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叫王大爺的人,脾氣那叫一個倔,倔到什麼程度呢?你要是說“今天天氣不錯”,他非得說“哪裡不錯,太陽太大了”;你要是說“那今天天氣不好”,他又會說“下雨多好,滋潤萬物”。總之,他就是那種絕不輕易同意彆人觀點的人。
這天,王大爺和鄰居老李一起去郊外遊玩。走著走著,來到一條清澈的小溪旁。
“哇,這水真清啊!”老李感歎道,“要是能在這裡洗把臉該多舒服!”
你猜王大爺怎麼說?他鼻子一哼:“洗臉?水那麼冷,洗臉多沒意思!要我說,就該用這水漱口,那才叫享受!”
老李聽了直搖頭:“王大爺,您這就不對了。水流那麼急,當然是用來洗臉洗澡的。漱口應該用靜止的水才對啊。”
“胡說八道!”王大爺不服氣,“我偏要在這流水中漱口!”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吵了起來,吵著吵著,話題又轉到了溪邊的一塊大石頭上。
“這塊石頭平平整整的,”老李說,“躺在上麵枕著頭休息肯定很舒服。”
王大爺一聽又來了勁:“枕著頭?那麼好的石頭用來枕著頭太浪費!應該用來當枕頭睡覺!”
老李被逗樂了:“王大爺,您這不是一回事嗎?枕著頭和當枕頭睡覺不是一個意思嗎?”
“當然不是!”王大爺梗著脖子說,“枕著頭隻是暫時休息,當枕頭睡覺才是真正的享受!”
就這樣,兩個人從中午吵到太陽偏西,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老李無奈地說:“王大爺,照您這麼說,您是不是打算‘用流水漱口,用石頭當枕頭’啊?”
王大爺想都沒想就回答:“沒錯!我就是要‘漱石枕流’!”
話一出口,老李先是一愣,隨後哈哈大笑:“王大爺,您說反了!是‘枕石漱流’——用石頭當枕頭,用流水漱口。您這‘漱石枕流’成了用石頭漱口,用流水當枕頭了!您想想,用石頭漱口不得把牙崩了?用流水當枕頭怎麼枕得住啊?”
圍觀的村民們也笑得前仰後合。可王大爺麵紅耳赤之下,不但不認錯,反而更加固執了。
“我、我就是要這麼說!‘漱石枕流’才是正確的!你們懂什麼!”
回到家後,王大爺越想越不是滋味。他偷偷試了試用小石子漱口——結果崩掉了一顆門牙;晚上又試著在臉盆裡放水當枕頭——結果一頭紮進水裡嗆得半死。
但即便如此,王大爺還是不肯認錯。第二天,他居然真的帶著鋪蓋來到小溪邊,非要實踐他的“漱石枕流”。
他先試著用石頭漱口——“哢嚓”一聲,又一顆牙光榮犧牲。
然後他嘗試枕著流水睡覺——結果一頭栽進水裡,成了落湯雞。
村民們笑得直不起腰,孩子們圍著看熱鬨,連路過的小狗都汪汪叫,好像在笑話他。
最後,王大爺的兒子實在看不下去了,連拖帶拽把他拉回了家。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王大爺成了全村的笑柄。有人編了順口溜:“王大爺,真固執,漱石崩掉兩顆牙;枕流變成落水狗,死不認錯成笑話。”
不過故事到這裡還沒結束。你猜怎麼著?幾個月後,村裡來了個書生,聽了這個故事不但沒笑,反而拍手叫好。
書生說:“‘漱石枕流’其實可以理解為一種高遠的誌向啊!用流水當枕頭,象征心誌像流水一樣清澈;用石頭漱口,代表意誌像石頭一樣堅定。王大爺這是無意中創造了一個大有深意的說法!”
這話傳到王大爺耳朵裡,他可得意了,逢人便說:“看吧,我早就說了‘漱石枕流’才是對的!”
從此,“漱石枕流”這個成語就傳開了,一方麵用來形容像王大爺那樣固執己見、死不認錯的人;另一方麵也用來比喻清高脫俗的品格。
所以朋友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堅持己見是好事,但也要懂得適時聽取彆人的意見。否則,可能就會像王大爺一樣,不僅成了大家的笑柄,還可能賠上兩顆門牙!
當然,如果你也能像王大爺那樣,一不小心創造個流傳千古的成語,那倒也不失為一樁美事——隻是切記,千萬彆隨便嘗試用石頭漱口哦!
喜歡成語大搞笑請大家收藏:()成語大搞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