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老宅秘辛與時代新潮_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 > 第79章 老宅秘辛與時代新潮

第79章 老宅秘辛與時代新潮(1 / 1)

第79章:老宅秘辛與時代新潮

林悅推開老宅那扇吱呀作響的木門時,簷角的銅鈴正隨著初秋的晚風輕輕晃動,細碎的鈴聲裡裹著幾十年的塵埃味道。這是她穿越到八零年代的第三十一個年頭,也是林家老宅拆遷通知下來的第三個月——村裡要建新型鄉村文旅綜合體,這片承載了她初來乍到所有狼狽與掙紮的老房子,終究要讓位於時代的浪潮。

“媽,您慢點,這門檻高。”身後傳來兒子蘇沐陽的聲音,他伸手扶住林悅的胳膊,指尖帶著年輕人特有的溫熱。蘇沐陽穿著簡約的亞麻襯衫,鼻梁上架著細框眼鏡,眉眼間既有蘇然的溫潤,又藏著林悅骨子裡的韌勁,隻是此刻他手裡握著的平板電腦,屏幕上還停留在文旅綜合體的規劃圖,與老宅斑駁的土坯牆、牆角叢生的狗尾草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林悅點點頭,目光掃過院子裡那棵早已枯槁的老槐樹。三十年前,她就是在這棵樹下,第一次從空間裡取出改良過的玉米種子,指尖觸到種子飽滿顆粒的瞬間,心裡才生出一絲在這個陌生年代活下去的底氣。也是在這裡,被大嫂王桂蘭堵著門叉腰質問“你那錢是不是來路不正”,她攥著賣玉米賺來的皺巴巴的紙幣,硬是憑著一口硬氣頂了回去。如今樹身早已空了心,樹皮皸裂得像老人的手掌,可那些雞飛狗跳的日子,倒像是就發生在昨天。

“先收拾西廂房吧,你爸當年的書都在那兒,還有你小時候玩的積木,說不定還能找著。”林悅話音剛落,就聽見東廂房傳來兒媳陳曦的驚呼,“媽!您快來看這個!牆根這兒有個木匣子!”

她快步走過去,隻見陳曦正蹲在牆角,手裡捧著一個蒙著厚厚灰塵的木匣子。匣子是老鬆木做的,邊角已經被歲月磨得圓潤光滑,上麵刻著模糊的“林氏傳家”四個字——這是原主奶奶的陪嫁,林悅穿越過來後,這匣子就被堆在東廂房的雜物堆裡,上麵壓著舊棉被和破木箱,三十年來從未被她正眼瞧過。

“小心點打開,彆弄壞了,這木頭看著有些年頭了。”蘇然也走了過來,他頭發已經染上風霜的白,額角的皺紋裡還沾著剛才收拾雜物時的灰塵,可眼神依舊清亮。他伸手拂去匣子上的灰塵,指腹在“林氏傳家”的刻字上輕輕摩挲,“當年媽還跟我說,這匣子是空的,裡麵就放了些奶奶的舊針線,沒想到……”

木匣的鎖早就鏽死了,蘇沐陽找了把螺絲刀,小心翼翼地撬開了鎖扣。隨著“哢嗒”一聲輕響,幾縷陽光透過窗欞斜射進來,照亮了裡麵的東西:一疊泛黃發脆的賬本,一枚鏽跡斑斑的銅製印章,還有一個用紅綢布層層包裹的小包裹,紅綢布的邊角已經磨損,露出裡麵深色的布料。

林悅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她拿起最上麵的賬本,指尖剛碰到紙頁,就有細小的紙屑簌簌落下。賬本的封皮是深藍色的布麵,上麵用毛筆寫著“林氏藥鋪收支賬”,字跡娟秀工整,是原主奶奶的手筆。翻開第一頁,裡麵記錄的卻是民國二十三年的收支:“三月初六,售金銀花五斤,得大洋三塊;三月十二,給鄰村張嬸抓治咳嗽的藥,分文未取;四月初一,送糧十石至八路軍駐地,收條存於櫃中……”

後麵幾頁,除了收支記錄,還畫著密密麻麻的草藥圖譜,每一株草藥旁邊都標注著生長習性和藥用功效:“此草名‘雪見草’,生於陰坡石縫,味苦性寒,可治肺癆咳血”“‘龍葵’全草可入藥,清熱解毒,治癰腫瘡毒,需慎用”。圖譜的線條雖然簡單,卻畫得極為細致,連葉片的紋路都清晰可見。

“奶奶當年……是開藥鋪的?”蘇沐陽湊過來看,手指輕輕點在“送糧給八路軍”那一行,語氣裡滿是驚訝,“我一直以為咱家就是普通的莊稼人,沒想到太奶奶還有這麼一段故事!”

