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幸福的生活
冬至這天的青山村,飄著細碎的雪沫子,落在村口那棵百年老槐樹的枝椏上,像撒了一層薄薄的糖霜。林悅坐在自家四合院的堂屋裡,透過糊著新窗紙的木窗,看著院子裡孩子們追逐打鬨的身影,嘴角不自覺地彎成了月牙。
“發什麼呆呢?餃子快好了,過來搭把手。”蘇然係著藏青色的圍裙,從廚房探出頭來,頭發已經全白了,卻依舊精神矍鑠,眼角的皺紋裡都透著溫和。
林悅笑著起身,走到廚房門口。土灶上的大鐵鍋冒著熱氣,鍋裡的餃子在沸水中翻滾,白胖的身子隨著水花上下浮動,散發出淡淡的韭菜豬肉餡的香氣——這是蘇然最拿手的餡料,從年輕時追到現在,幾十年都沒換過味。
“你看婉兒和阿哲,帶著孩子們在雪地裡瘋跑,當心摔著。”林悅拿起漏勺,幫著蘇然撈餃子,目光卻離不開院子裡的熱鬨。
大女兒林婉兒穿著紅色的羽絨服,正彎腰幫小孫女堆雪人,她如今已是國內知名的畫家,筆下的鄉村題材畫作曾多次在國際畫展上獲獎,可回到村裡,還是那個會追著雪粒子跑的姑娘。兒子林哲則帶著兩個兒子在打雪仗,他繼承了父母的創業基因,將凱悅集團的新能源業務做得風生水起,卻總說“最舒服的日子還是在村裡”。
“放心吧,孩子們皮實著呢。”蘇然接過林悅遞來的餃子盤,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再說有阿哲看著,出不了岔子。對了,老支書剛才打發孫子來傳話,說晚上要過來跟咱們喝兩盅,順便聊聊明年村裡修文化廣場的事。”
“好啊,我去地窖裡拿兩瓶好酒。”林悅說著就要往地窖走,卻被蘇然拉住了胳膊。
“你坐著歇會兒,我去就行。”蘇然拍了拍她的手背,“你這腿去年冬天受了寒,彆再凍著了。”
林悅笑著點頭,看著蘇然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儘頭,心裡暖烘烘的。想當年剛穿越到這個家,她是個爹不疼娘不愛、被哥嫂欺負的小可憐,如今卻有了這樣圓滿的家,這樣疼她的丈夫,這樣有出息的孩子,還有這滿村的牽掛——這一輩子,值了。
正想著,院門外傳來了熟悉的喊聲:“林悅姐、蘇然哥,在家嗎?”
林悅起身開門,隻見門口站著一對頭發花白的老夫妻,手裡提著一籃剛蒸好的紅薯,正是當年村裡的赤腳醫生王嬸和她的丈夫李叔。
“快進來,外麵冷。”林悅趕緊把兩人讓進屋,接過紅薯籃,“你們這紅薯可是好東西,比城裡賣的甜多了。”
“可不是嘛,今年雨水足,紅薯長得特彆好。”王嬸搓著手,看著堂屋裡的熱鬨景象,笑著說,“聽說婉兒和阿哲都回來了,孩子們也來了,我和你李叔就想著過來看看。”
說話間,蘇然從地窖回來了,手裡提著兩瓶老酒,看到王嬸夫婦,立刻熱情地招呼:“快坐,餃子剛出鍋,正好一起吃。”
幾人圍坐在八仙桌旁,剛拿起筷子,院門外又傳來了腳步聲。這次來的是村裡的年輕支書張強,身後跟著兩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手裡拿著一份圖紙。
“林董、蘇董,打擾你們吃飯了。”張強搓著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是明年村裡文化廣場的設計圖,想請你們給把把關,看看還有什麼需要改的地方。”
林悅放下筷子,接過圖紙仔細翻看。圖紙上,文化廣場的規劃詳細而貼心:有供老人們下棋聊天的涼亭,有給孩子們玩耍的滑梯秋千,還有一麵展示青山村發展史的文化牆,最角落的位置,還留了一塊空地,標注著“老槐樹紀念區”——那是村裡人的根,誰都舍不得挪。
“這個規劃好,考慮得很周全。”林悅指著圖紙上的文化牆,“這裡可以多放一些老照片,比如咱們村第一次分田到戶的時候,還有食品廠剛開業那會兒的照片,讓年輕人也看看村裡的變化。”
“我也是這麼想的。”張強眼睛一亮,“到時候還得請林董您多提供些老照片,您那兒可是咱們村的‘曆史博物館’。”
蘇然笑著補充:“資金方麵你們不用擔心,凱悅集團會出一部分,剩下的咱們再申請些政府補貼,肯定能把廣場建好。”
幾人正聊著,院子裡的孩子們突然歡呼起來。林悅探頭一看,原來是婉兒帶著孩子們堆好了雪人,雪人戴著阿哲小時候戴過的棉帽子,圍著林悅織的紅圍巾,活靈活現的,引得孩子們圍著拍手。
“時間過得真快啊。”王嬸看著院子裡的景象,感慨地說,“還記得婉兒小時候,還是個紮著羊角辮的小丫頭,跟著阿哲在村裡瘋跑,如今都成了大畫家,孩子都這麼大了。”
