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這裡還有一些廠子如什麼紡織廠,製衣廠,家具廠,食品廠之類的都調到今天休息。
而且這些廠子也向供銷社提供了一批瑕疵品出來售賣。
調休讓工人有空來換東西,對各方都有好處,畢竟一個集市不僅需要供應方,更要消費者。
這種集市,往往底下的大隊是供應者,而公社的這些工人才是主要的消費群體。
今天剛好撞上周日,很多縣城的工人知道有大集的人都紛紛坐大巴或者騎自行車趕過來換東西。
畢竟現在城裡什麼都要憑票購買,有的一大家子,隻有一個工人,城裡戶口提供的供應量根本不夠吃。
而集市上各種瓜果蔬菜和一些家具都比供銷社,國營飯店便宜不少。
運氣好的話,還能換到米和肉。
比去黑市劃算多了,還沒有風險。
所以很多人都原意騎幾個小時的自行車過來搶購各種東西。
她買了一條一斤多的魚和一個柚子,一斤李子,然後看到有賣蜂蜜的她也想要一斤,但是攤主要票,趙園園用三尺布票換了一斤蜂蜜。
本來還想買一個小陶罐拿回去等會熬豬油裝進去的。
但是她這會背了兩個快遞又買了那麼多東西有點重,這些她背著都很勉強,不知道怎麼才能背回去。
隻能放棄,反正她這會兒有鍋了,等會回去把之前炒菜那個瓦罐用來裝油也可以。
到了和她們約好的集合的地方,其他知青還沒來,隻有其他幾個人稀稀拉拉的或坐在石頭上,或把背簍朝下翻坐在上麵看著像等人。
她抬眼看到大隊長的大兒子陳大河在上次來接他們幫馱東西的地方守著兩匹馬等著。
她背著東西走過去,試探著問道,“陳同誌,這馬回去還要馱東西嗎?”
陳大河看著老實木訥,但是他爹分配他管了這麼長時間的馬,眼力見到是練出來了。
見趙園園背著這麼多東西過來問,也沒多說什麼,直接了當道,“一包三十斤以下的東西兩分錢。”
聽到這話,趙園園麻利的付了四分錢,然後把從家的郵寄來的兩個包裹讓陳大河放到馬背上的大筐裡麵去。
她從趙家寄來的東西,都是一些衣服鞋子,棉被,書籍什麼的,除了那幾本書,其他的都沒有多少重量,不到六十斤,就是體積大,占地方,看著多而已。
把兩個包裹托付出去。
她自己背那些今天剛買的,不能捆綁磕碰的易碎品。
解決了包裹問題,輕省了不少,趙園園又回去集市上看了一會兒。
她去剛才看到有米麵的地方買了十斤大米,按照正常糧店的價格還搭了五尺布票和兩張工業券。
又去買了一個小陶罐。
雖然如果沒辦法拿回去,她準備用那個做菜的裝,但是做菜的人永遠都缺工具。
那個做菜的瓦罐可以用來煲湯。
看到有陶製土盤子她也要了三個。
逛到賣石製舂臼的地方她又買了一個舂臼。
看著集市上的東西,感覺好多都是自己需要的,還是被肩上的重量給限製了。
喜歡穿越七零年代小知青的平淡生活請大家收藏:()穿越七零年代小知青的平淡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