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分配的大政方針已定,王龍飛和李靜沒有片刻停歇,立即帶領團隊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落實工作中。充裕的現金流如同給這部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加注了高品質的潤滑劑,各個板塊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從容鋪陳開來。這一次,他們不再是被資金鏈緊繃的鞭子抽打著前行,而是可以更加從容、更有遠見地“精耕細作”,夯實基礎,布局未來。
一、芽苗菜車間:從“手工作坊”到“智能工廠”的升級
李靜牽頭負責的芽苗菜生產線升級項目率先啟動。原有的車間雖然運行良好,但確實如趙大虎所言,對人工依賴度較高,環境控製的精度和穩定性還有提升空間。這次,他們要的不隻是擴大產量,更是要建立一套可複製、可擴展、標準化的高品質生產體係。
李靜和農大的師兄進行了多次深入溝通,最終敲定了一套模塊化、易擴展的升級方案。他們沒有選擇造價高昂、需要停產數月的大型整體改造,而是采取了“分步走、軟硬結合”的策略:
1.硬件升級,精準控製:首先引進了一套全自動微環境控製係統,能夠對車間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及周期進行全天候精準監測與自動調節,數據實時傳輸到中控室和李靜的平板電腦上。同時,將原有的簡易噴淋裝置升級為可編程定量噴霧係統,可以根據不同芽苗菜的生長階段,精準控製水肥營養液的供給量和頻率,極大減少了人為操作的誤差和水肥浪費。
es)的簡化版,為每一批次的芽苗菜建立“電子檔案”,記錄從種子入庫、消毒、浸泡、鋪盤、入架、環境數據、采收直到包裝出貨的全流程數據。一旦某批次出現問題,可以快速追溯原因,實現精細化管理。
3.空間優化,提升效能:在現有車間內,通過優化立體栽培架的布局,增加了約30的種植麵積。同時,隔出了一個小的負壓緩衝間,用於人員進入前的更衣、消毒,進一步降低生物汙染風險。
4.品質檢測前置:利用部分資金購置了便攜式糖度計、農殘快速檢測儀等設備,可以對采收前的芽苗菜進行快速抽檢,確保出廠產品品質穩定達標。
升級改造期間,生產線並未完全停工,而是分區、分批進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對客戶的持續供應。李靜親自帶著小芳等核心員工,跟著設備廠家的工程師一起安裝、調試、學習操作和維護。當新的控製係統首次成功運行,看著屏幕上跳動的穩定數據,車間的溫濕度始終保持在設定區間時,李靜和小芳都激動不已。
“靜姐,這太神奇了!以後晚上不用總惦記著過來看溫度了!”小芳興奮地說。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李靜笑著點頭,“它能讓我們更精準地掌控生產過程,把品質穩定在最高水平。小芳,你要儘快掌握這套係統,以後你就是咱們車間的‘技術總管’。”
硬件升級的同時,李靜也完善了《芽苗菜標準化生產操作手冊sop2.0版)》,對每個環節的操作標準、注意事項、異常情況處理都做了更詳儘的規定,並組織了全員培訓考核。短短兩周時間,芽苗菜車間悄然完成了從依靠老師傅經驗的“手工作坊”向依靠數據和流程的“智能工廠”的蛻變,產能穩步提升,品質更加穩定可靠。張小梅那邊反饋,客戶對產品一致性的好評度顯著上升。
二、沙棘園:水肥一體化的精準滴灌
與此同時,沙棘園的水肥一體化二期工程也在趙大虎和韓立春的緊密配合下順利展開。一期工程主要解決了“有水喝”的問題,二期工程的目標則是讓每一棵沙棘樹都“喝好喝飽”,實現精準施肥。
工程隊再次進駐沙棘園,沿著原有的主管網,鋪設更細密的支管和毛管,確保每一行、每一株沙棘樹下都布設了滴灌帶。核心是新建了一個小型智能化配肥站。這個配肥站可以根據李靜提供的土壤檢測數據和沙棘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肥特性,自動將不同比例的大量元素氮、磷、鉀)和微量元素肥料母液與灌溉水進行精確混合,形成定製化的“營養餐”,然後通過滴灌係統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
“大虎哥,你看,”韓立春指著控製屏上的數據對趙大虎說,“現在我們可以設定程序,比如在萌芽期,提高氮肥比例;在坐果期,增加磷鉀肥;在果實膨大期,補充鈣肥。而且可以根據土壤濕度傳感器反饋,實現按需灌溉,一點兒都不浪費!”
趙大虎看著均勻滲出水滴的滴灌帶,黝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這玩意兒好!以前大水漫灌,費水費肥,還容易板結土地。現在這‘細水長流’,又省事又高效!這樹肯定長得更壯實!”
水肥一體化係統的完善,不僅節約了水肥成本,降低了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為沙棘的高產、優質、標準化生產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王龍飛每次巡視沙棘園,看到這片在精準嗬護下茁壯成長的果園,對未來的收成都充滿了信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魚塘:從“人盯”到“數管”的智能化監護
魚塘的升級則更具“智慧”色彩。韓立春主導安裝了一套水產養殖物聯網監測係統。幾個小小的傳感器被布設在水體的不同深度,實時將水溫、ph值、溶解氧、氨氮含量等關鍵數據無線傳輸到他的手機和辦公室的電腦上。係統設定了安全閾值,一旦某項指標異常,會立即發出警報。
“以前全靠經驗,感覺水色不對了,或者看到魚浮頭了,才知道可能缺氧或者水質變壞了,往往就有點晚了。”韓立春向王龍飛演示著係統,“現在好了,數據說話,提前預警。比如溶解氧開始持續下降,還沒等魚感到不適,係統就會提示我該開增氧機了,或者該換水了。這才是真正的防患於未然!”
此外,還添置了一台自動投餌機,可以根據設定好的時間和餌量進行投喂,避免了人工投喂的不均勻和浪費。這些“黑科技”的引入,讓水產養殖的風險大大降低,管理也更加輕鬆、精準。
四、軟實力投入:創新基金與團隊激勵
在硬件升級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王龍飛也沒有忘記“軟實力”的提升。經過與小梅、小孫的商議,“本味創新基金”管理辦法正式出台。基金初始規模不大,但意義重大,旨在鼓勵員工包括合作社社員)提出任何有利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品質、優化流程的小點子、小革新、小發明。哪怕是改進一個工具包裝方法、提出一個節省物料的小建議,一經采納,都能獲得相應的獎勵。
同時,王龍飛和李靜商議後,決定拿出一部分資金,組織一次全體員工的短期團建培訓,地點選在了鄰縣一個搞得不錯的現代生態農莊,旨在讓大家開闊眼界,學習同行先進經驗,增強團隊凝聚力。消息公布後,員工們歡欣鼓舞,乾勁更足了。
資金的注入,如同給成長中的樹木施下了關鍵的“壯苗肥”,沒有催生出不切實際的瘋長,而是讓“本味農莊”的根基紮得更深,枝葉更加舒展健壯。無論是芽苗菜車間的智能化、沙棘園的水肥精準化,還是魚塘的數字化管理,都標誌著“本味”正在從依靠經驗和汗水向依靠科技和數據轉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這種投入,看似不如直接擴大種植麵積來得“立竿見影”,卻是決定企業能否行穩致遠的關鍵。王龍飛和李靜站在即將竣工的智能化配肥站前,看著眼前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知道他們正在為“本味”的未來,澆築最堅固的基石。
喜歡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請大家收藏:()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