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碧絛拂金露”和“瑞雪浮素月”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一位客人看著炒青菜疑惑:“碧絛是綠絲帶?金露是油嗎?這菜名也太玄乎了!”
另一位對著豆腐湯搖頭:“瑞雪是豆腐?素月是蛋花?直接說豆腐蛋花湯不行嗎?”
最離譜的是“珍珠滿銀盅”,一位餓極了的客人小聲抱怨:“我還以為是珍珠首飾,結果是米飯!早知道我就多要一碗了!”
宴席散後,張大人把垂頭喪氣的賈文采叫到書房。
“賈公子,你現在明白問題所在了嗎?”張大人和藹地問。
賈文采紅著臉點頭:“學生明白了。文章和菜名一樣,不是為了炫耀文采,而是為了讓人看懂、聽懂。”
張大人欣慰地捋須:“說得對!好的文章,應當如良廚烹鮮,不求食材珍奇,但求滋味純正;不求花樣繁複,但求滋養身心。你考場上的那篇文章,道理是對的,可寫得太晦澀,普通百姓誰能看懂?”
賈文采深鞠一躬:“謝大人教誨,學生受益匪淺。”
張大人又道:“你在我的宴會上鬨了這麼一出,也該將功補過。這樣吧,我派你個差事——幫縣衙重寫告示。要求很簡單:要讓識字的人一看就懂,不識字的人一聽就明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接下來的一個月,賈文采可算嘗到了苦頭。
他寫的第一版征稅告示是這樣的:“茲奉上諭,課稅之期將至,凡氓庶黎元,務須於限內赴有司輸將,違者依律究辦。”
這告示一貼出去,縣衙門口就擠滿了看不懂的百姓。一個老農扯著衙役的袖子問:“差爺,這上麵寫的啥?是不是又要加稅了?”
賈文采隻好重寫:“收稅的日子快到了,大家記得按時來衙門交稅,過期要罰款!”
這下,老百姓全看懂了。
改寫縣衙律令告示時,賈文采又犯了老毛病,寫道:“凡宵小之徒,若有穿窬之行為,擒獲必笞刑伺候,枷號示眾。”
老百姓看了直搖頭,一個小偷甚至僥幸地想:“這說的‘穿窬’,大概是穿衣服的規矩?不關我事!”
賈文采不得不改成:“抓著小偷,打板子!戴木枷!遊街!”
自此,縣城治安大為好轉。
最讓賈文采開竅的,是幫王師傅改寫食譜。王師傅求他:“賈公子,俺那徒弟不識字,俺想傳他幾個拿手菜,你能不能寫得讓他能看懂?”
賈文采看著自己最初寫的“取豕肉之精者,以飴糖漬之,文火慢燉”,再看看王師傅一臉茫然的表情,終於徹底醒悟。
他提筆改寫:“選五花肉切塊,用冰糖炒色,小火慢燉一個時辰。”
王師傅眉開眼笑:“這個好!這個好!連俺那笨徒弟都能看懂!”
一個月後,賈文采回到張大人府上複命。張大人翻看他改寫的各種告示、文書,滿意地點頭:“不錯,如今你的文章,才真正有了用處。”
賈文采感慨道:“大人,經過這一個月,學生才明白什麼叫‘返璞歸真’。從前我總覺得用平常字、平常話寫文章顯得沒學問,如今才懂得,能把複雜道理說得簡單明白,才是真本事。”
張大人笑道:“既然你已明白這個道理,明年科考,你必定高中。”
果然,第二年賈文采再赴考場,一改往日文風,用樸實無華卻條理清晰的文字作答,不僅高中進士,他的答卷還被印成範文,在考生中流傳。
後來,賈文采被任命為地方官,他發布的政令通俗易懂,推行的政策切合實際,深受百姓愛戴。有人問他為何能寫出如此明白的文章,他總是笑著說:
“諸位不知,我這一手本事,都是從寫菜譜和告示學來的!記住啊,寫文章不是繡花枕頭——表麵光,而是要像老媽子嘮叨——句句在理,字字貼心!”
從此,賈文采的故事在文壇流傳開來,成為反對“絺句繪章”、提倡“言近旨遠”的佳話。而他的經曆也告訴我們:無論是寫文章還是做事情,故弄玄虛、過分修飾往往適得其反;唯有求真務實、簡潔明了,才能真正為人所理解、所接受。
喜歡成語大搞笑請大家收藏:()成語大搞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