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悅點了點頭,把預算表遞給蘇然:“建材價格漲得太厲害了,還得再追加二十萬。可公司現在資金緊張,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蘇然看著預算表,沉默了一會兒,說:“要不,咱們從應急資金裡調二十萬出來?雖然應急資金是留著應對突發情況的,但生態循環農業項目也很重要,不能半途而廢。等年後民宿和研學項目的回款到了,咱們再把應急資金補回來。”
林悅有些猶豫:“萬一年後回款延遲,或者出現其他突發情況,怎麼辦?”
“不會的,”蘇然握住她的手,眼神堅定,“我相信咱們的項目,也相信你。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做好了,不僅能解決村裡的環境問題,還能為公司開辟新的收入來源,這點投入是值得的。”
有了蘇然的支持,林悅終於下定了決心。第二天,她就從應急資金裡調出二十萬,打到了施工隊的賬戶上。有了資金,項目很快就恢複了施工,春節前,沼氣池和有機肥生產車間終於順利建成了。
看著嶄新的沼氣池和生產車間,村民們都興奮不已。王大叔拉著林悅的手,激動地說:“林總,咱們什麼時候開始試生產啊?我都等不及想看看糞便怎麼變成有機肥了!”
林悅笑著說:“王大叔,彆急,等過完年,咱們就開始試生產。到時候還得請您來幫忙,畢竟您最了解養殖場的情況。”
春節過後,試生產正式開始。李教授特意從省城趕來指導,教村民們如何配比秸稈和糞便,如何控製發酵溫度和濕度。第一天,村民們按照李教授的指導,將秸稈和糞便按照37的比例混合,投入發酵罐。可三天後打開發酵罐,一股刺鼻的臭味撲麵而來,製成的有機肥顏色發黑,肥力也遠遠不達標。
村民們又開始議論起來:“我就說這項目不行,花了那麼多錢,還是做不出好的有機肥。”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把錢用來修修路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悅沒有氣餒,她和李教授一起分析原因,發現是秸稈沒有粉碎到位,而且發酵溫度沒有控製好——發酵罐的溫度忽高忽低,最低的時候隻有25c,遠低於最佳發酵溫度35c40c。找到原因後,他們立刻調整了方案:把秸稈再粉碎一次,確保顆粒大小均勻;在發酵罐裡加裝溫度控製係統,實時監測並調節溫度。
接下來的半個月裡,林悅每天都泡在生產車間,和村民們一起記錄發酵數據,調整發酵參數。有一次,為了觀察夜間的發酵溫度變化,她在車間裡守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眼睛都熬紅了。蘇然心疼地勸她:“你彆這麼辛苦,讓工人們多盯著點就行了。”
林悅搖搖頭:“不行,現在是試生產的關鍵時期,每一個數據都很重要,我必須親自盯著。隻有把技術掌握紮實了,以後才能放心地交給村民們打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個月的反複試驗,他們終於製成了優質有機肥——顏色呈深褐色,質地疏鬆,沒有任何臭味,還帶有淡淡的泥土清香。李教授檢測後,笑著說:“太好了!這有機肥的肥力比市麵上賣的化學肥料還高,而且沒有汙染,用在莊稼上,不僅能提高產量,還能改善土壤質量。”
村民們拿著新製成的有機肥,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老周叔迫不及待地說:“林總,咱們趕緊在試驗田試試吧!我倒要看看,這用糞便和秸稈做的有機肥,到底能不能讓莊稼長得更好。”
林悅點點頭,選了兩塊相鄰的稻田作為試驗田,一塊用自製的有機肥,一塊用普通的化學肥料,讓老周叔負責管理。一個月後,兩塊稻田的差彆就明顯顯現出來了:用有機肥的稻田,禾苗長得又高又壯,顏色翠綠,分蘖也比另一塊田多;而用化學肥料的稻田,禾苗雖然也長得不錯,但葉子有些發黃,根係也不如另一塊田發達。
村民們看到這樣的結果,都服了:“沒想到這有機肥真這麼管用!以後咱們再也不用買化肥了,既省錢又環保,真是太好了!”
有機肥不僅在村裡的農田裡得到了廣泛應用,還吸引了周邊村莊的農民前來購買。鄰村的張大爺特意騎著三輪車來村裡,一下子買了十袋有機肥:“林總,我聽人說你們的有機肥特彆好,特意來買點試試。要是效果好,以後我就都從你們這兒買。”
林悅笑著說:“張大爺,您放心,我們的有機肥都是純綠色無汙染的,而且價格比市麵上的化肥還便宜。您要是介紹其他村民來買,我們還能給您優惠。”
張大爺高高興興地走了,沒過多久,就打電話來報喜:“林總,你們的有機肥效果太好了!我家的小麥用了之後,長得比以前壯實多了,葉子也更綠了。我已經把這事告訴了村裡的其他鄉親,他們都說下次要跟我一起來買!”
隨著有機肥銷量的增加,沼氣池產生的沼氣也派上了用場。村裡的食堂率先用上了沼氣,廚師李師傅笑著說:“這沼氣真方便,一擰開關就能點火,火力還特彆旺,比用煤氣罐省事多了,一個月下來還能省不少燃氣費。”
後來,村裡又給二十多戶村民家安裝了沼氣設備。張嬸用沼氣做飯後,高興地說:“以前用煤氣罐,又重又危險,換一罐氣還得花一百多塊。現在用沼氣,既安全又省錢,真是太感謝林總了!”
生態循環農業項目的成功,不僅解決了村裡的農業廢棄物處理問題,還帶動了村民增收,改善了村裡的生態環境。村頭的小河水質越來越清,岸邊的柳樹抽出了新芽,春天的時候,還有不少候鳥飛到河邊棲息,成了村裡的一道新風景。
有一天,縣環保局的領導來村裡考察,看到村裡的變化,對林悅讚不絕口:“林總,你們的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做得非常好,為全縣的鄉村生態建設提供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準備在全縣推廣你們的模式,還會給你們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希望你們能繼續努力,把林家村打造成全省聞名的生態鄉村。”
林悅笑著說:“謝謝領導的支持!這都是村民們共同努力的結果。未來,我們還會繼續完善生態循環體係,計劃引進更多的環保設備,開展有機蔬菜種植、生態養殖等項目,讓林家村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讓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林家村的土地上,沼氣池的煙囪裡冒出淡淡的炊煙,有機肥生產車間裡傳來陣陣機器的轟鳴聲,村民們在田間地頭忙碌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林悅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看著眼前這幅生機勃勃的畫麵,心裡充滿了成就感。她知道,生態循環農業項目隻是一個開始,未來,林家村還會迎來更多的變化,而她和蘇然,會一直守護著這片綠水青山,守護著村民們的幸福生活。
喜歡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請大家收藏:()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