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地裡的野菜,一茬接一茬,長得飛快。王龍飛在忙碌與疲憊中,逐漸摸索出一點節奏。
外地快遞的訂單漸漸穩定下來,雖然單量不大,但每周總有那麼十幾二十單,像細水,勉強長流。他不再像最初那樣手忙腳亂,打包的速度快了些,也能更精準地估算冰袋用量和泡沫箱尺寸,省下些不必要的開銷。
那本破賬本上的數字,盈餘依舊微薄,但總算不再是刺眼的紅色。偶爾一周算下來,還能比單純隻做本地生意多出百十來塊錢。這點錢,在大城市或許不值一提,但在他這兒,能買好幾袋好種子,或者給黃豆改善半個月的夥食。
他開始有意識地“囤”一些耐放的乾貨。院裡拉了幾根繩子,曬著切成條的蘿卜乾、豇豆角,還有焯過水後曬乾的馬齒莧和灰灰菜。天氣好的時候,院子裡曬得滿滿當當,空氣裡彌漫著陽光和植物混合的獨特香氣。
這些乾菜意外地受歡迎。尤其是那些在外地的山西老鄉,就饞這一口曬出來的“家鄉味”,價格能比鮮菜稍高一點,還省了昂貴的冷鏈運費。算是找到了一點平衡利潤的辦法。
網友們的智慧是無窮的。有人建議他弄點簡易的真空包裝機,抽掉空氣能保存更久,還能減少冰袋用量。他琢磨了好幾天,真在網上淘了個二手的、小型的真空機,花了小幾百塊錢。試用了幾次,雖然笨拙,但效果確實有。包裝體積變小了,冰袋能少放一個,運費又能省下一點。
一點一滴地摳,一分一厘地省。利潤像是從石頭縫裡擠出來的,緩慢,但確實在增長。
屏幕那頭的連接也越來越緊密。他的視頻下麵,常能看到老顧客的“打卡”:“又來回購了!”“這批蘿卜乾味道正!”“期待新菜!”
那個id叫“晉味飄香”的網友,甚至成了他的“編外品控”,每次收到貨都會詳細反饋口感和品相,提出改進意見。王龍飛每次都認真記下。
“黃土坡老農”依舊時不時出現,指點他什麼時候該問苗,什麼時候該打杈,像位隔著網絡的師傅。
這種被需要、被認可的感覺,是那點微薄利潤之外,更讓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當然,也有不順的時候。一連幾天陰雨,菜長得慢,曬的乾菜差點黴掉,隻能心疼地扔掉。快遞延誤了一次,箱子裡的冰袋化得乾乾淨淨,野菜悶得發黃腐爛,他二話不說,按地址重新打包發了一份,賠著笑臉道歉,自己承擔了所有損失。那周,賬本上的數字又變成了負數。
但他沒像以前那樣焦慮了。他知道了這事能成,隻是需要更多耐心和更精細的算計。
這天下午,他剛發完一批快遞,看著快遞車遠去,轉身回到院裡。夕陽正好,曬著的乾菜散發出濃鬱的香氣。黃豆在成排的簸箕間穿梭,追逐著地上跳動的光斑。
他拿起水管,給那些還在努力生長的菜畦澆水。水珠在夕陽下折射出細小的彩虹,灑在綠油油的葉片上。
地裡的西紅柿開始掛果,青澀的小果子藏在枝葉間。黃瓜藤爬上了架,開出了小黃花。豆角也抽出了細長的豆莢。
一切都在生長,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利潤依然很薄,前路依然辛苦。但他已經學會了不去看遙遠的終點,隻盯著腳下剛澆過水的、濕潤的土地,和明天即將要送出的訂單。
活下去,慢慢走。地不會騙人,汗水也不會。屏幕那頭的光,雖然微弱,但足以照亮眼前的溝坎。
他關掉水龍頭,院子安靜下來,隻剩下風吹過菜葉的沙沙聲,和黃豆追逐自己尾巴時發出的哼唧聲。
日子還長,細水長流。
喜歡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請大家收藏:()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