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們去五金店問過老板,老板說王浩當時買東西的時候神色有些慌張,還特意問了502膠水能不能粘住玻璃。陳峰補充道,另外,我們查看了實驗室附近的監控,發現王浩當天晚上七點多又回到了實驗室,當時實驗室已經沒人了,他在裡麵待了大約一個小時才離開。晚上獨自回到實驗室?蘇然的眼睛亮了起來,他那個時候回去,很可能是在準備投毒工具或者處理毒物。技術科那邊有進展嗎?
技術科在實驗室的垃圾桶裡找到了一個被燒毀的塑料瓶,瓶口有殘留的氰化亞銅痕跡,經過還原,發現這個瓶子和王浩買的保鮮膜的包裝材質一致。另外,他們還在實驗室的通風管道裡找到了那個失蹤的針管,針管內壁也檢測到了氰化亞銅殘留!陳峰激動地說道,蘇隊,證據鏈越來越完整了!王浩肯定是用針管抽取了氰化亞銅,然後通過某種方式投毒,之後把剩餘的試劑倒進塑料瓶裡燒毀,再把針管藏進了通風管道,想銷毀證據!
蘇然點了點頭,心中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王浩案發前一天領用大量氰化亞銅,購買502膠水和保鮮膜,晚上獨自潛入實驗室,很可能是在製作投毒工具。但他到底是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給李默投毒的?現場為什麼沒有留下痕跡?我們再去實驗室看看,或許能找到他投毒的方式。蘇然當即決定,帶著陳峰再次來到了醫學院的實驗樓。
此時的實驗室已經解除了封鎖,但李默和王浩的實驗台還保持著案發時的狀態。蘇然走到李默的實驗台前,仔細觀察著上麵的儀器和試劑。實驗台上擺放著離心機、移液器、培養皿等常用工具,旁邊還有一瓶沒喝完的礦泉水,正是李默案發當天喝的那瓶。之前檢測過這瓶水嗎?蘇然指著礦泉水瓶問道。
跟在一旁的實驗室管理員點了點頭:檢測過,水裡沒有毒。李默當天是在操作移液器的時候突然倒下的,我們都以為毒物是通過皮膚接觸或者吸入進入體內的,但他的手套和實驗服上都沒檢測到毒物。蘇然拿起那瓶礦泉水,仔細看了看瓶口,又看了看旁邊的移液器。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了移液器的吸頭上。移液器是實驗中常用的工具,用於準確吸取和轉移液體,吸頭是一次性的,使用後需要丟棄。李默案發時正在用移液器轉移試劑,難道毒物藏在吸頭裡?
李默案發時使用的移液器吸頭呢?蘇然急忙問道,管理員想了想,指著旁邊的垃圾桶說:應該在那個垃圾桶裡,案發後我們沒動過裡麵的東西。蘇然立刻讓陳峰將垃圾桶裡的垃圾全部帶回警局,交給技術科檢測。隨後,她又走到王浩的實驗台前,仔細檢查著,上麵的痕跡。在實驗台的角落,她發現了一點細微的膠水痕跡,顏色和502膠水一致。
陳峰,你看這裡。蘇然指著膠水痕跡說道,這裡應該就是王浩製作投毒工具的地方。他買502膠水,可能是為了改造某個東西,方便投毒。就在這時,技術科傳來消息,在李默案發時使用的移液器吸頭裡,檢測到了微量的氰化亞銅殘留!這個發現讓蘇然興奮不已,終於找到了毒物的載體!