陳曦已經小心翼翼地打開了紅綢布,裡麵是一枚銀質的梅花形發簪,簪頭雕刻的梅花栩栩如生,花瓣上還能看到細微的紋路,簪杆上刻著一個小小的“林”字。發簪旁邊,還壓著一張折疊得整整齊齊的信紙。信紙已經脆得一碰就可能碎裂,林悅找了雙乾淨的手套戴上,小心翼翼地展開,上麵的字跡有些模糊,卻能看清關鍵內容:“吾女若見此信,切記祖宅西牆根下三尺處埋有木箱,內有醫書與祖傳藥方,若逢亂世,可憑此救人,不可圖利;若遇太平,便將此傳承下去,莫讓林氏醫術斷絕……民國三十八年秋,林氏留字。”

“西牆根?三尺深?”蘇然眼睛一亮,立刻起身走向西廂房的牆根,“當年翻蓋西廂房的時候,我就覺得那處的地基比彆處硬,當時還以為是底下有石頭,原來真有東西!”

蘇沐陽找來了鐵鍬和鋤頭,蘇然怕他力氣太大弄壞木箱,親自接過鐵鍬,小心翼翼地挖了起來。初秋的太陽還帶著餘溫,沒挖一會兒,蘇然的額頭上就滲出了汗珠,林悅遞過毛巾,看著他彎著腰的背影,忽然想起三十年前,他也是這樣,在自家的田地裡幫她種空間裡的蔬菜,汗水浸濕了他的白襯衫,卻笑得一臉燦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沒過多久,鐵鍬就碰到了木質的東西。蘇然立刻放慢動作,用手一點點刨開周圍的泥土,一個半米見方的樟木箱漸漸顯露出來。樟木箱的表麵刷著暗紅色的漆,雖然埋在地下幾十年,卻依舊能聞到淡淡的樟木香氣,箱子的四角還包著銅片,隻是銅片已經氧化發黑。

“小心點抬,彆摔了。”林悅和蘇沐陽一起,把樟木箱抬到了院子裡的石桌上。蘇然找來濕布,擦去箱子表麵的泥土,然後打開了箱扣。箱子裡鋪著一層防潮的油紙,油紙下麵,整整齊齊地碼著十幾本線裝醫書,醫書的封皮是褐色的,上麵寫著“林氏祖傳醫案”“民間驗方集”等字樣。醫書旁邊,放著一個牛皮紙信封,裡麵裝著一遝泛黃的藥方,最底下,居然還有一張折疊的地契,地契的紙張已經變成了深黃色,上麵的字跡是用毛筆寫的,蓋著當時的縣府印章。

“民國三十六年,林氏名下良田二十畝,坐落於本村東崗……”蘇沐陽念出地契上的內容,眼睛越睜越大,“媽!東崗那片地,不就是您當年辦食品加工廠的第一塊場地嗎?現在還要建文旅綜合體的核心區域!沒想到幾十年前,這片地竟然就是咱們林家的產業!”

林悅拿起地契,手指輕輕撫過上麵的字跡,心裡百感交集。她穿越過來的時候,林家一貧如洗,原主連頓飽飯都吃不上,她從未想過,原主的奶奶竟然是個開藥鋪的,家裡還曾有過二十畝良田。隻是後來戰火紛飛,家道中落,這些往事才被塵封在歲月裡,成了無人知曉的秘密。

就在這時,院門外傳來了熟悉的腳步聲,伴隨著洪亮的大嗓門:“悅丫頭!在家嗎?拆遷辦的同誌來了,咱們再商量商量老宅的補償方案!”

是村支書李建國,他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頭發花白,走路卻依舊虎虎生風。他身後跟著兩個穿西裝的年輕人,手裡拿著文件夾和平板電腦,一看就是城裡來的工作人員。林悅連忙把地契和醫書放回樟木箱,蓋上蓋子,迎了出去:“李書記,快進來坐,剛收拾出點老物件,還沒來得及整理呢。”

李建國走進院子,一眼就看到了石桌上的樟木箱和打開的木匣子,眼睛頓時亮了:“喲,這是挖著寶貝了?我就說你們家老宅不一般,當年規劃文旅綜合體的時候,我就跟上麵建議,能不能把你家這房子保留下來,做個民俗展覽館,你看這老物件,多有故事!”

