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中林曉宇墜樓案的案卷,在心理谘詢師林悅的辦公桌上攤開了三天。陽光透過百葉窗,在“趙磊”這個名字上投下細碎的陰影,如同這個16歲少年身上交錯的標簽——霸淩者、說謊者,以及一個被父母精心包裹在乖孩子外衣下的迷途者。
林老師,趙磊父母到現在還覺得是我們冤枉了他,說他隻是‘調皮’,欺負同學是‘鬨著玩’。刑偵支隊的李警官坐在對麵,語氣裡滿是無奈,蘇然已經破解了他的不在場證明,他案發當天確實出現在林曉宇家附近,還和林曉宇發生過爭執。可不管我們怎麼問,他要麼沉默,要麼就說‘我沒錯,是他先惹我的’。我們試過常規審訊,根本沒用,隻能請你從心理層麵突破他。
林悅點點頭,指尖劃過案卷裡趙磊的照片。照片上的少年穿著名牌運動鞋,頭發打理得一絲不苟,眼神裡卻帶著一種與年齡不符的桀驁和冷漠。我需要先了解他的成長環境,尤其是家庭環境。很多青少年的暴力行為,根源都在原生家庭。她翻到趙磊的家庭信息頁,父母都是企業高管,收入優渥,40歲才生下趙磊,典型的‘老來得子’家庭結構。
沒錯,他爸媽對他幾乎是有求必應。李警官補充道,我們去他家調查時,客廳裡擺滿了各種限量版手辦和遊戲機,書房裡光是名牌球鞋就有幾十雙。他媽媽說,趙磊從小沒受過一點委屈,想要什麼,他們都會想儘辦法滿足。
林悅的眉頭微微蹙起:這不是愛,是溺愛。過度滿足會讓孩子失去對‘邊界’的認知,覺得自己可以為所欲為。我需要和趙磊的父母單獨聊聊,還要看看趙磊從小到大的成長記錄,比如學校的評語、他的社交情況。
兩天後,林悅在警局的會客室見到了趙磊的父母。趙建國夫婦穿著得體,臉上帶著焦慮和不解。林老師,您一定要幫我們說說,趙磊真的不是壞人。趙母剛坐下就紅了眼眶,他就是被我們寵壞了,有點任性,但絕對不會害人。林曉宇墜樓,肯定是個意外,和我們家趙磊沒關係。
趙太太,我理解你的心情。林悅的語氣溫和卻堅定,“但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爭論趙磊有沒有‘害人’,而是要弄清楚,他為什麼會做出霸淩同學、偽造不在場證明這些事。你能和我說說,趙磊小時候犯了錯,你們是怎麼處理的嗎?
趙父歎了口氣:小孩子哪有不犯錯的?他小時候打碎過鄰居家的玻璃,我們賠了錢,讓他道了個歉就完了。上初中時,他把同學的課本扔進廁所,老師找我們,我們也是給對方家長送了點禮物,說孩子年紀小不懂事。我們想著,等他長大了,自然就懂事了。那他有沒有過被拒絕的經曆?林悅追問。
趙母愣了一下,仔細想了想:好像沒有。他想要的東西,我們從來沒讓他失望過。他說想買最新的遊戲機,我們第二天就給他買了;他說不想上補習班,我們就跟老師說他身體不舒服。我們就這麼一個兒子,總想著讓他開開心心的,不想讓他受一點委屈。
林悅默默記下這些信息,又問起趙磊在學校的情況。他在學校有沒有被老師批評過?或者和同學發生矛盾時,他會怎麼處理?
老師很少批評他。趙父說,他成績不算頂尖,但也不差,加上我們和學校領導有點交情,老師一般都會給點麵子。至於和同學鬨矛盾,他回家從來不說,我們也沒問過。現在想想,可能是他覺得自己能解決吧。
離開會客室時,林悅心裡已經有了初步判斷:趙磊的囂張跋扈,並非天生,而是被父母用一次次的無底線妥協和無原則包庇喂養出來的。他的世界裡,沒有規則,隻有我想要;沒有尊重,隻有我最大。要走進這個少年的內心,必須先打破他被溺愛構築的真空世界。
為了更全麵地了解趙磊,林悅走訪了市三中,找到了趙磊的班主任和幾位同班同學。班主任王老師提起趙磊,連連搖頭:這個孩子,聰明但太自我了。從初一開始,就經常欺負同學。有一次,他因為同桌不小心碰掉了他的鋼筆,就把同桌的書包扔到了樓下。我找他談話,他說‘我的筆值一千多塊,他賠得起嗎’。我讓他道歉,他死活不肯,最後還是他家長來學校,給同桌買了個新書包,這事才不了了之。
從那以後,他就更肆無忌憚了。王老師歎了口氣,他拉著班裡幾個調皮的男生,組成了一個小團體,專門欺負那些看起來老實、內向的同學。林曉宇就是他們經常欺負的對象。林曉宇性格孤僻,不太會說話,趙磊他們就經常搶他的零食,在他的課本上畫鬼臉,有時候還會在放學路上堵他。林悅追問:你們沒有采取過措施嗎?比如通知家長、進行處分?