原來如此!蘇然恍然大悟,王浩應該是提前在李默常用的移液器吸頭裡下了毒。他知道李默每次實驗都會用新的吸頭,所以提前將有毒的吸頭混進了吸頭盒裡。李默在使用吸頭轉移試劑時,毒物通過液體進入體內,或者通過皮膚接觸吸收,導致中毒。而吸頭使用後被丟棄,現場自然很難找到痕跡!那他是怎麼把有毒的吸頭混進去的?陳峰問道,吸頭盒都放在實驗台上,李默隨時都可能看到。他晚上獨自潛入實驗室的時候,肯定有機會。蘇然分析道,他可以趁沒人的時候,打開李默的吸頭盒,將提前準備好的有毒吸頭放進去,然後再將盒子恢複原狀,這樣李默根本不會發現。而且吸頭是透明的,即使有毒,從外觀上也看不出來。
為了驗證這個推測,蘇然讓技術科檢查了李默吸頭盒裡剩餘的吸頭,果然在其中幾個吸頭裡也發現了微量的氰化亞銅殘留!這就說明,王浩確實是將有毒的吸頭混進了吸頭盒裡,李默隻是不幸用到了其中一個。現在,投毒方式已經基本查明,證據也越來越充分,但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沒有解決——王浩的作案動機真的隻是學術競爭嗎?雖然他和李默在爭奪博士保送名額,但這似乎還不足以讓他走上殺人的道路。
我們再去查一下王浩和李默的學術成果,看看有沒有什麼異常。蘇然說道,或許王浩的作案動機不止是學術競爭,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經過幾天的調查,陳峰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蘇隊,我們發現李默前不久發表的那篇核心期刊論文,部分數據和王浩之前做的一個未公開的實驗數據高度相似!我們找到了王浩的實驗記錄本,上麵的日期比李默論文的投稿日期早了三個月。也就是說,李默很可能剽竊了王浩的實驗數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個發現讓蘇然震驚不已,原來兩人之間的矛盾遠比想象中更深。王浩辛苦做出來的實驗數據被李默剽竊,還因此發表了核心期刊論文,搶占了博士保送的先機,這換做是誰都難以接受。我們詢問了劉教授,他說李默發表論文前確實向他彙報過實驗進展,當時他覺得數據很完美,沒有懷疑。現在看來,那些數據根本不是李默自己做出來的。陳峰補充道,王浩的實驗記錄本上有詳細的實驗過程和數據,還有他的簽名和日期,足以證明那些數據是他的成果。真相終於浮出水麵。王浩因為實驗數據被李默剽竊,失去了博士保送的機會,心中充滿了怨恨和不甘,最終選擇了用極端的方式報複李默,這就是他的作案動機。
掌握了全部證據後,蘇然再次提審了王浩。這一次,當蘇然將實驗數據剽竊的證據和投毒的證據一一擺在他麵前時,王浩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他趴在審訊桌上,失聲痛哭起來:是他先對不起我的!那篇論文的data是我熬了無數個通宵做出來的,他卻趁我不注意,偷偷拷貝了我的實驗數據,發表了論文!我去找他理論,他還反過來威脅我,說如果我敢說出去,就讓我在醫學院待不下去……我不甘心,我付出了那麼多,卻被他毀了一切……
所以你就選擇用毒藥報複他?蘇然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絲沉重,你有沒有想過,這樣做不僅毀了他,也毀了你自己?你的前途,你的人生,都因為你的衝動而徹底完了。王浩抬起頭,臉上布滿了淚水和悔恨:我後悔了……我當時太憤怒了,根本沒想那麼多……我隻是想讓他付出代價,卻沒想到會變成這樣……
案件終於告破,王浩因故意殺人罪被依法逮捕。當蘇然走出審訊室時,夕陽正透過窗戶灑進來,給整個警局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陳峰走到蘇然身邊,感慨地說道:真沒想到,一場學術競爭竟然會引發這樣的悲劇。蘇然歎了口氣,目光望向遠方:學術研究需要的是誠信和嚴謹,而不是投機取巧和惡意競爭。李默剽竊他人成果,最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王浩被仇恨衝昏頭腦,選擇了極端的方式,也毀掉了自己的人生。這場悲劇,值得所有人反思。雖然案件已經結束,但蘇然知道,這背後反映出的學術亂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她能做的,就是繼續堅守自己的崗位,用法律維護正義,讓每一個案件都得到公正的審判。
王浩的認罪讓案件看似塵埃落定,但蘇然並沒有放鬆警惕。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刑偵警官,她深知在法庭上,任何一個證據的疏漏都可能導致案件翻盤。因此,她決定進一步完善證據鏈,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無懈可擊。首先,技術科需要對王浩實驗記錄本上的數據與李默論文中的數據進行更精準的比對,出具權威的鑒定報告,證明兩者的一致性,從而坐實李默剽竊數據的事實,這也是王浩作案動機的核心依據。其次,要核實王浩購買502膠水和保鮮膜的具體用途,通過模擬實驗還原他製作有毒吸頭的過程。最後,需要確認通風管道中發現的針管是否為王浩所留,以及針管上是否能提取到他的指紋或dna。
