有的騎著自行車來回穿梭,有的甚至把家裡的拖拉機開了過來,在路麵上慢慢行駛,臉上滿是自豪。
緊接著,村口的澇池清淤工程也開始了。挖掘機將池底的淤泥一點點挖出來,裝上車運到村外的田裡當肥料,村民們則拿著網兜,在池邊撈著淤泥裡的小魚小蝦,孩子們圍在旁邊,時不時發出陣陣歡呼。清淤工作持續了一個星期,原本渾濁發臭的澇池,終於露出了清澈的池水,陽光灑在水麵上,波光粼粼,像是撒了一層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