通知過很多次,但每次他家長來,都是說‘孩子還小,我們會好好教育他’,然後就沒下文了。王老師無奈地說,我們想給趙磊處分,他家長就找學校領導說情,說處分會影響孩子的前途。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隨後,林悅又找了幾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同學。一個女生小聲說:趙磊很凶,我們都怕他。有一次,林曉宇因為作業寫得好,被老師表揚了,趙磊就看他不順眼,下課後把他堵在廁所裡,讓他把作業抄給大家,還打了他一巴掌。林曉宇哭著告訴老師,老師也隻是讓趙磊‘以後注意點’。
另一個男生則說:趙磊總覺得自己很厲害,因為他爸媽有錢,能給他擺平一切。他經常跟我們說‘不管我做什麼,我爸媽都能搞定’。我們要是不聽他的,他就威脅說要讓他爸開除我們的家長。這些信息,與林悅之前的判斷完全吻合。她將趙磊的成長軌跡梳理成一條清晰的線:
無邊界的滿足。趙磊從小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父母從未對他說過“不,導致他形成了我的需求必須立刻被滿足的認知,缺乏延遲滿足能力和同理心。錯誤的“問題解決模式。當趙磊出現破壞行為如打碎玻璃)時,父母用賠錢、道歉的方式代替教育,讓他誤以為“犯錯不可怕,隻要有錢就能擺平”,沒有建立起對規則的敬畏心。權力感的膨脹。進入青春期後,趙磊開始通過霸淩同學來獲得權力感和存在感。而父母的包庇和學校的縱容,讓他的霸淩行為一次次逃脫懲罰,逐漸從小打小鬨升級為惡意欺淩。
到了高中,趙磊的暴力行為已經成為習慣,他不再認為霸淩是錯誤,反而覺得是理所當然。當林曉宇反抗並威脅要“報警”時,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反思,而是憤怒和報複,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趙磊的問題,本質上是父母用溺愛構建了一個‘無菌環境’,讓他失去了適應社會規則的能力。林悅將分析報告交給李警官,“他就像一株在溫室裡長大的植物,突然被放到風雨中,隻會用最原始、最粗暴的方式保護自己。要讓他認罪,首先要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這需要先打破他父母給他的‘保護罩’。李警官點點頭:那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直接讓你和趙磊見麵嗎?
不行,現在還不是時候。林悅搖搖頭,趙磊現在對我們有很強的抵觸心理,直接見麵隻會讓他更加封閉。我需要先讓他的父母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讓他們配合我們,一起打開趙磊的心防。
林悅再次約見趙磊的父母時,帶來了一份厚厚的材料——裡麵有林曉宇日記裡關於被霸淩的記錄,有其他同學的證詞,還有趙磊在學校多次欺負同學的監控截圖。
趙先生、趙太太,這就是你們眼中‘任性’的兒子做的事。林悅將材料推到他們麵前,林曉宇在日記裡寫,‘每天都怕遇到趙磊,他會搶我的午飯,會把我的書扔到地上,會讓我給他們跑腿買東西’。這些不是‘鬨著玩’,是赤裸裸的霸淩。
趙母拿起日記,手不住地發抖,眼淚一滴一滴落在紙上。這……這是真的嗎?趙磊從來沒跟我們說過這些。
他為什麼不說?因為他知道你們會幫他擺平。林悅的語氣帶著一絲沉重,你們總覺得是在愛他,可實際上,你們的‘愛’就像一個牢籠,把他困在了自己的世界裡,讓他看不到彆人的痛苦,也看不到自己的錯誤。當他第一次欺負同學時,你們沒有批評他,而是用錢解決問題,這就給了他一個信號:不管我做什麼,都不用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