幾天後,技術科的鑒定報告出來了。報告顯示,李默論文中的關鍵數據與王浩實驗記錄本上的數據誤差率不足0.5,且實驗方法和步驟高度雷同,足以證明李默剽竊了王浩的實驗成果。同時,技術人員在王浩購買的保鮮膜包裝上提取到了他的指紋,並且通過模擬實驗發現,用502膠水可以將微量氰化亞銅固定在吸頭內壁,不易被發現,且在使用移液器轉移液體時,毒物會隨著液體進入人體,這與李默的中毒症狀完全吻合。更重要的是,在通風管道內的針管上,技術科成功提取到了王浩的指紋和dna,針管內壁的氰化亞銅殘留與李默體內的毒物成分完全一致。這一係列證據形成了完整的閉環,從作案動機、作案工具、作案過程到證據殘留,都指向了王浩。
就在蘇然準備將案件移送檢察院時,王浩的律師突然提出了異議,認為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王浩故意殺人,理由是王浩在審訊中提到“隻是想讓李默付出代價,沒想過要殺他”,可能存在故意傷害的主觀故意,而非故意殺人。這個異議讓蘇然不得不重新審視案件的定性。氰化亞銅是劇毒試劑,微量即可致命,王浩作為一名研究生,不可能不知道其毒性。他明知這種試劑可能導致死亡,卻仍然故意將其混入李默的吸頭中,主觀上具有放任死亡結果發生的間接故意,符合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
為了反駁律師的異議,蘇然找到了醫學院的毒物學專家,讓其出具了一份關於氰化亞銅毒性的鑒定報告。報告中明確指出,氰化亞銅的半數致死量為0.10.3gkg,成人攝入5g以上即可導致死亡,且無特效解毒劑,中毒後死亡率極高。王浩領用了20氰化亞銅,即使按照最低濃度計算,其毒性也遠超致死量,他不可能不知道這樣做會導致李默死亡。同時,蘇然還調取了王浩在案發前瀏覽的網頁記錄,發現他在案發前一周曾多次搜索氰化亞銅中毒症狀、氰化亞銅致死劑量如何悄無聲息地投毒等內容,這進一步證明了他主觀上具有殺人的故意,並非單純的故意傷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完善了這些證據後,蘇然再次與王浩的律師進行了溝通。當律師看到毒物學鑒定報告和王浩的網頁瀏覽記錄時,沉默了許久,最終不再堅持異議。然而,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王浩在得知證據鏈無法推翻後,突然翻供,聲稱自己是被冤枉的,之前的認罪是因為受到了警方的逼供。
這個情況讓案件再次陷入了小插曲。為了證明審訊的合法性,蘇然調取了審訊室的監控錄像。錄像清晰地顯示,整個審訊過程中,警方並沒有采取任何逼供、誘供的行為,王浩的認罪是在證據麵前自願做出的。同時,審訊筆錄上有王浩的簽名和手印,他也無法否認自己曾經認罪的事實。麵對鐵證如山,王浩的翻供顯得蒼白無力。他看著監控錄像和自己的簽名,最終低下了頭,再也沒有了之前的掙紮。
案件最終被順利移送檢察院,檢察院經過審查,認為證據確實、充分,依法對王浩提起了公訴。在法庭上,蘇然作為本案的主辦警官,出庭作證,詳細陳述了案件的偵破過程和證據情況。當法官宣讀判決書,判處王浩故意殺人罪成立,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時,王浩的臉上沒有了任何表情,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或許在這一刻,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為自己的衝動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李默在icu裡躺了一個多月後,終於脫離了生命危險,但身體受到了嚴重的損傷,短期內無法再進行科研工作。當他得知自己被王浩投毒的原因是因為剽竊了對方的實驗數據時,臉上充滿了愧疚和悔恨。他主動向學校申請撤銷了那篇核心期刊論文,並向王浩的家人道歉。這場因學術不端引發的悲劇,最終以兩敗俱傷的結局收場。李默失去了光明的前途,王浩則身陷囹圄,兩個年輕的生命都因為一時的錯誤而徹底改變。
案件結束後,蘇然收到了醫學院發來的感謝信,感謝警方及時偵破案件,維護了校園的安全和正義。但蘇然的心情卻十分沉重,她知道,這起案件隻是學術亂象的一個縮影,要想徹底杜絕類似的悲劇,還需要學校、社會和每個人的共同努力。蘇隊,案子終於結束了,我們也可以鬆口氣了。陳峰看著蘇然,臉上露出了輕鬆的笑容。蘇然點了點頭,目光望向窗外的陽光:是啊,結束了。但我們要記住這個案子帶來的教訓,無論在什麼領域,都要堅守底線,遵守規則,否則最終隻會害人害己。
就在這時,蘇然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是局裡打來的電話,通知她有新的案件需要處理。掛掉電話,蘇然整理了一下思緒,對陳峰說道:走吧,新的案子來了,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兩人並肩走出警局,陽光灑在他們的身上,雖然肩上的責任依然沉重,但他們的腳步卻堅定而有力。對於蘇然來說,每一個案件都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對正義的堅守。無論未來遇到多少困難,她都會始終如一,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這座城市的安寧。
喜歡刑偵檔案:情迷真相請大家收藏:()刑偵檔案:情迷真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