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的胡同深處,不知隱居著多少遺老遺少。
住得久了,他們自然就深深融入了當地生活,
成為胡同裡最有聲望的一批人。
政府向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自然也包括他們。
陳誌誠指著江流手中的檔案,提醒道:“江流,關山的戶籍信息還沒注銷。”
“說明他應該還在世。”
“你要找他的話,不妨直接去他住處看看。”
江流微微點頭。
他記下了關家的地址,又大致翻閱了其他資料。
比起之前那位聾老太太的檔案,關山的記錄要詳儘得多。
從出生至今,各項信息皆有記載。
算起來,關山今年已七十多歲。
但也正因為內容詳儘,江流並未細看,
隻是快速瀏覽一遍便合上了檔案。
“陳哥,關山的住址我已經記下了。
但畢竟我不是街道辦的人,辦事不太方便。
你看……能否再陪我走一趟?”
江流笑著望向陳誌誠。
“哈哈,我當什麼事呢,這好說。”
“走吧,我現在就陪你過去。”
陳誌誠爽快地應承下來。
江流感激地道謝:“實在太感謝了。”
“還有王嬸,希望您能替我保密。”
“這次是我私人調查,”
“不想讓太多人知道。”
王主任笑道:“這有什麼!”
“放心,我可不是多嘴的人。”
“這事絕不會說出去。”
江流站起身來說:“那就多謝您了,王嬸。”
“我還有些事要處理,先告辭了。”
王主任笑著點頭應道:“行,那你到時候方便了就來。”
“記得常來我們這兒坐坐!”
江流點了點頭,隨即與陳誌誠一同離開了街道辦。
——
南鑼鼓巷這地方,說大不算大,說小也不太小。
若是獨自一人想逛完整個巷子,少說也得花上半個多小時。
不過關山住的地方離街道辦並不遠,兩人騎著自行車,不過十幾分鐘就找到了那個地址。
那也是個老舊的四合院,
和江流住的那處格局相似,
隻是麵積沒那麼寬敞。
院裡總共也就住了幾戶人家。
“請問一下,關山是住這兒吧?”
江流與陳誌誠剛走進院子,迎麵見到一位老車夫推著三輪車進來,
便上前攔住他詢問。
“你們找關山那老爺子啊?
他早就搬走啦,
幾年前就不在這兒住了。”
老車夫回答道。
“幾年前就不住了?那您知道他搬去哪兒了嗎?”
江流趕忙追問。
老車夫見兩人問得緊,不由得眉頭一皺:“你們是誰啊?打聽關老爺子做什麼?”
“哦,我們是街道辦的,關老爺子以前也在我們街道待過。
我們有點事不太明白,想請教他一下。”
陳誌誠立刻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證。
老車夫一看是街道辦的人,態度頓時緩和不少。
“原來是街道辦的同誌啊!
剛才沒認出來,不好意思!”
他滿臉堆笑,語氣也變得恭敬起來。
“沒事,您這樣謹慎是對的。
換作是我,也會多問幾句。”
陳誌誠笑著收起了證件。
老車夫連連點頭,陪著笑說:“其實我也不清楚關老爺子具體搬去哪兒了。
隻聽人說,好像是搬去兒子家了。
關老爺子本來有點積蓄,但前幾年老伴走了,
沒人照顧他,
所以就搬走了。”
江流皺起眉頭,追問道:“那您知道他兒子住哪兒嗎?”
車夫搖著頭說:“我也不太清楚,隻聽說他兒子在東大門開了個鋪子,說不定他是去那兒了。”
“……”
——夕.
【180】:閻埠貴約釣魚,秦淮茹回娘家!求全訂!)
“東大門?好的,謝謝!”
江流有些無奈,兜兜轉轉,人竟可能跑到東大門去了。
而且還不一定真在那兒。
離開小院,陳誌誠也是一臉歉意。
“江流,我也沒想到會這樣。”
“好不容易找到這兒,人又不在。”
“要是他去了彆處,我恐怕就幫不上什麼忙了。”
江流笑了笑:“陳哥,彆這麼說。”
“你能陪我跑這一趟,我已經很感謝了。”
“接下來我自己想辦法找吧。”
“不過還是那句話,這事麻煩你保密。”
“改天有空,我請你吃飯。”
陳誌誠拍著胸脯保證:“你放心!”
“我彆的本事沒有,就是嘴巴嚴實。”
江流和他又聊了幾句,便各自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