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隊行至通州地界,官道兩側的景象已令人觸目驚心。原本寬闊的運河河道萎縮成細窄的溪流,大片龜裂的河床裸露在外,灰褐色的泥土皸裂成蛛網般的紋路,偶有幾尾垂死的魚在泥坑中掙紮。岸邊的蘆葦早已枯萎,低垂的葦杆在風中發出簌簌的哀鳴。
越過殘破的吊橋進入城郊,目力所及的農田裡,枯黃的稻梗東倒西歪地倒伏著,土地板結得如同石塊,鋤頭敲擊上去隻能留下淺淺的白痕。路邊隨處可見逃荒的百姓,他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背著破舊的行囊,帶著年幼的孩子,步履蹣跚地向前挪動。許多老人和孩子虛弱地癱坐在路邊,眼神空洞,絕望地望著天空。
趙珩神色凝重,催馬加快速度趕到通州府衙。與知府商議後,立即在城外開闊處搭建起數十頂賑災棚。士兵們有條不紊地搬運著糧草,熬煮大鍋粥的炊煙嫋嫋升起。郎中們在臨時搭建的醫棚裡,為患病的百姓把脈問診,分發草藥。趙珩親自站在賑災棚前,安撫著情緒激動的災民,承諾一定會妥善安置他們,眼中滿是憂慮與堅定。
賑災棚內,人聲鼎沸,百姓們排著長隊領取糧草,趙珩穿著一身素色棉袍,親自為百姓分發食物,耐心詢問他們的需求。就在他忙碌之際,一道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蘇雲穿著一身粗布短打,正帶著蘇府的夥計們搬運糧草,額頭上滿是汗水,卻依舊麵帶溫和的笑容,安撫著身邊哭泣的孩童。
趙珩握著韁繩的指節因用力而泛白,遠遠望見那襲月白長衫立於賑災粥棚前,緊繃的脊背瞬間鬆弛下來。他翻身下馬時,腰間玉玨與鎏金錯銀的蹀躞帶相撞,發出清越聲響,驚起簷下幾隻麻雀。踩著滿地泥濘快步上前,繡著暗紋的皂靴濺起泥水,在月白錦袍下擺洇出深色痕跡。
蘇公子,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你!他聲音裡帶著難掩的欣喜,目光掠過對方肩頭補丁,想起數月前京都詩會上,這位蘇府嫡子還身著織金襴袍,袖口繡著並蒂蓮。
蘇雲握著木勺的手微微一頓,倒映在粥鍋漣漪裡的麵容扭曲又舒展。他直起腰時,脖頸處的銀鎖隨著動作輕晃——那是幼時在江南遇險時,趙珩將貼身之物硬塞給他的。子衿公子?不對,應該稱您為八皇子殿下才是。他撣了撣衣角並不存在的灰塵,眼中驚訝化作溫和笑意,沒想到殿下會親自前來賑災,真是百姓之福。
寒風卷起趙珩玄色披風,露出內裡繡著四爪蟒紋的月白中衣。他望著蘇雲凍得通紅的耳尖,喉間發緊:蘇公子不必多禮。指尖無意識摩挲著腰間玉佩,想起昨夜父皇將虎符交給他時的冷冽目光,我隻是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倒是蘇公子...他瞥見不遠處蘇府商號的運糧車隊,以商戶身份牽頭賑災,實在難得。
兩人並肩站在賑災棚內,看著百姓們領到糧草後露出的笑容,心中都泛起一陣暖意。蘇雲一邊指揮夥計們分發物資,一邊對趙珩道:“殿下剛到江南,一路辛苦,這裡有我盯著就好,您先去旁邊的帳篷休息片刻,我讓人給您準備了茶水和點心。”趙珩正想拒絕,蘇雲卻不由分說地將他拉到旁邊的帳篷,遞給他一杯溫熱的茶水:“殿下,賑災之事急不得,您若是累倒了,誰來協調官府、安撫百姓?聽話,先休息一會兒。”
趙珩接過茶水,溫熱的觸感順著指尖傳遍全身,心中泛起一陣暖意。他看著蘇雲忙碌的身影,隻見蘇雲時而為受傷的百姓包紮傷口,時而安撫哭泣的孩童,時而與通州知府商議後續賑災計劃,一舉一動都透著溫柔與沉穩。偶爾,蘇雲會走到帳篷邊,遞給趙珩一塊手帕,讓他擦拭汗水,或是送來一碗熱粥,叮囑他按時吃飯,語氣如同兄長般溫暖,讓趙珩心中泛起一絲莫名的悸動。
他暗中觀察到,每逢賑災間隙,蘇雲總會避開眾人視線,獨自踱步至龜裂的田壟間。那身影在枯槁的禾苗旁佇立良久,袖中若有若無的微光一閃而逝。不過片刻,原本蔫頭耷腦的稻穗竟微微顫動,焦黑的葉尖泛起青玉般的色澤,像是被注入了生命的甘泉,在荒蕪的田野上悄然暈開一抹生機。
喜歡天闕歸來請大家收藏:()天闕歸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