林悅心裡一動。剛才看到的醫書、藥方,還有奶奶“濟世救人”的叮囑,突然讓她有了一個新想法。她轉頭看向蘇然,蘇然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笑著說:“李書記,還真讓您說中了,我們剛發現了些老物件,正想跟您和拆遷辦的同誌聊聊呢。”

李建國和拆遷辦的兩個年輕人圍坐在石桌旁,林悅把賬本、銅印章、地契一一擺出來,又把奶奶的信和樟木箱裡的醫書拿給他們看。拆遷辦那個戴眼鏡的姑娘叫周婷,是負責文旅綜合體文化挖掘的,她看著賬本上“送糧給八路軍”的記錄,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林阿姨,這可是重要的紅色曆史資料啊!還有這些醫書和藥方,要是能整理出來,不僅能豐富民俗館的內容,還能傳承民間醫術,這可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我也是這麼想的。”林悅點點頭,語氣誠懇,“拆遷補償方案我沒意見,但我有個請求——老宅不拆,保留原貌,改成‘林家藥鋪民俗館’。裡麵分兩個展區,一個展區展示奶奶的賬本、醫書、藥方,還原當年藥鋪的場景;另一個展區展示咱們村從八零年代到現在的發展變化,把咱們村的奮鬥故事也加進去。”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另外,東崗那片地的補償款,我想換成文旅綜合體的股份。以後每年的分紅,一部分用來維護民俗館的運營,聘請村裡的老人當講解員,給他們發工資;另一部分,咱們成立一個‘鄉村醫療幫扶基金’,資助村裡的困難戶看病,再定期請城裡的老中醫來村裡坐診,免費給村民看病抓藥,就像我奶奶當年那樣。”

李建國愣了一下,隨即一拍大腿,聲音洪亮:“好主意!悅丫頭,你這格局還是這麼大!當年你辦食品加工廠,帶動全村人致富;現在又想著保留老宅、成立幫扶基金,你這是真把村裡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啊!我這就跟上麵彙報,這個方案肯定能批下來!”

拆遷辦的另一個年輕人叫張磊,負責項目規劃,他拿出平板電腦,快速地記錄著,一邊記一邊說:“林阿姨,您這個方案既保留了曆史文化遺產,又兼顧了鄉村振興和公益事業,完全符合文旅綜合體的規劃理念。我們回去就寫報告,儘快上報給領導,爭取一周內給您答複。”

送走李建國和拆遷辦的同誌,院子裡又恢複了安靜。蘇沐陽抱著平板電腦,手指在屏幕上飛快地滑動,興奮地說:“媽,我剛才查了,現在鄉村文旅特彆火,尤其是這種有真實曆史故事的民俗館,遊客都特彆喜歡。我可以把奶奶的醫書掃描成電子版,做成線上展覽,還能開發一個小程序,把藥方翻譯成白話文,標注現代藥理研究,讓更多人了解這些民間醫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曦是做室內設計的,她拿出手機,對著老宅的院子和廂房拍了很多照片,笑著說:“民俗館的裝修和展陳設計就交給我吧。藥鋪展區可以還原民國時期的藥鋪場景,擺上老式藥櫃、藥碾子、小秤,再掛幾幅奶奶的藥方複刻件;鄉村發展展區可以用老照片、老物件,比如您當年辦廠時的營業執照、第一批產品的包裝,再加上村裡現在的照片,形成對比,突出時代變化。保證既保留老味道,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蘇然走到林悅身邊,輕輕攬住她的肩膀,指尖擦去她額角的灰塵,眼中滿是溫柔:“還記得當年你剛穿越過來,在這院子裡偷偷賣玉米種子的樣子嗎?那時候你才十八歲,瘦得像根豆芽菜,卻硬是憑著一股韌勁,把日子一點點過起來了。你當時跟我說,想讓家裡人過上好日子,想讓村裡變個樣。現在,咱們都做到了。”

林悅靠在蘇然的肩膀上,看著眼前忙碌的兒子兒媳,心裡湧起一股暖流。三十年前,她孤身一人來到這個陌生的年代,帶著神秘空間的物資,小心翼翼地在夾縫中求生存;三十年後,她有了愛她的丈夫,優秀的兒子兒媳,有了年產值過億的食品企業,還能憑著祖輩的傳承,為家鄉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她低頭看著石桌上的線裝醫書,封麵上“濟世救人”四個字雖然模糊,卻仿佛有了生命。奶奶當年的叮囑“不可圖利,可憑此救人”,如今有了新的傳承方式——不是守著一家小小的藥鋪,而是讓更多人了解這些民間醫術,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救治。或許,這就是命運最好的安排——讓她在這個年代,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還延續了祖輩的善意與初心。

