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茶杯,顯示出內心的不安。
“所以要配套宣傳計劃。”鄭碩胸有成竹地取出另一份文件。
“我已經做了詳細的市場推廣方案。
前三天每份報紙售價三毫,但這個錢我們不要,全部給報攤主。
而且我們隨銷隨退,他們賣不掉的,我們免費退貨。
我們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在對短的時間內打響我們的名聲。
對了,陳總編晚點你去雇傭二十個報童,當天讓他們去鬨市叫賣。”
他轉向黃啟明:“黃主任,你組建廣告團隊,重點攻關本地商戶,頭版廣告位可以打八折優惠。”
會議持續到黃昏,夕陽的餘暉將會議室染成金色。當最後一項議題討論完畢,鄭碩站起身,做最後的總結:
“《今日頭條》要成為香江市民的日常生活指南,而《鳳凰日報》要成為知識精英的必讀刊物。
兩者差異化運營,但都要保持高質量,采編資源也可以適當共享。”
他特彆強調,目光掃過每一個人:
“最重要的是內容質量。《鳳凰日報》每篇文章都要經得起推敲,《今日頭條》可以活潑但絕不能低俗。”
散會後,鄭碩特意叫住張文遠和李美鳳:“張總編、李主任,我知道你們做深度報道很有經驗。
《鳳凰日報》就拜托你們了。有什麼困難直接找我。”
張文遠和李美鳳激動地點頭,眼中閃著光:“老板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窗外,夕陽的餘暉灑在香江鱗次櫛比的樓宇上,遠處維多利亞港的海麵泛著金色的波光。
鄭碩站在窗前,目光深遠。
他知道,這場報業大戰的序幕才剛剛拉開。
而他已經布好了第一局棋,所有看似“未卜先知”的決策,都被巧妙地包裝成了專業市場調研的結果。
樓下傳來工人們清洗窗戶的嘩嘩水聲,混合著漸漸遠去的電車鈴聲,仿佛在訴說著這個城市永不停止的脈搏。
時間:1974年1月8日,清晨。
地點:南洋工業大廈·鳳凰傳媒有限公司。
清晨的薄霧就好像浸了水的紗幔一樣,沉沉地壓在香江的舊樓之間。
鹹濕的海風自維多利亞港拂來,從沒有關緊的窗隙鑽入,將辦公桌上那疊微潮的文件頁角輕輕掀起。
鄭碩獨自坐在臨時收拾出來的總經理辦公室。這房間還留著前任主人的痕跡——牆上有一塊顏色略淺的方形印記,那是原先掛畫的地方;
角落的鐵皮文件櫃門虛掩著,露出幾份泛黃的舊報紙。
木質桌麵上攤開著財務部通宵趕製的資產清單與預算報表,墨水的氣息與舊樓特有的黴濕味交織在一起。頭頂的老式吊扇吱呀轉動,徒勞地切割著凝重的空氣。
“老板,這是初步清點結果。”
財務主管林美芬推了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指尖在紙頁的數據上微微發抖。
她已經年近四十,在這行當了十五年的會計,還從未見過如此棘手的賬目。
她的語氣謹慎得像是在拆一枚即將爆炸的炸彈,每個字都經過了再三斟酌才敢說出口:
“報社的情況比我們原先預估的還要……複雜一些。”
鄭碩接過那疊還帶著印刷餘溫的文件,目光如刀鋒般掠過密密麻麻的數字與條目。
喜歡重生1973:ai重構香江商業請大家收藏:()重生1973:ai重構香江商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