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金雨帶來的暖意與生機尚未完全散去,昆侖山腳下彌漫的卻已是一種混雜著勝利喜悅與深沉哀慟的複雜氣息。陽光普照,驅散了魔氛,也無情地照亮了這片剛剛經曆過煉獄的戰場。
目光所及,一片狼藉,滿目瘡痍。
焦黑的土地上遍布著深淺不一的坑洞,那是能量對撞與魔物自爆留下的痕跡。破碎的兵刃、撕裂的旌旗、散落的甲胄碎片隨處可見,與凝固的、呈現出暗紅、幽綠或蒼藍色的魔血混雜在一起,散發出令人作嘔的腥臭。一些地方,殘破的肢體與魔物的猙獰殘骸相互堆疊,已然難以分辨,隻能從衣甲或兵器的樣式上,勉強辨認出他們生前的陣營與身份。
勝利的歡呼聲早已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壓抑的啜泣、沉重的喘息,以及幸存者們麻木而機械地清理戰場的聲響。
還活著的人,無論是久經沙場的北涼老卒,還是初出茅廬的江湖子弟,此刻大多沉默著。他們相互攙扶著,在廢墟與屍骸中艱難地穿行,動作遲緩而小心。每翻開一塊巨石,每挪動一具遺體,都可能看到一張熟悉而蒼白的麵孔,引來一陣難以抑製的低泣或長久的默然。
“這邊!快!這裡還有人活著!”一個沙啞的聲音突然在某個角落響起,帶著一絲劫後餘生的激動。
幾名身上帶傷、卻依舊堅持搜尋的武者立刻圍了過去,小心翼翼地搬開壓在那人身上的魔物殘骸和碎石。那是一個年輕的北涼邊軍,半邊身子都被汙血浸透,左臂不自然地扭曲著,但胸口還有微弱的起伏。立刻有人取出乾淨的布條和水囊,開始進行簡單的包紮和喂水。這樣的場景,在戰場的各個角落零星上演著,每一次發現生還者,都能給周圍疲憊不堪的人們帶來一絲微弱的慰藉。
更多的,則是無聲的告彆。
徐鳳年默默走到一處相對完整的北涼軍陣亡者聚集地,看著那些曾經與他一同飲酒、一同操練、一同在邊關浴血的熟悉麵孔,此刻卻冰冷地躺在那裡。他緩緩蹲下身,用尚且乾淨的內衫袖口,輕輕擦去一個年輕親衛臉上的血汙和塵土,那親衛還保持著怒目圓睜的姿態,仿佛仍在衝鋒。徐鳳年伸出手,替他合上了雙眼,動作很輕,很慢,喉結上下滾動了一下,終究什麼也沒說,隻是拍了拍那已然僵硬的肩膀,然後站起身,走向下一個。
李淳罡立於一柄斜插在地、已然斷裂的長劍旁,劍柄上纏著的、洗得發白的舊布條,他認得,是屬於一個總喜歡纏著他問劍的、來自江南的愣頭青小子的。老劍神渾濁的眼中看不出什麼情緒,隻是靜靜站了片刻,然後俯身,將那斷劍拔出,在地上掘了一個淺坑,將斷劍連同那截布條,一同埋了進去,最後以指為劍,在旁邊的岩石上刻下了一個小小的“劍”字。
張三豐帶著武當弟子,穿梭於傷亡者之間,無論是何門何派,皆誦念《度人經》,以道家真元撫慰亡魂,平複殘存的戾氣與痛苦。清朗平和的誦經聲,在這片血腥之地回蕩,帶來一種奇異的安寧。
陸小鳳也不再嬉笑,他和司空摘星、花滿樓等人,憑借高超的輕功和敏銳的感知,專門尋找那些被掩埋在深處、不易被發現的傷者或遺體。每當挖出一具穿著某個小門派服飾、或是明顯是自發前來助陣的江湖客的遺體時,他總會沉默地將其妥善安置,並在其身邊放上一枚他特有的、作為信物的羽毛。
淩霄懸立於半空,並未立刻參與具體的清理工作。他俯瞰著這片慘烈的戰場,感受著那無數尚未完全消散的、充滿了不甘、恐懼、憤怒、以及最後時刻守護信念的殘存意念。他閉上雙眼,雙手結往生印,口中低聲誦念起玄奧的“通幽”咒文。
隨著他的誦念,一股柔和而浩瀚的精神力量彌漫開來,如同月華般灑落戰場。許多正在清理戰場的人,隱約感覺到周遭似乎變得“乾淨”了一些,那縈繞不散的陰冷與怨憤之氣淡去了不少,心中那份沉甸甸的壓抑感,也似乎隨之減輕了些許。那些戰死者的殘魂,在這股力量的引導與安撫下,漸漸平息了躁動,帶著一絲解脫,緩緩歸於天地。
數日後,一片相對平整、視野開闊、正對著昔日通道所在方向的山坡被清理出來。
一座巍峨的、由潔白的昆侖石壘砌而成的巨大紀念碑,在此矗立起來。碑身並未雕刻太多華麗的紋飾,隻有淩霄以指力刻下的三個古樸沉重、蘊含道韻的大字——
英魂碑
碑身之下,埋葬著此戰中所有能找到的、無法辨認身份的聯軍將士的遺物,以及代表他們共同意誌的一麵麵殘破的戰旗。而在碑座之上,則密密麻麻地刻下了所有已知的、在此役中犧牲的英烈的名字。從北涼邊軍到雪月城弟子,從武當道士到少林武僧,從神侯府捕快到無名江湖客……他們的名字,不分門派,不論出身,共同鑄就了這座豐碑。
紀念碑落成之日,殘存的聯軍將士,無論傷勢輕重,隻要能動的,都自發地聚集到了碑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沒有人組織,沒有人號令。
徐鳳年卸下了北涼王的尊榮,與普通士卒一樣,甲胄染血,肅然而立。李淳罡、張三豐、陸小鳳、無情、司空長風、百裡東君……所有幸存下來的巔峰強者,以及來自各方勢力的代表,皆默然立於最前。
陽光灑在潔白的碑身上,反射出柔和的光暈。
短暫的寂靜後,不知是誰率先躬身,深深一拜。
如同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下一刻,所有人,無論是叱吒風雲的宗師,還是普通的士卒,皆齊刷刷地躬身,向著那座象征著犧牲與守護的豐碑,獻上自己最深的哀悼與最高的敬意。
沒有言語,動作卻整齊劃一。
許多人壓抑了數日的淚水,終於在此刻洶湧而出,但不再是絕望的哭泣,而是帶著緬懷與釋然的流淌。
此戰,各方勢力皆損失慘重,無數熟悉的麵孔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但,也正是這共同的犧牲與血戰,以往所有的隔閡、紛爭、乃至國仇家恨,在種族存亡的大義麵前,都顯得微不足道了。一種生死與共、血脈相連般的情誼,已在幸存者們的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一個更加團結的,帶著傷痕與記憶的江湖與天下,正在這無聲的祭奠中,悄然孕育。
活著的人,將帶著逝者的意誌與期盼,背負著這份沉甸甸的犧牲,繼續前行。
風過碑身,嗚咽作響,似英魂低語,縈繞昆侖。
喜歡我在綜武修仙那些年請大家收藏:()我在綜武修仙那些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