“走,咱們把這些醫書和賬本整理一下,分類放好,彆弄壞了。”林悅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塵,“沐陽,你明天聯係一下市博物館的專家,問問這些醫書和賬本有沒有文物價值,該怎麼保存;陳曦,你先出一個民俗館的初步設計方案,下周拆遷辦給答複了,咱們就能動工;蘇然,你跟食品廠的副總說一下,讓他安排幾個人過來幫忙收拾老宅的東西,順便把西廂房的舊書架修一修,以後醫書就放在那裡。”

“好嘞!”蘇沐陽立刻拿起手機,開始搜索市博物館的聯係方式;陳曦則坐在石凳上,拿出速寫本,快速地畫著民俗館的草圖;蘇然笑著點頭,轉身去給食品廠的副總打電話。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老宅的院牆上,給斑駁的土坯牆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樟木箱裡的醫書散發出淡淡的墨香,與院子裡新開的桂花香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溫暖而充滿希望的畫麵。

林悅走到老槐樹下,伸手撫摸著粗糙的樹皮。三十年前,她就是在這棵樹下,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個年代的溫度;三十年後,這棵樹雖然枯了,卻見證了她從一無所有到兒孫滿堂、事業有成的全過程。她忽然想起,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這個年代活下去,活得好一點;而現在,她的願望已經變成了——讓身邊的人活得更好,讓家鄉變得更好。

就在這時,蘇沐陽的手機響了,他接起電話,興奮地說:“王教授,您好!我是蘇沐陽,我想跟您聊聊我太奶奶的醫書……對,有十幾本線裝醫書,還有民國時期的行醫賬本和藥方……好,我明天就把掃描件發給您!麻煩您幫忙看看這些醫書的價值,謝謝王教授!”

掛了電話,蘇沐陽激動地跑到林悅身邊,說:“媽,我聯係上中醫藥大學的王教授了,他是研究民間醫術的專家,聽說有民國時期的醫書,特彆感興趣,讓我明天就把掃描件發給他。王教授還說,如果這些醫書有研究價值,他們學校可以和咱們合作,整理出版這些醫書,還能開設一個民間醫術研究課題!”

林悅看著兒子興奮的樣子,又看了看正在和陳曦討論設計方案的蘇然,忽然覺得,自己穿越到這個年代,最大的幸運不是擁有神秘空間,而是遇到了這些愛她的人,擁有了這樣一個充滿溫暖與希望的家。神秘空間給了她起步的資本,而身邊的人,卻給了她奮鬥的勇氣和堅持的意義。

晚風再次吹過簷角的銅鈴,鈴聲清脆悅耳,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也在吟唱著未來的希望。老宅的燈光漸漸亮起,昏黃的燈光透過窗戶,照亮了院子裡忙碌的身影,也照亮了林悅心中那片越來越寬廣的天地。

她知道,老宅的故事不會因為拆遷而結束,反而會以一種新的方式延續下去;而她的故事,也將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裡,繼續書寫著新的篇章——關於傳承,關於善意,關於一個穿越者在八零年代紮根、奮鬥,最終與這個時代、這片土地融為一體的幸福人生。

蘇然走過來,握住林悅的手,輕聲說:“想什麼呢?這麼入神。”

林悅笑著搖頭,靠在他的懷裡,說:“沒什麼,就是覺得日子真好。對了,下個月是咱們結婚三十周年紀念日,等民俗館的事情定下來,咱們一家去旅遊,就去奶奶當年送糧的八路軍紀念館,看看那個年代的故事,也讓沐陽和陳曦知道,現在的好日子來之不易。”

蘇然低頭看著她,眼中滿是寵溺:“好,都聽你的。不管是去紀念館,還是去彆的地方,隻要跟你和孩子們在一起,去哪裡都好。”

院子裡,蘇沐陽和陳曦還在討論著民俗館的設計和醫書的整理計劃,時不時傳來他們的笑聲。林悅看著眼前的一切,嘴角的笑容越來越深。她知道,屬於她的傳奇,還在繼續;而這片養育了她、成就了她的土地,也將在她和鄉親們的努力下,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喜歡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請大家收藏:()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舌尖上的創業魚羊鮮火鍋崛起記 係統覺醒之神啟 高武:難道我真是戰鬥天才? 重生之歸途漫漫 幽冥錄:開局打造陰司新時代 凡人修仙:我大羅級天賦 震驚!邪修頭子,竟是我家師妹 庸夢錄 嫌我不孕?離婚當天懷上首長的崽 穿書女配不乾了,囤貨發家不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