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碩立即將這些策略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計劃。他親自起草了兩份不同的談話要點清單:
給《明報》的清單準備強調:
“馬家兄弟的手段已經超越了商業競爭的底線,他們正在玷汙香江新聞行業的聲譽!”
“如果今天默許這種黑社會行為,明天所有堅持原則的媒體都有可能會成為其他黑社會組織的目標!”
“《明報》作為知識分子讀者的精神旗幟,此刻應該發聲,引導我們一起對抗黑社會組織對新聞行業的侵蝕!”
給《星島日報》的準備清單則側重:
“馬家兄弟的不正當競爭手段正在破壞市場規則,最終隻會損害所有從業者的利益。”
“《東方日報》的擴張野心已經威脅到主流媒體的生存空間!”
“此次聯合發聲將鞏固《星島日報》作為行業領導者的地位和話語權!”
一切準備就緒後,鄭碩首先撥通了《明報》總編室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潘粵生沉穩的聲音:“你好,我是潘粵生。”
“潘總編,早上好。我是《今日頭條》的鄭碩。”鄭碩的聲音平靜而尊重。
“相信您已經看到昨天我們《今日頭條》關於‘深水埗戰時炸彈’事件的報道了……”
電話那頭略有停頓,隨即回應:“鄭生,你們的報道很精彩。”潘粵生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審慎的讚賞:“查先生和我都注意到了。”
鄭碩身體微微前傾,按照準備好的策略說道:“潘總編,今天我冒昧打擾,不是因為《今日頭條》受了多少委屈。
我想說的是,昨天發生的事情,已經超出了正常的商業競爭範疇。”他刻意放慢語速,讓每個字都帶著分量:
“有人動用黑社會手段,試圖構陷同行,甚至不惜破壞整個行業的聲譽。
今天他們可以這樣對待《今日頭條》,明天就可能以更卑劣的手段對付《明報》、《星島日報》或者其他任何一家報紙。”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鄭碩可以想象潘粵生正在權衡利弊。
他繼續加大籌碼:“我手上有確鑿的證據,包括現場照片和錄音。
這不是簡單的商業糾紛,而是關乎香江報業能否保持基本底線的原則問題。
《明報》一向以堅守新聞操守著稱,我希望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能夠共同發聲,維護這個行業最起碼的公平和底線。”
長長的沉默後,潘粵生的聲音再次響起,這次更加堅定:
“鄭生,你說得對。查先生今早還提到此事,對這種行徑表示憤慨。”他停頓了一下,仿佛在確認自己的決定:
“《明報》會在明天發表評論員文章,譴責這種超越底線的惡性競爭手段。
新聞行業可以競爭,但不能墮落成黑社會的江湖。”
鄭碩緊繃的肩膀微微放鬆:“非常感謝,《明報》的立場對整個行業都至關重要。”
掛斷電話後,潘粵生立即起身走向金庸的辦公室。他輕輕敲了敲門,聽到裡麵傳來沉穩的“請進”聲。
金庸正坐在寬大的紅木辦公桌後,手中拿著一份剛送來的《今日頭條》,眉頭微蹙。
見潘粵生進來,他指了指報紙:“粵生,這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