“是啊,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林悅也跟著感慨,“還記得我剛開食品廠那會兒,你還幫我給工人們熬藥,說怕他們累壞了身子。”
“那都是應該的。”王嬸擺了擺手,“你和蘇然哥為咱們村做了多少事啊?建希望小學、修水泥路、辦加工廠,讓村裡的人都能在家門口掙錢,不用再背井離鄉。現在村裡的年輕人都回來了,蓋了小洋樓,買了小汽車,日子過得比城裡還滋潤,這都是你們的功勞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不是嘛。”李叔接過話茬,“前幾天我去鎮上趕集,碰到鄰村的老夥計,他還羨慕咱們村呢,說咱們村有林董和蘇董這樣的帶頭人,是福氣。”
林悅聽著,心裡既溫暖又感慨。她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蘇然的陪伴,離不開鄉親們的支持,更離不開這個時代的機遇。如果不是趕上改革開放的好時候,不是國家鼓勵個體創業、支持鄉村發展,她這個穿越而來的“外來者”,就算有神秘空間,也很難闖出這樣的天地。
正說著,院門外又傳來了汽車喇叭聲。林悅起身一看,隻見一輛黑色的轎車停在門口,車門打開,下來一個穿著西裝的中年男人,手裡提著一個公文包,正是凱悅集團的現任總裁周明——他是蘇然當年資助的貧困學生,大學畢業後就加入了凱悅集團,從基層員工一步步做到了總裁,是林悅和蘇然最信任的接班人。
“林董、蘇董,各位長輩好。”周明快步走進屋,恭敬地打招呼,“我剛從市裡趕回來,給你們帶了些年貨。對了,這是集團今年的年度報告,給你們送過來看看。”
蘇然接過報告,翻開一看,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錯,食品板塊的銷售額又增長了15,新能源板塊也超額完成了年度目標。特彆是‘農光互補’項目,在全省推廣得很順利,還得到了省裡的表彰,好啊。”
“這都是林董和蘇董打下的好基礎。”周明笑著說,“明年我們計劃在青山村建一個‘鄉村振興示範基地’,整合農業、工業、旅遊業等資源,打造一個集生產、加工、銷售、旅遊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讓更多的村子能複製咱們青山村的成功經驗。”
“這個想法好。”林悅點點頭,“不過一定要注意因地製宜,不能搞‘一刀切’。每個村子的情況不一樣,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製定方案,這樣才能真正幫到鄉親們。”
“我記住了,林董。”周明認真地記下,“對了,還有件事想向你們彙報。下個月,咱們集團要在希望小學舉辦一場‘助學公益活動’,邀請全國各地的企業家和愛心人士參加,為貧困地區的學校捐贈圖書和教學設備。到時候想請林董和蘇董也出席一下,給孩子們講講話。”
“沒問題。”林悅爽快地答應,“隻要能幫到孩子們,我們肯定去。”
周明離開後,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堂屋裡的燈亮了起來,暖黃色的燈光照亮了八仙桌上的餃子和酒菜,也照亮了每個人臉上的笑容。老支書帶著孫子來了,村裡的老夥計們也陸續來了,不大的堂屋裡擠滿了人,歡聲笑語不斷。
孩子們在院子裡放起了煙花,五顏六色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照亮了整個青山村。老人們坐在堂屋裡喝酒聊天,回憶著過去的苦日子,感慨著現在的好生活;年輕人則圍在周明身邊,聽他講集團的發展規劃,聊未來的創業夢想;孩子們在院子裡追逐打鬨,手裡拿著糖葫蘆,笑得格外開心。
林悅坐在蘇然身邊,看著眼前的熱鬨景象,心裡滿是幸福。她想起剛穿越到這個時代的時候,自己蜷縮在漏風的柴房裡,啃著硬邦邦的窩頭,不知道未來在哪裡;想起第一次用空間裡的種子種出蔬菜,在黑市上賣出第一筆錢時的激動;想起開食品廠時遇到的種種困難,蘇然陪著她四處奔走、熬夜加班的日子;想起希望小學建成那天,孩子們背著新書包、笑著跑進教室的場景……
一幕幕畫麵在腦海中閃過,有苦有甜,有淚有笑,都是她這一輩子最珍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